曹操殺呂布,爲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原文標題:《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聯手進攻下邳,並活捉了呂布及其謀士陳宮。呂布苦苦哀求免死,陳宮一心求死,最後兩人都被曹操處死。不過曹操處死兩人的方式卻明顯不同:對陳宮是斬首,給了個痛快,對呂布卻大費周折,是先勒死又斬首的,看起來頗有點多此一舉。那麼,曹操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這段歷史讓驢叔不禁想起了一種殘忍的古代刑法“俱五刑”,就是把挖眼、割耳、斷手、挖膝、斬首這五種酷刑合在一起。這樣一個慘無人道的酷刑的目的,是不僅要殺死受刑者,還要讓其死得痛苦屈辱。只有被認為罪大惡極的人才會被施以此刑。秦朝末年被趙高汙衊為謀反的宰相李斯就受過此刑,在經受了多天的痛苦折磨後才悲慘死去,想想都毛骨悚然。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後來,漢文帝廢除了這種慘無人道的刑罰。不過,在三國這種群龍亂舞的亂世,還是少不了酷刑的影子,比如梟首。這種刑罰是將犯人的人頭砍下,並掛在城頭等顯要位置示眾。這一方面能讓犯人身首異處,對講究入土為安的古人來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一方面也有“殺雞給猴看”的意味。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呂布就是被曹操先勒死後梟首的。之所以先將其勒死,是為了讓呂布死前多受些折磨;這種刑罰唯一的好處是能保留全屍,但曹操連這點好處也沒有留給呂布,而是在其死後又將其斬首示眾。這樣看的話,曹操肯定是非常恨呂布的,所以才會那麼絕情。那麼,這種恨是從哪裡來的呢?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這就要提到曹操的傷心往事了。那時候的曹操剛剛起兵自立門戶,佔據兗州為根據地。後來,曹操為了替父報仇打下徐州後,為瀉私憤而在徐州城裡搞了“大屠殺”。這讓本來對曹操頗為敬重的陳宮極為不滿,於是就發動張邈、呂布等趁虛佔據兗州,起事反曹。曹操為“收復失地”,來找呂布大戰,結果被勇猛的呂布打得大敗。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由於失了老巢,又被呂布打敗,所以此時的曹操頓時陷入窘迫甚至危險的境地,其危險程度不亞於攻樊城失利又丟了老巢荊州時的關羽。要知道,關羽可是最終沒有挺過這段危險期,最後被俘身死。所以,這可以說是曹操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導致他竟然動了投奔袁紹的心思。眾所周知,曹操心裡是看不起袁紹的,但是現在他卻產生了投奔袁紹的想法,可見當時的曹操困難到了什麼程度。幸好曹操的這一衝動想法被謀臣程昱勸住,否則就沒有後來的官渡之戰和曹操的大魏了。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冷靜下來的曹操痛定思痛、重整旗鼓,終於依靠奇謀擊敗了有勇無謀的呂布,收復兗州。經過這件事,曹操當然會對呂布恨之入骨,因為呂布可以說差點要了他的命。所以後來當劉備提議共伐呂布時,曹操非常爽快地答應了。這才有了後來劉曹聯軍生擒呂布的故事。同時得罪了曹操和劉備兩人的呂布雖苦苦求情,但最終還是被曹操虐殺。

曹操殺呂布,為何先勒死再斬首?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讀到這裡您可能會覺得奇怪:起兵反曹是陳宮一手主導的,將曹操置於險些滅亡之地的罪魁禍首應該是陳宮才對,為什麼曹操卻對他只是斬首呢?原來,陳宮雖然現在反曹,但是之前曾救過曹操的命。當時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跑時被陳宮捉住。同樣反對董卓的陳宮很敬佩曹操,就把他放了,否則曹操難逃一死。所以,在抓到陳宮後,曹操其實還想給足智多謀的陳宮免死,希望雙方扯平後陳宮能繼續輔佐自己。但耿直的陳宮一心求死,曹操只好將其處死,但同時也不忘了給他個痛快,並在他死後負責供養其家人。這也勉強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