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原文标题:《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联手进攻下邳,并活捉了吕布及其谋士陈宫。吕布苦苦哀求免死,陈宫一心求死,最后两人都被曹操处死。不过曹操处死两人的方式却明显不同:对陈宫是斩首,给了个痛快,对吕布却大费周折,是先勒死又斩首的,看起来颇有点多此一举。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这段历史让驴叔不禁想起了一种残忍的古代刑法“俱五刑”,就是把挖眼、割耳、断手、挖膝、斩首这五种酷刑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惨无人道的酷刑的目的,是不仅要杀死受刑者,还要让其死得痛苦屈辱。只有被认为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施以此刑。秦朝末年被赵高污蔑为谋反的宰相李斯就受过此刑,在经受了多天的痛苦折磨后才悲惨死去,想想都毛骨悚然。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后来,汉文帝废除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不过,在三国这种群龙乱舞的乱世,还是少不了酷刑的影子,比如枭首。这种刑罚是将犯人的人头砍下,并挂在城头等显要位置示众。这一方面能让犯人身首异处,对讲究入土为安的古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一方面也有“杀鸡给猴看”的意味。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吕布就是被曹操先勒死后枭首的。之所以先将其勒死,是为了让吕布死前多受些折磨;这种刑罚唯一的好处是能保留全尸,但曹操连这点好处也没有留给吕布,而是在其死后又将其斩首示众。这样看的话,曹操肯定是非常恨吕布的,所以才会那么绝情。那么,这种恨是从哪里来的呢?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这就要提到曹操的伤心往事了。那时候的曹操刚刚起兵自立门户,占据兖州为根据地。后来,曹操为了替父报仇打下徐州后,为泻私愤而在徐州城里搞了“大屠杀”。这让本来对曹操颇为敬重的陈宫极为不满,于是就发动张邈、吕布等趁虚占据兖州,起事反曹。曹操为“收复失地”,来找吕布大战,结果被勇猛的吕布打得大败。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由于失了老巢,又被吕布打败,所以此时的曹操顿时陷入窘迫甚至危险的境地,其危险程度不亚于攻樊城失利又丢了老巢荆州时的关羽。要知道,关羽可是最终没有挺过这段危险期,最后被俘身死。所以,这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导致他竟然动了投奔袁绍的心思。众所周知,曹操心里是看不起袁绍的,但是现在他却产生了投奔袁绍的想法,可见当时的曹操困难到了什么程度。幸好曹操的这一冲动想法被谋臣程昱劝住,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官渡之战和曹操的大魏了。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冷静下来的曹操痛定思痛、重整旗鼓,终于依靠奇谋击败了有勇无谋的吕布,收复兖州。经过这件事,曹操当然会对吕布恨之入骨,因为吕布可以说差点要了他的命。所以后来当刘备提议共伐吕布时,曹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才有了后来刘曹联军生擒吕布的故事。同时得罪了曹操和刘备两人的吕布虽苦苦求情,但最终还是被曹操虐杀。

曹操杀吕布,为何先勒死再斩首?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读到这里您可能会觉得奇怪:起兵反曹是陈宫一手主导的,将曹操置于险些灭亡之地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陈宫才对,为什么曹操却对他只是斩首呢?原来,陈宫虽然现在反曹,但是之前曾救过曹操的命。当时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跑时被陈宫捉住。同样反对董卓的陈宫很敬佩曹操,就把他放了,否则曹操难逃一死。所以,在抓到陈宫后,曹操其实还想给足智多谋的陈宫免死,希望双方扯平后陈宫能继续辅佐自己。但耿直的陈宫一心求死,曹操只好将其处死,但同时也不忘了给他个痛快,并在他死后负责供养其家人。这也勉强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