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爲什麼能夠掌握這麼大的軍權,全因爲唐玄宗的一項改革

唐朝曾經是我國曆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朝代,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向北達到貝加爾湖,向西進入到中亞地區,可是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巔峰。但是就在唐朝還處在最頂峰的時候,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個時候的大唐帝國就像一顆流星一樣,迅速的衰落,從此一蹶不振,難道如日中天的唐帝國真的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

安祿山為什麼能夠掌握這麼大的軍權,全因為唐玄宗的一項改革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還要從唐朝的兵制開始說起,在唐朝立國的時候施行的是府兵制,這種制度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府兵在和平時期是在家務農的農民,在農忙間隙進行軍事訓練,戰時隨軍參戰,並且隨軍的軍械馬匹自備。府兵制興起於西魏,在唐朝前期達到頂峰,後來在唐玄宗時期瓦解,被募兵制所取代。

府兵制之所以能夠被募兵制所取代,並非因為府兵制不如募兵制,而是因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需要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不斷,人口大規模的減少,於是出現了大量的荒地,於是政府為了安定社會發展經濟,就把社會上的流民招募起來,將國家控制的荒地分給他們去種,而農民直接交賦稅給國家,這也就是均田制。

安祿山為什麼能夠掌握這麼大的軍權,全因為唐玄宗的一項改革

請輸入圖片描述

因為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的財政收入有了保證,這就為施行府兵制創造了條件。因為社會人口少,所以國家的經濟收入還是處於比較低的水平,所以國家沒有實力去養活大量的職業軍人,所以軍民一體的府兵制應運而生。也正是因為府兵制,在南北朝的戰爭當中,北朝始終壓制著南朝,最終在隋朝的時候統一全國,一直到唐朝的前期,府兵制一直幫助著唐朝取得一系列的軍事勝利。

但是隨著社會的穩定,人口的大量增加,社會經濟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困擾著中國幾千年的土地兼併問題就不可避免的到來,府兵制的存在也就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

安祿山為什麼能夠掌握這麼大的軍權,全因為唐玄宗的一項改革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一方面人口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土地地相對減少,而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貧富差異也就會導致窮人失去土地,最後依附於地主,變成了佃農,這樣國家掌握的公田也就逐漸轉變為地主手裡的私田,百姓沒有了土地,自然也就不能去服兵役,府兵制也就難以為繼。

直到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時候,土地兼併大規模的盛行,府兵失去了土地開始逃兵役,到了唐玄宗時期更是到了無兵可調的局面,於是募兵制就這樣出現了。

與府兵制不同的是,募兵制招募的都是職業軍人,由國家支付工資,平時就在軍營裡邊進行軍事操練,執行作戰任務。所以募兵制比以前的作戰能力大大的提升了。但是缺點是募兵制是有個個節度使自行招募,而唐朝的節度使是行政權、軍權、財權於一體的存在,因此長期以往,底層的軍人只知有將不知有君,這也助長了節度使擁兵自重的衝動。

安祿山為什麼能夠掌握這麼大的軍權,全因為唐玄宗的一項改革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唐玄宗後期,設置了大量的節度使,也因此誕生了大量的地方大員。在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前夕,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了中國北方過半的軍事力量,最終釀成安史之亂的慘劇。從此唐朝陷入了長期的藩鎮割據的局面,最終在軍閥混戰中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