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梨園老祖

唐玄宗:梨園老祖

老叫獸:我的地盤我做主。

小石君:只有念奴可以放肆。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他小時候還有個呢稱叫“三郎”。

當然,這個呢稱不是人人都能叫的,想來只能是楊貴妃的專用。

李隆基的祖母是武則天。

在他很小的時候,生母竇德妃就被武則天害死,所以李隆基的童年並不幸福。

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君主。

比如,唐太宗的詩就寫得很棒。

他是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

《唐詩三百首》是清朝編成,入選的詩人七十幾位。

清朝人按說已經不用拍唐朝皇帝的馬屁了。

而唐玄宗能入百強,說明他的詩靠的不是地位,而是實力。

乾隆:放學別走,我有話要和你說!

除了寫詩填詞,唐玄宗還擅作曲,他最著名的就是《霓裳羽衣曲》。

這首曲子經唐玄宗創作、楊貴妃編舞,在天寶年間簡直風靡一時,天天上熱播。

因為太喜歡曲藝,所以唐玄宗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叫做梨園。

梨園就相當於現在的“北影”。

唐玄宗從民間挑選優秀的人才加以專門培養,親任這所藝校的校長兼教授。

皇帝當老師,這裡的學生特別牛,號稱皇帝梨園弟子。

後來“梨園”就成了戲曲界的代稱。

唐玄宗不僅有才,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他還“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

一個皇帝英俊瀟灑,又多才多藝,這樣的頂級富帥,感情生活豐富多彩那是必然的。

唐玄宗的確以多情著稱,有名的妃子24個,沒名的就更多了。

而梨園畢業的念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元稹曾的《連昌宮詞》這樣記載:

每次在宴會上,有些賓客喝得伶仃大醉,就開始放飛自我。

於是場面一度狼藉,吆三喝五,不成體統。

這時,玄宗立刻傳喚念奴。

而念奴一上場,歌聲激越。

加上李承寧的管笛,眾人立刻酒醒,進入了靈魂歌聲的世界。

當年的抖音排行榜上,念奴是炙手可熱。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那就是說,念奴的聲音就好像《遙遠的呼喚》,又好比鳳凰傳奇;

其清透嘹亮,遠播朝霞之上,很有穿透力。

在演藝界她是一姐,所以後人就以她取了個詞牌名:念奴嬌。

除此外,李隆基的書法也是絕活。

其書風秀美豐麗,恰如楊玉環之肥美。

唐玄宗書風肥厚的“上行”導致了徐浩、蘇靈芝甚至顏真卿等人的“下效”。

進而開創了大唐新一代渾厚朴茂的書法風氣。

唐玄宗以《石臺孝經》最為有名,號稱御苑第一碑。

眾所周知,當年李隆基愛上了親兒子的王妃。

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無可奈何。

這時,身邊的高力士出了個餿主意:

勸令皇子研讀《孝經》,以啟發壽王以孝道為重,獻出玉環。

李隆基欣然採納,他詔令天下每家都藏《孝經》一部。

後來還親自書寫《石臺孝經》,刻碑以示天下。

然後他對諸皇子解釋說:

孝之精義乃在於“順”!

順者,以父母之願為己願,以父母之想為己想。

唐玄宗一邊說一邊對兒子壽王猛眨眼。

壽王還能怎麼辦?

當然是很絕望的獻出了楊玉環。

同時, 高力士勸楊玉環先出個家。

天寶四年,李隆基詔玉環還俗,冊封貴妃。

老叫獸:荔枝雖好。

小石君:可不要貪吃哦。

夏季長安天熱。

何以解熱?唯有水果。

然而在北方長安。

饅頭常有,而水果不常有。

像什麼荔枝啦,那都是極好的。

可長安就是沒有。

加上貴妃身體體格“頗豐”,一到夏天就熱的直喊受不了。

怎麼辦?

古人云: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不怕會上火。

生火事小,生事事大。

又豈不聞:一騎紅塵妃子笑,猜猜時速是多少。

而大唐的馬,是吃肉的:

它吃的是人民的肉。

古代驛馬是做啥的?

那是國家傳遞公文、軍事情報的。

飛鴿傳書?

電視劇看多了吧。

軍事情報敢讓鴿子帶著滿天飛嗎?

他必須靠騎兵去傳。

而馬這種動物是非常嬌貴的。

因為它不能只吃草,他要吃糧食,不然就跑不動。

養一匹好馬,要五十畝地。

另外,快馬並不適合長途奔跑。

長距離緊急傳遞,靠的是不斷換馬。

於是這就需要驛站。

今天大家都知道嶺南產荔枝。

但依照祖傳老字號的說法,重慶涪陵才是荔枝的產地。

從涪陵到長安,所謂荔枝道,全長一千公里左右。

最少要設置五十個驛站,四百到三千匹馬。

最蛋疼的是,國家規定,這些驛站的花費,都由當地老百姓出,國家是不出的。

唐朝:就是任性,你能咋地?

而一般在太平年景。

不會啟用五百里以上“加急”。

因為那樣折騰不僅會跑死馬。

還會累死大唐快遞小哥:驛站騎手。

所以楊貴妃為了享用一筐新鮮荔枝。

就動用加急快馬的行為。

知道有多渾了吧?

安祿山起兵,唐明皇還在華清宮騷氣。

但他六日內就知道了消息。

這就是日行五百里的驛馬傳回的情報 。

所以唐明皇雖然知道安祿山反了,卻一點也不驚慌。

可惜安祿山的戰鬥力暴表。

他的進攻速度比驛馬還快。

二十四郡望風投降。

危機伊始,唐玄宗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親自帶兵討伐叛軍。

大家聽是都聽到了,但都當在聽德雲社。

於是唐玄宗也沒硬扛:

既然你們都對朕沒信心,那朕還是溜了吧。

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

貴妃死時年方三十八歲。

而玄宗手持荔枝,在馬上悲傷的對近侍說:

此去劍門,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

老叫獸:李隆基愛好寫情詩。

小石君:卻沒有給楊玉環留下過一首。

悲悼是悲悼,但是到死李隆基都沒有讓楊貴妃得到過皇后的封號。

唐玄宗過六十一歲大壽。

他才興致勃勃地封27歲的楊玉環為貴妃。

千年催淚彈“楊貴妃”就此誕生。

但實際上,此時宮中皇后的位子,已經空了二十年了。

楊貴妃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卻依然不能榮登鳳位。

為什麼呢?

一方面,唐太宗覺得楊貴妃的德行不足以母儀天下。

另一方面,唐玄宗心裡還有別人。

這個人是江采蘋。

江采蘋出於福建莆田,家族世代為醫。

她自幼多才多藝。

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最拿手的是《驚鴻舞》。

這樣嬌俏美麗,氣質不凡,又才名遠播的網紅,很快就被選入宮中。

由於江采蘋喜愛梅花,李隆基就給她賜名“梅妃”。

江采蘋本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女子。

但自楊玉環入宮後,江采蘋的命運就急轉直下。

楊玉環嫉妒成性,獨霸專寵。

江采蘋連同眾多的後宮妃嬪一起,不得不淡出李隆基的視線。

但李隆基的內心是愧疚的。

一次在賞雪之際,他看到滿枝梅花,想起了梅妃。

李隆基就命人給她送去一斛珍珠,以彌補自己的負心。

此時的江采蘋已在陽東宮獨居十餘年。

春去秋來,歲月寂寞。

對花空悲,臨月傷情。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

也不知在李隆基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

而此時,面對李隆基派人送來的珍珠,江采蘋百感交集。

她拒絕了恩賜,並寫下一首詩轉給李隆基,詩名為《一斛珠》: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汙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女為悅已者容。

而這個人早把她忘記了。

孤寂的生活,讓這詩中充斥哀怨的筆調。

憂傷的心情,使得她早已無心梳洗打扮。

她好比長門冷宮的漢武帝廢后陳阿嬌,終日以淚洗面。

李隆基看後,心中愧疚萬千。

於是專門為此詩配曲演唱,後成為名滿大唐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亂過後。

李隆基被兒子軟禁在冷宮。

在晚年悽清的歲月裡,他想起了江采蘋。

他多方命人尋找,卻蹤跡俱無。

大概江采蘋已死於亂軍之中。

一日,有人獻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畫像,尤現當年《驚鴻舞》之風采。

李隆基見了這幅畫後,勾起舊日的恩情,更加思念。

於是,他作了首《題梅妃畫真》: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傲雪冰霜,不肯獻媚。

一旦錯過,何必回頭。

褪卻了華貴而尊嚴的帝王身份之後,李隆基已是垂垂老矣。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尊江月。

思念徒留。

故人何處魂?

小貼士: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