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是唐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把唐朝推向最輝煌最巔峰的時刻,同時也是把唐朝從最頂端推入沒落的關鍵人物。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相繼為相,創造了著名的開元盛世,天寶之後昏庸無能,沉溺享樂,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又猜疑諸將,胡亂用兵,將整個國家一步步推入深淵。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唐玄宗

唐玄宗


第一: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奸詐的李林甫爬上了相位,一呆就是十九年。此君口蜜腹劍,陰奉陽違,把賢能之人全部排擠走,朝廷剩下一幫小人。

唐玄宗曾詔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便對玄宗道:“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聖聽。”他建議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督下,由尚書省覆試,將名實相副者推薦給皇帝。最終,送到京師的士子被考以詩、賦、論,結果沒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求天下賢才竟然沒有一人及格,李林甫吹捧說野無遺賢,玄宗竟然相信,可見其昏庸程度。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唐玄宗

李林甫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唐玄宗

楊貴妃


第二:利用安祿山和楊國忠互相牽制,結果玩脫了,楊國忠逼反了安祿山。楊國忠依靠楊貴妃上臺,此人無能,治理能力遠遠不如李林甫。此人嫉妒安祿山,不斷在玄宗皇帝面前說安祿山的壞話,但是玄宗對於安祿山十分信任,不斷加封,他一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擁有雄兵幾十萬,形成巨大威脅,玄宗皇帝明明知道楊安二人,矛盾巨大,依然玩火,結果玩脫了。人人都知道安祿山要反,只有唐玄宗認為安祿山不會反。誰要是說安祿山要反,他就下令把此人綁送安祿山,或者直接將其殺死。最後安祿山起兵造反,可以說很大程度就是楊國忠逼反的。

根據史書記載: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不放在眼裡。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唐玄宗

安祿山


第三:高仙芝、封常清之死,哥舒翰之敗,罪魁禍首就是唐玄宗。安史之亂其實大可不必花費那麼大代價平息的,唐玄宗的昏庸造成了局面的崩潰。

唐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高仙芝率軍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唐玄宗聽了邊令誠的誣告,大怒不已,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高仙芝與封常清是當時名將,他們的被冤殺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使唐廷喪失了兩員具有作戰經驗的大將,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光弼與郭子儀率軍接連大敗叛軍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被張巡阻於雍丘(今河南杞縣),南下又被魯炅阻於南陽,安祿山腹背受敵,一度打算放棄洛陽,回老巢范陽固守。潼關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叛軍主力對潼關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延續半年之久,都勞而無功,西進長安的目標變得十分渺茫。哥舒翰乃一代名將,對當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數次上疏唐玄宗,認為安祿山雖然佔據了河北廣大地區,但手下盡是蕃將胡人,所到之地燒殺搶掠,百姓決不會歸心。如果唐軍堅守潼關,叛軍久攻不下,一定會軍心渙散,眾叛親離,到時趁勢出擊,大局可定。當時形勢也確實向有利於唐軍的方向發展,各地捷報頻傳,令唐玄宗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楊國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風點火,要求唐軍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不斷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祿山久在軍中,精通兵法,有備而來,利在速戰。叛軍暗藏精銳,以老弱病殘引誘我軍,肯定有詭計,如果我軍輕出,必然落入叛軍的圈套,到時悔之不及。”唐玄宗此時已經被衝昏了頭腦,聽不進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嚴詞苛責。後來哥舒翰被逼出戰,全軍覆沒,潼關被奪,關中門戶大開,叛軍輕易攻取了長安。


第四,任用宦官,開了先河。


唐玄宗執政後期,李隆基開始逐漸沉迷於享樂,對於國家的治理也逐漸放鬆下來,為了減少自己的負擔,他開始將國家的一部分政權權力交給身邊的最為崇信的宦官高力士,讓高力士來代替自己處理一些比較小的政務。之前宦官從來不參與政治的,唐玄宗開了先河。上文提到的邊令誠也是大太監,壞了唐軍的大事。同時唐玄宗不信任自己的兒子李亨,處處制約,李亨智能依靠太監李輔國等人在靈武強行登基,太監的權利進一步擴大,後面越來越無法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