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有多从善如流,下属就有多直言敢谏

领导有多从善如流,下属就有多直言敢谏

任何一级领导都应该有他的责权,他应该负责的地方就要负责,这是最重要的。

文丨孟宪实

1.敢于负责的大臣

唐朝贞观时代,权力在运行的时候,既很理性又很合理。皇帝很理性,而大臣们也敢于负责。

贞观时发生过一次谋反事件。在蕲州那个地方,有几个老百姓想造反,当地人发现了,就把他们扣押了,然后把相关的人都抓起来,抓了两千多人。

朝廷就派了一个姓崔的去判案。他过去一看,抓了这么多人,让这些人洗澡、吃饭,然后一个一个问,问清楚了放,最后剩下十个人,确实有问题,扣住了,结案。这是重大的案件,朝廷要反复调查。

这位姓崔的官员回到朝廷以后,大理寺的其他官员说,崔公,你这事很悬,两千多人被你放得就剩十个,这十个人贪生怕死,肯定说你误放罪犯,你不就麻烦吗?

崔公说,我首先想的是人家犯不犯这个罪行,然后符不符合法律条款的惩罚条件,事实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领导有多从善如流,下属就有多直言敢谏

我作为法官不能想这个案件中我有哪些得失,如果是这样,我不就是出卖了法律吗?虽然我也可能判案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那两千多人被我放了,我就是替他们偿命,我老命没了也值。

朝廷又去复查,结果那十个人没有咬崔公,认为崔公判案很公平。唐太宗也为崔公捏了一把汗,这么大的案件,要是放了真正的罪犯多麻烦啊?而崔公敢于负责。

2.隋朝的惨案

唐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魏征坐在旁边,就给唐太宗讲了一个隋朝的故事。

隋炀帝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发生了拦阻抢劫的刑事案件,皇帝听说以后,要彻底调查,把所有的人都抓起来,也抓了两千多人。报告给皇帝,皇帝说这还得了,这么多人犯案,于同日处斩。

有一个法官觉得这事很奇怪,拦阻抢劫怎么可能有两千多人。他一个一个去调查,几乎都是冤枉的,只有五个人是最大嫌疑者,其他的都是没关系的人,但一打就承认了。

后来同事告诉他,五个人里也有两个人不对,案发的时候,那两个人在其他地方关着,真正犯案的是三个人。

但是尽管他们了解了真相,却不敢向皇帝汇报,皇帝的杀人命令已经下达了,如果报告皇帝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处分自己,或者顺便把自己也杀了呢?

结果两千多人同日处斩,除了那三个人,其他都是冤魂。

那是隋朝末年,隋朝的法官不敢为百姓做主,百姓就成了冤魂。

你想,杀两千多人,那破灭了多少家庭,多少人从此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这种积怨就是社会性的积怨。隋朝如果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但是贞观有法官敢于为百姓做主,所以大臣敢于犯上执法,就是维护了法律,维护了社会的公平。

法律可能本身是不公平的,但是毕竟在这个法律内有相对的公平。

3.抗上执法的官员

有一次,唐太宗下令让刚才我们讲的戴胄去检查当官的人有没有弄虚作假。结果清查下来,果然有一个人弄虚作假。是一个小干部伪造吏官,就是说自己原来当过什么什么官,其实没有。

唐太宗很生气,做官的人应该为民之表率,你弄虚作假怎么治理百姓?给我杀了。戴胄就起来维护,说这个人是犯罪了,他的错误相当于偷配了城门的钥匙,是要处治,但是不是死罪,不能杀他。

唐太宗说怎么不能杀?我说能杀就能杀。

领导有多从善如流,下属就有多直言敢谏

戴胄说皇上你说他不是死罪怎么能杀?

唐太宗说,你天天说要维护法律,就不想想皇帝的信誉吗?法律是要有信用的,皇帝就不要信用吗?我下了杀人的命令,你不执行,那不也是我的信用有问题吗?

如果我们是下级官员,碰见皇帝大发其火,你怎么回答?涉及皇帝的信用问题,你说怎么办?

唐朝的官员就能够抗上执法,戴胄说,法律是皇帝给天下百姓执行的法律,这是国家的大信,皇帝一时愤怒下达的命令也是要讲信用的,但是那是皇帝个人的小信,大信、小信发生冲突,小信应该服从大信。

皇帝只能不杀。凡人得服理,这是唐太宗说的话。

所以这样的抗上执法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特征。敢于向皇帝提意见,也是普遍特征。

4.验证廉洁的方式

有一次皇帝也是想检查一下领导干部们的廉洁程度,就派一个宦官去试验,给大家行贿。假装说我们家有什么事,你帮我办办,我给你钱。

试验的结果真的很不幸,那么大的朝廷,好几千个官员,只有一个人上当了。

又是一个小官,接受了宦官的贿赂,准备给宦官办事,没想到是皇帝的忠诚度试验。皇帝抓住这个人,生气了,又要杀人。

有一个大臣提出来,不该杀,说法律这个问题就像一条河流一样,你上流清,下流就清,上游已经浊了,下游就清不了。

你用犯罪的办法试验别人犯不犯罪,你的办法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是犯罪,怎么要求下游清廉呢?这个很有道理,就是说你采集证据的方式不合法,证据就不应予以采用。

唐太宗很高兴,他高兴什么呢?

不是免了一个人死不死的问题,高兴的是提意见的这个人。

这人姓裴名俊,他是隋炀帝时候的一个奸臣,专门陪隋炀帝干坏事,从来一句反话不敢说,后来隋炀帝死了,裴俊也是有罪的,所以在隋书里面他是入《奸臣传》的。

唐太宗高兴的是隋朝的佞臣在唐朝敢于给皇帝提意见,说我们的环境多好,把隋朝的佞臣改造好了,他也敢提意见了。

唐朝贞观时候的故事太多了。大臣们敢于负责,他们最后为谁负责?还是为民请命。

所以贞观时候做官的很舒心,做老百姓也舒心。

北有百家讲坛·南有扬州讲坛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十位名师大家,带你走进王朝深处!

领导有多从善如流,下属就有多直言敢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