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巴塘县位于川西高原甘孜州南部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全县面积7852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580米,总人口5.18万,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团结和谐的传统农牧县。自2012年起,巴塘县与距离1600里的双流区结缘,双巴同心,携手奔康....

双流区是成都对口支援甘孜州的单位之一。按照四川省的部署,这项开始于2012年的 “7+20”(7个发达市对口支援20个藏区困难县)对口援藏工作,已经开展了6年时间。

6年,这是一场“守望相助、兄弟情深”的写照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2年,双流援藏工作队走进巴塘,巴塘县有了全县首台巡回医疗车。

援藏干部王宏建立的“蒙泉爱心基金”帮助巴塘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3年,波密乡格木村至格聂神山旅游通道正式通车。

格桑梅朵绽放工程“三进”活动全面启动,全县农牧民在双流亲人帮助下都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4年,巴塘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正式建成,王大龙等一批新村面貌焕然一新。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5年,甲坡地音乐鲜花旅游小镇启动建设,双巴文化交流周在双流黄甲隆重举行。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大山深处的格木村建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学校。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6年,甲英乡波戈西村结束了不通车的历史。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设施一流的巴塘教育学区建成投用,全县第一支校园足球队、第一支校园管弦乐队、第一个校园美术工作室正式建立,川滇藏结合部教育高地的品牌闪耀高原。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7年,由双流首创的“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全面启动。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同心幼儿园全新亮相、5个标准化卫生院建成投用、48个公交站台成为巴塘一道靓丽的风景!

全县第一个电商双创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中国新歌声首次在高原藏区唱响。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8年,巴塘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全县最偏远贫困的6个村落在双流亲人帮助下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三一八零”矿泉水、“高原鲜”大棚蔬菜、蛟龙港游乐园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双流各行各业全面投入帮扶巴塘的行列,“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村”,双巴乡镇、学校结对帮扶等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着。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近6年来,双流区共选派援巴干部人才3批108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2.09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00余个,双流从人员选派、资金投入、项目援建等方面对巴塘进行对口支援。特别是2016年以来,针对巴塘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的客观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对口援建工作力度,双巴结对共建的友谊跃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

聚焦脱贫攻坚,落实资金项目

2016年以来,为助推巴塘在2019年顺利摘帽、2020年全面奔康,双流区根据巴塘实际情况,科学制定《2016-2021年援建规划》,计划投入援建资金1.3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9个。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双流援建的地巫乡整村搬迁项目)

目前,19个项目均已全面启动实施,其中12个建设类项目已建成10个、完成率达83.33%。特别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聚焦脱贫攻坚最难的事,实施6个最偏远贫困村易地整村搬迁、5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5个村级服务中心、10余个产业基地建设等扶贫项目,为巴塘脱贫奔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着眼造血赋能,狠抓产业帮扶

双流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促进造血脱贫,重点引进和援建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双流招商引资的高原鲜蔬菜农业项目)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山东寿光高科、成都牧山泉水业、阿坝州雪源食品等公司打造了“高原鲜”大棚蔬菜、蛟龙港游乐园、“绿源春”现代农业等一批扶贫项目。

☛积极培植市场主体。汇聚各类资源扶持壮大巴塘企业,培植黑木耳种植、奶制品加工等7个示范性合作社,其中扶持桃源乡村旅游合作社打造的“蛟龙港游乐园”成为全州脱贫攻坚的典范项目。

☛致力完善产业链条。在扶持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深入开展农产品“三进”(进机关、进超市、进电商)活动,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力求援建长效,抓好扶志扶智

双流区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抓好“

志智双扶”。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双流援建的巴塘县电商双创服务中心)

☛结合援建项目建设了“桃源地坞”、格木小学等红旗村、红旗学校,增强群众爱国感恩意识。

☛深入实施“格桑梅朵绽放工程”,组织497名品学兼优的巴塘学生开展“三三进”(进成都、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教育巴塘学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援藏医生查娟在海拔4500米的虫草山上义诊)

☛建立了“1名援藏专技人才+3名徒弟+1个特色科室(学科)”的传帮带模式,开展了名师送教、校(园)长培训班、院长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巴塘培养了支带不走的医疗、教育人才队伍。

开展社会援建,实现全域帮扶

创新开展“千企帮千户”工作,动员双流区内500余家企业募集资金400余万元,对巴塘县2120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曾先富研究员为种植户木耳菌棒进行“会诊”)

☛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村”工作,促进了11个村、207户、928人脱贫摘帽。实现友好乡镇、友好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组织群团组织、双流村(社区)多形式开展村级组织帮扶。

☛广泛援引爱心人士捐资捐物1500余万元。援藏干部人才自发组建蒙泉爱心基金,累计助巴塘籍贫困学生700余人。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2012年到现在,巴塘的每个角落都有着援藏干部的身影,一批批援藏干部在持续不断的援藏过程中,增进了藏汉之间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回望双流六载援藏,转眼已是故乡!让生命在高原绽放,为雪域儿郎种下美丽希望!

(双流援藏干部下乡途中 )

他们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藏区,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难,而且还有远离家人的孤独,但他们却义无反顾、担当奉献并乐在其中。援藏干部们展现出的风采、创造出的业绩、书写出的篇章,值得我们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