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滄源自治縣以“世界佤鄉·秘境滄源”為佤文化品牌定位,以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為抓手,按照“保護、傳承、創新、包裝、推出”的原則,堅持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推動文化旅遊業蓬勃發展。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打造節慶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譽度

發揮佤族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優勢,以“司崗裡”傳說為主線,積極打造節日文化品牌,成功打造以“摸你黑”主題活動和百臺木鼓千人甩髮活動為內容的中國佤族司崗裡摸你黑狂歡節,以祭谷魂、拉木橋、火塘酒歌、萬人嘗新米、篝火狂歡等系列農耕文化活動為主題的中國佤族新米節、滄源國際佤族音樂節三大節慶品牌,充分挖掘展示佤族歷史文化、節慶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讓“世界佤鄉”的金字招牌更加響亮。去年全縣旅遊人數達367.72萬人次,增長57.45%;完成旅遊總收入29.84億元,增長58.61%。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突出民族特色,提升文化旅遊精品

編排一批弘揚佤族傳統文化的文藝精品節目,以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永久落戶臨滄為契機,吸引各類外來劇組到滄源拍攝,不斷提升世界佤鄉的吸引力。《司崗裡》《情比山高》《圖騰之族—佤族篇》《最後的部落》《最後的舞者》等電影、微電影在滄源取景拍攝。翁丁原始村落、勐來大峽谷旅遊區、碧麗源(雲南)茶葉有限公司、金佤國際酒店被臨滄市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籌委會命名為臨滄市微電影創作拍攝基地。整合雲南族印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及縣民族文化工作隊資源,推出大型佤族歌舞劇《族印·司崗裡》,並獲雲南省第十四屆新劇目展演入選獎。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 加強文物非遺保護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抓實文化事業,精神文化生活豐富

把推進村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大廣播電視、網絡寬帶、萬村書庫、農家書屋等項目建設。全縣10個鄉(鎮)93個行政村(組、社區)被列入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建設點,按照“八個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基層服務站點11個,村級站點90個,農民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學校11所、分校90所(村級站點),實現縣、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農民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學校全覆蓋。建成93個村史室,全縣共有200餘支農村文藝隊活躍在基層,廣泛開展文藝宣傳。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強化宣傳營銷,拓寬對外宣傳影響

以成都、重慶為重點,依託重慶至大理至滄源旅遊環飛航線開通,積極走出去、展示佤文化,著力培育旅遊客源,開闢一方市場,引入八方賓客。組團參加上海國際旅遊節、昆明南博會、雲南省第十四屆新劇目展演、昆明旅遊交易會、臨滄邊交會、亞微節美食周等活動,開展系列宣傳營銷和推介活動,讓世界佤鄉名揚四海。

從“軟實力”到“硬產業”!滄源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