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利時一戰,內馬爾一次都未使用獨家絕技"內馬爾滾",這是巴西出局的主要原因嗎?

邱彼岸

內馬爾滾=巴西隊穩

內馬爾不滾=巴西隊滾

內馬爾第一次不翻滾,巴西就出局了。。。


巴西與比利時一戰,最終以五星巴西1:2出局告終。在目前比較普及的分析中,"卡塞米羅缺席+費爾南迪尼奧出場"被一致認定為巴西隊在技戰術層面輸球的主要原因。

或許太多的視線都被費爾南迪尼奧的兩次關鍵失誤帶走了,人們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巴西隊身上發生的另一個顯著變化——頭號巨星、進攻擔當、話題天王內馬爾,在這一戰中,竟然連一次自己的獨門絕技大法"內馬爾滾"都未施展!

粘衣未必倒、倒地立刻起,這一戰中,內馬爾改頭換面的程度之巨,宛如來自平行世界的另外一個化身。


眾所周知,內馬爾在四分之一決賽前的四場比賽中,被侵犯多達24次,累計倒地翻滾臥草時長達到14分鐘,完成3周半以上的碰撞翻滾總計7次。

於是,"內馬爾滾"成為傳遍天下的一個超級梗,網友和球迷們熱烈的惡搞著玩壞著它,各路名宿義正言辭的聲討著譴責著它。內馬爾也被刻了一行大字在腦門上:表演狂、戲精體、操守欠奉帝。。。

萬夫所指之下,內馬爾顯然承受了難以想像的巨大的壓力。他天生過人狂的體質,註定了他必須要儘可能多的控球盤帶,伺機突破。而這樣的風格也註定了他要引來對手在戰略層面的重點照顧,以及在心理層面的惱怒報復。所以,內馬爾突破=內馬爾被幹倒,便成了標配畫風。

內馬爾也許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為了提醒裁判員與攝像鏡頭的注意,這才獨創了秘法大招"內馬爾滾"——數據統計顯示,內馬爾其實並沒有通過內馬爾滾獲得過諸如點球或致對手紅牌這樣的實惠利益,一次都沒得到過。

內馬爾滾,或許只是內馬爾整體風格里的一個不可切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他的整套技術體系裡充當收尾環節。

所以,當內馬爾在各種壓力的驅使下,主動的逼迫自己強行放棄"內馬爾滾"時,他便極有可能在無比彆扭的感覺下,徹底不會玩了。

對比利時的比賽中,內馬爾倒地哀嚎翻滾的畫面一次未出現過。他依然努力嘗試突破,也依然被強力絞殺關照,但是他甚至連在禁區內摔倒後都立刻爬起,似乎完全忘記了內馬爾滾大法的啟動口訣。

所以,在一場內馬爾不像內馬爾的比賽中,內馬爾寸功未見,巴西隊也最終狼狽出局。看來,強迫任何一個人不許做他自己,都是有悖人倫亦有違規律的謬舉。

巴西隊就這樣回家了,是不是有人已經開始懷念內馬爾滾的經典畫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