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的凡爾登會戰為什麼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炮炮公


如果經常關注歐洲歷史,您對法國北部小城凡爾登一定不陌生。在這座小城發生了太多太多足以改變歷史的大事件。

凡爾登隸屬於洛林大區的默茲省,位於蘭斯和梅斯之間,距比利時不遠。凡爾登規模不大,面積2829平方公里,人口9萬。

坐落在默茲河谷的凡爾登,之所以名氣這麼大,有兩件事。

九世紀時,歐陸西部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法蘭克王國。著名的查理一世,把法蘭克王國推向極盛,有點類似漢武帝。查理一世在公元814年去世後,皇位兒子路易一世繼承。路易一世死於公元840年,帝國出現了問題。

路易一世想把帝國傳給幼子禿頭查理,長子洛泰爾不答應,不過最終還是洛泰爾繼位。禿頭查理同樣不滿,就聯合另一個兄弟路易,成天給大哥洛泰爾添堵。法蘭克三位王子打來打去,打了三年,誰也沒佔多少便宜。

這麼下去總不是辦法,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分家。

公元843年,三位王子來到了凡爾登,經過一番扯皮後,簽訂了影響歐洲歷史進程的《凡爾登條約》。該條約規定,洛泰爾控制萊茵河以北地區,依然稱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則獲得巨大收穫,控制原法蘭克王國的主要區域。路易則控制萊茵河以東。

洛泰爾的地盤稱為中法蘭克王國,是意大利的前身。

路易的地盤稱為東法蘭克王國,是德國的前身。

禿頭查理的地盤稱為西法蘭克王國,是法國的前身。

《凡爾登條約》的簽訂,意味著近代歐陸三巨頭的形成。從這個角度講,凡爾登是法國、德國、意大利“誕生”的地方。

凡爾登在條約簽訂後,屬於中法蘭克王國。不過時間沒多久,公元855年,洛泰爾去世,從中法蘭克王國南部分出了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而作為北部,凡爾登劃給西法蘭克王國,逐漸成為法國的一部分。

歷代對凡爾登歸屬法國都沒有太大異議。但到了普魯士(德國)崛起後,夾在普、法之間的凡爾登,就成了各方爭奪的要塞。尤其對法國來說,凡爾登是首都巴黎的東線門戶,丟了凡爾登,巴黎很難守得住。

普魯士曾佔領過凡爾登,但法軍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又奪回凡爾登。法國加大對凡爾登防禦工事的建設,絕對不能再讓德國有空子鑽。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再次成為焦點。根據1871年普、法兩國簽約,阿爾薩斯和洛林給了普魯士,凡爾登成了邊塞城市,距離普法邊界不過50公里。德國要拿下巴黎,過不了凡爾登的銅牆鐵壁,一切都是扯淡。

一戰打到了1916年,德軍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拿下凡爾登要塞。德軍耍小聰明,讓法國誤以為德國不再進攻凡爾登,也就放緩了對凡爾登工事的修築。但在暗中,德軍一直在向凡爾登方向增兵。1916年2月21日,德軍1200門大炮開始對凡爾登進行瘋狂轟炸,僅炮彈就用了100萬枚。隨後,27萬德軍黑壓壓向凡爾登挺進。法軍在凡爾登只有11萬人,但好在死住了凡爾登,拖慢了德軍西進的步伐,為後援爭取到時間和空間。無數物資通過被稱為聖路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送到凡爾登,法軍吃飽喝足,更有條件和德國打消耗戰。

德軍想速戰速決,但法軍主帥下令頑強抵抗,不惜戰至一兵一卒。這位主帥是誰呢?名氣非常大,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人——亨利-菲利普-貝當。

德軍越打越喪氣,而隨著索姆河戰役開始,德國又被迫從凡爾登分兵,形勢更加不利。雙方在凡爾登對峙,戰況非常慘烈。據戰後統計,凡爾登戰役打了10個月,兩軍共打出炮彈4000萬枚。可想而知傷亡有多大,兩軍200萬兵力,德國傷亡43萬,法國傷亡54萬,被稱為戰爭史上的絞肉機之戰。

但最終的勝利者是法國,雖然只是慘勝。

凡爾登戰役的失敗,意味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沒有任何機會了。換個角度說,凡爾登是德國在一戰時的恥辱開端。從凡爾登開始,德國遭受了一系列難以忍受的屈辱,被欺負過頭了,在二戰時迎來可怕的爆發。雖然德國自身受到極大傷害,但曾經的世界雙霸英法兩國也被打殘,佔便宜的是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凡爾登,是個德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法國城市,對法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


地圖帝


在慘烈血腥的戰場上,決定戰鬥勝負的因素很多,比如兵力、武器裝備、戰術策略、戰鬥意志及自然條件等等。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在被稱為“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中,僅僅是一發打偏了的、鬼使神差的炮彈,就決定了整個戰役的勝負,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

在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凡爾登戰役是破壞性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役。該戰戰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總共投入了100多個師的兵力,雙方軍隊傷亡了近百萬,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所以,該戰役被軍史家們稱為"凡爾登的絞肉機",當然還有法軍那鬼使神差的一炮。

1914年,德國在西線沒有能夠取得迅速勝利,交戰雙方在歐洲戰場上形成了膠著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1915年,德國的幾次努力進攻都沒有能夠奏效,德軍總參謀長馮·法金漢認為,應該攻擊一個法國人的必救之地,這樣就可以迫使法軍投入所有的兵力,最終使法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他所選擇的目標就是凡爾登要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

然而在此次戰役中,不但使法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也讓德國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916年2月,德國皇太子威廉親率21萬德軍,向凡爾登發動了瘋狂進攻。威廉指揮的第5集團軍,下轄7個軍共18個師,1200餘門火炮、約170架飛機;後增至50個師,約佔西線德軍總兵力的一半。

凡爾登是巴黎的東部門戶,也是法軍整個戰線的支撐點,法軍統帥部非常重視這個戰略要地,凡爾登要塞由永備工事和兩個築壘地帶構成了堅固的陣地,該要塞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戰役發起後,法第3集團軍:下轄11個師,630餘門火炮,由F.埃爾將軍指揮;後增至69個師,約佔法軍總兵力的2/3。

1916年2月21日,德國軍隊用1,200門大炮對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9個小時的集中轟擊。共發射了一百多萬發炮彈,然後用三個軍(第三、第七、第十八軍)的兵力進攻,先頭部隊用火焰噴射器掃清戰壕。

到23日,德國軍隊已經前進了將近5公里,法國軍隊被迫後撤。經過四天的激戰,法軍損失慘重。

自2月27日起,法軍只能利用唯一與後方保持聯繫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戰後被稱為"聖路"),源源不斷的向凡爾登調運部隊和物資,一週之內就組織了3900輛卡車,運送戰鬥人員19萬人、物資2.5萬噸,這是人類戰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汽車運輸。

至2月底,德軍因為彈藥消耗很大,並且戰略預備隊也未能及時趕到,攻擊力銳減,從而喪失了突破法軍防線的最佳時機。

法軍大批援軍及時的趕到,加強了縱深防禦,同時也扭轉了戰役開始階段的不利局面,使凡爾登戰役變成了拉鋸戰。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

在凡爾登戰役中,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才有了"絞肉機"之稱。此時德軍統帥部已經意識到,這仗在打下去,不但會使法國人把血流乾,同時也會讓德國人的血流乾,於是便匆匆結束了這場比誰的血多的戰役。

在凡爾登戰役中,曾經發生了一場非常詭異的、至今令人不可思議的一炮,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了凡爾登戰役勝負的一炮。

當時德軍所擁有的火炮數量遠超法軍,為了儘快的取得戰爭的勝利,德國就大規模的使用火炮,對凡爾登要塞進行了密集的炮擊。

反觀法國,由於火炮和彈藥數量的不足,只能偶爾的、象徵性的進行一下還擊。德軍長時間的炮擊,就必然需要有充足的彈藥供應,為了節約運送炮彈的時間,德軍便違反軍事常識,將60多萬發炮彈運送到戰鬥前線,在火炮陣的地附近建立了彈藥庫。

德軍以為法國已經處於劣勢,而且火炮數量很少,這樣做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然而,最後偏偏就在這現出了問題。

一天,法軍炮兵在對德軍炮兵陣地進行報復性的還擊時,一名炮手不知道是填錯了彈藥還是他自己吃錯了藥,居然在沒有瞄準的情況下,就胡亂的打出了一發炮彈,而且是嚴重的偏離了設定的目標。

然而就在炮兵指揮官對這名不靠譜的炮手破口大罵之時,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這發炮彈竟然不歪不斜命中了德軍的前線彈藥庫,進而引發了整個彈藥庫的大爆炸,德軍不僅損失了所儲存的60多萬發炮彈,士兵和火炮更是損失慘重。

法軍炮手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炮,令德軍的火炮在一週之內都成了啞巴,至此,勝利的天平導向了法軍一邊,在生死存亡戰場上,擁有這樣不靠譜的士兵,真不知是幸與不幸。


刀墓手札


這是交戰雙方處於攻防絞著狀態,使雙方死傷慘重,而被軍事記者喻稱“絞肉機”。1.一戰爆發後,德軍迅速向西推進,進攻法國。在凡爾登地區,受到協約國英法聯軍的強列抵抗,戰爭雙方都投入很大兵力,動用當時一切先進軍事武器。每天傷亡以幾萬數計,持續達幾個月多,最終德國進攻受阻,進入相持狀態。2.此戰耗損,均超過雙方預計程度,都感到吃驚。軍事記者在報道中,稱凡爾登似一臺正在進行的人肉絞機。創造新詞“凡爾登絞肉機”。喻作雙方處於絞著狀態,並損失巨大兵員。3.人類戰爭,每次絞著狀態,都似乎是進行“人類的絞肉機”。而西方媒體傳播發達,常把某事都作誇張狀態,搏取民眾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