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系PK粵系:房企性格決定「命運」?

一邊是“愛拼才會贏”的閩系

一邊是“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粵系

【老潘說】做人做企業,都有一些地緣烙印!

比如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一方地產,再比如什麼出身(民營國企港企)就有什麼經營偏好,甚至是性格決定命運……這都有幾分道理。這些話,落在房地產,也很有現實意義。

比如,房企區域色彩和本地烙印很顯著。

  • 以招保萬金為代表的廣深派系房企的第一批全國化擴張,那時深圳作為中國樓市樣板房的先行者,探索,擴張欲很強,比如萬科做地產早,如今37個城市都做到市佔率前3,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萬科全國化擴張的早,深耕的久!

  • 以萬通,SOHO、金隅為代表的北京喜歡"概念創造”,以潘石屹、馮侖為代表,當下北京豪宅產品也有很強地域屬性,

    都是大門面,側重氣勢恢宏,這也與北京文化有很深關聯。

  • 比如以綠城、濱江、德信為代表的杭派房企,他們在中國可能是最精緻的城市做最精緻的房子,他們提升了杭州城市的品質,也告訴全國所有進入杭州的百強房企什麼叫杭州品質?以綠城為例,他能在杭州超偏的地方做出讓人爭相買單的高價產品?他能把鳳起潮鳴做到24萬\平米,核心就是4個字——綠城品質!

  • 以龍湖金科藍光為代表的西南派的精耕細作,龍湖早期深耕重慶,十年磨一劍做產品,然後重慶坡度園林做到極致,他們的園林的確做得很精緻,且服務做得很精細。龍湖,金科,東原等都是。

  • 以華潤、保利、中海等為代表的國企派系的資源配置能力,強調產品品質過硬(潛臺詞是反正是國家的錢),企業經營上也信奉寧可以慢一點,也不要太激進冒風險得不償失,同時他們國家隊的身份,也有國進民退的戰略考慮。

  • 然後就是以旭輝、陽光城、正榮、融信、禹洲等為代表閩系房企的全國化高速擴張,激進拿地,高槓杆擴張,把愛拼才會贏這句話用的淋漓極致。

  • 最後是以新鴻基、和記黃埔、九龍倉為代表的港派房企,由於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都是受過傷的企業,所以普遍在內地擴張非常保守,負債控制很低,很多都在20%以內,相對內地房企,也太保守了。

眼下,很多門派的影響力都在變化,但這其中,港派房企,北派房企、滬派房企……都在走低,而地產閩商、地產粵商在持續走強,在當下地產圈比較突出,今天老潘特別以這兩派房企來PK一下,有對比才有發現。

福建自古以來就是“七山兩水一分田”,資源貧瘠,本地GDP與市場偏弱,且因為相鄰臺灣關係而導致一直沒有大力投入基礎建設和經濟拉昇,於是,福建本地,很多人從年少就走出福建,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經商……這都是地緣屬性逼出來的,所以福建人也就自然而然有“偏激進、愛拼才會贏”群體文化天然標籤,

因為保守的人是很難走出去的,在異地異國不拼的話,是打不出一片天地的。

粵派珠三角處於改革開放前沿,市場經濟發達,特區較多,地利幅員遼闊且交通便利,不出去就已經是“三分之一箇中國”,在一片肥沃土壤中,土地紅利,城市紅利,消費紅利巨大,人口紅利,所以,在本地只要勤奮努力用心,就相對容易做大,當然這裡市場化程度高,競爭也很激烈,所以文化上也有“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和探索慾望,而發財後,文化也信奉“悶聲發大財”,而且大多廣東人都信奉低調,務實、不張揚的做事風格,企業也都以偏好穩健、進取!

兩者有啥區別了?

其一,反映到做地產,你就會看到,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中,閩系房企大多數超過80%,而粵系無一超過80%。而在香港房地產更是不會超過20%。

其二、反映到房企佈局上,就是閩企,本來是地產的後來者,相對粵企很年輕,所以他們一旦稍微做大,就會“年輕氣盛”的走出去,找到相近的上海作為新總部,而後全國化佈局,世茂,旭輝都是第一批走出去不的,而正榮、融信、中駿(福晟)都是後期走出去的,而粵企的佈局就不一樣,

一則粵派房企都做地產很早,第一批萬科、碧桂園、富力、金地、招商,都做到一定程度都走出去很早,而第二批類似龍光、時代,方圓等地產,考慮到珠三角這片沃土和2萬億多的房地產產值,掌舵人紛紛表示,深耕珠三角,也可以做到500億,道理很簡單,“自家家底那麼厚,幹嘛還跑出去折騰”?。

其三,反映到淨利潤率,粵系房企的盈利水平一直都高於閩系房企。

也的確,閩系房企全國化擴張會側重規模優先,在戰略新進入城市大多會捨棄利潤;而粵派房企直接可以在家門口輕鬆深耕,30年來,佔據深圳廣州兩大肥沃高能級城市,的確,過去改革開放的廣東紅利,當下珠三角城市群紅利,未來全球大灣區的紅利,利潤預期可期。舉個例子,龍光擅長拿地,2014年在深圳拿的玖龍璽地塊單價25094元/平米。但隨著深圳價格的一路上漲,2018年的銷售均價已經達到84000元/平方米,這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土地紅利。

今天特別分享明源地產研究院老同事一篇文章《粵派房企PK閩系房企》,數據說話,PK,不是為了爭論高低,而是為了更好的看清自己

文\鍾洪濤

50強榜單輪番更迭,來自不同地域、代表著不同派系的房企逐步顯現。

2017年,全國前50強的房企中,粵派房企16個,閩系房企12個,粵系和閩系房企總量佔比已超過50%。

大浪淘沙,王者顯現,閩系作為新生力量,已經和粵系一道成為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兩支重要力量。

我們今天就將對這兩支力量進行對比分析,一探究竟。

一、確定研究樣本及對比分析維度

關於房企樣本的選擇:考慮到對比分析數據的公開度與透明性,我們選擇以上市房企為主要對比群體。基於對比近年閩系和粵系房企整體發展和進取能力的視角,

我們各圈定TOP100排行榜上的10家新銳上市房企進行對比分析(表1)。

  • 粵系房企中剔除了碧桂園、萬科、恆大、中海、保利和華潤等傳統老牌房企,也剔除掉了非上市房企或借殼上市不久的企業,如美的地產、卓越和福晟等;


  • 閩系房企中則去掉了以商業為主要開發模式的寶龍地產。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表1 :閩系、粵系房企研究樣本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數據參考CREIS中指數據,採用的是權益銷售金額及其排名,採用權益銷售金額更能反映其規模增長的本質。

針對這兩個群體,我們從經營能力和市值表現兩大視角進行對比分析,其中

  • 經營能力視角主要涉及規模增長、新增土地儲備、淨資產收益率、三費和跟投推行等五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

  • 市值表現主要通過每股淨資產、每股收益進行對比分析。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 業績規模增速代表了現在的擴張速度,

  • 新增土地儲備代表了未來的持續發展潛力,

  • 淨資產收益率代表了當前的回報水平,

  • 三費代表了當前企業的管理水平,

  • 最後的跟投推行代表了組織激勵的創新力度。

通過這五個對比分析維度,可以初窺不同群體的發展潛力。

二、業績增速:閩系業績規模快速增長

銷售規模增速,代表著企業當下的規模擴張力度,其背後需要企業對市場有良好的預判,並對資源提前整合和佈局。

閩系近年來整體處於快速增長態勢,僅有世茂因定位於高端產品導致業績稍有波動,其餘閩系房企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部分房企超過100%增長(老潘比較熟悉的旭輝近5年就保持了56%左右的複合增長率,陽光城當年更是2年從20億到220億,而今年突破1000億)

而粵系整體保持增長,但速度明顯低於閩系,並且多家房企近年來有負增長,無房企超過100%增長。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圖1 :閩系、粵系近年銷售增速和平均銷售額對比

同時

  • 閩系房企的銷售規模增長速度整體快於粵系。閩系在2017年度以平均64.72%的速度領先於粵系的48.44%。


  • 在平均銷售額上,閩系逐步追及粵系,平均銷售額583.21億,僅落後粵系平均銷售額600.59億半個身位(圖1)。

當然,要注意的是,粵系房企大多出身於珠三角,得益於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珠三角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政策利好,這些房企多選擇深耕珠三角、兼顧其它區域的佈局策略。

(比如時代地產、方圓地產就曾提出僅僅聚焦珠三角,做到500億是沒問題的,顯然,大家都看中的是過去廣東,如今珠三角、未來的大灣區的城市群紅利。)

而閩系房企大多從福建創業起家,發展瓶頸更為凸顯。

閩系後期都逐步實施全國化佈局,他們青睞於先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立足,然而再向中部的武漢、鄭州等地擴張。這也是為什麼閩系房企都把總部遷往上海,這有助於其將上海作為支點向中部城市滲透。

三、新增土地儲備:

粵系深耕珠三角,閩系佈局全國

如果說業績規模增速代表當前的發展,那麼土地儲備就是支撐發展持續向前的關鍵因素。

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優質土儲往往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少數房企手中——當下土地儲備的多少代表著企業未來排名的高低(表2)。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表2 閩系、粵系近年土地儲備建築面積對比

近年來,

閩系房企的土地儲備平均增長率普遍都超過20%,平均增長幅度達69.33%,而粵系平均增長率為32.58%,有5家增長率且低於20%。

2016年,閩系房企平均土地儲備在還處於較低位置(1272萬平方米)。進入2017年,通過大規模拿地,其平均土地儲備增至2083萬平方米,土儲的平均面積雖落後於粵系房企的2488.56萬平方米,但增長幅度較大。

2016年,全國各熱門城市土拍聞“閩系房企”而色變。

據傳,閩系房企拿地之初只做粗略測算,通過緊盯其他公司報價,最終常以高出競爭對手的一口價拿到土地。

2017年,由於去槓桿政策,大多數房企的資金面臨較大的壓力,但閩系房企逆勢而動,快速拿地,這和其背後的民間資本是分不開的。

閩系房企出身於福建,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福建有著非常雄厚的民間資本,民間融資便捷;

而海外華商中,閩商是非常重要的群體,龐大的境外閩商軍團,在全球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數據顯示,境外閩商擁有超過3000億美元的資產存量,這也是閩系房企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

  • 閩系房企目前大多均在長三角擴大土儲,並逐步全國化擴張;

  • 相較而言,粵系房企深耕珠三角,並已有著較為豐富的土地儲備,後續發展前景依然較好,因此沒有采用積極擴張的策略。

但整體而言,粵系房企的土地儲備較充足,後續發展規模值得期待。

四、淨資產收益率:

粵系高利潤高回報,閩系高槓杆高回報

淨資產收益率,是反應企業當前投資回報的綜合指標,是利潤率、週轉速度和財務槓桿的綜合體現。

1)核心指標概況

我們對所選擇的閩系和粵系房企樣本進行了比較分析,由於佳兆業恢復上市不久、聯發有較多非地產業務影響數據,因此從樣本中去掉。從表中可以看出(表3):

閩系房企中,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是中駿,達到27.22%,而粵系房企中的富力,該指標則高達40.24%;

閩系房企中的中駿,其營業淨利率最高為21.36%,而粵系中最高的依然是富力,該指標為35.98%;

資產負債率中,閩系房企大多數超過80%,而粵系無一超過80%。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表3 閩系、粵系房企核心指標對比表

2)淨資產收益率:閩系一直是高回報,而粵系在2017年實現反超

對這兩個群體的淨資產收益率進行分析,則可以反映出企業的整體投資回報水平(圖2)。

閩系近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均高於粵系,只是在2017年被粵系反超;而粵系得益於這兩年珠三角房企快速跳漲,導致淨資產收益率也快速提升,均值達到了20.52%。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圖2 閩系、粵系房企近年淨資產收益率對比

3)淨利率:粵系房企深耕珠三角,遠高於閩系

整體來看,粵系房企的盈利水平一直都高於閩系房企。

在2017年,粵系房企的營業淨利率平均值為20.47%,遠高於粵系的13.43%。這個指標反映出,不考慮財務槓桿的情況下,粵系房企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盈利水平較高(圖3)。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圖3 閩系、粵系房企近年營業淨利率對比

這和粵系房企深耕於珠三角密切相關。

以粵系房企中的龍光地產為例,其2017年營業淨利率高達25.28%。其中,來自深圳區域、大灣區其他區域和汕頭區域的營業收入佔比超過80%,面積佔比超過70%。

龍光地產2017年的營業收入,大多是在2014、2015年拿地銷售後,逐步結轉形成的2017年業績。

其在2014年在深圳通過招拍掛拿的玖龍璽地塊,單價高達25094元/平方米。但隨著深圳價格的一路上漲,2018年的銷售均價已經達到84000元/平方米,其高利潤正是得益於深耕珠三角帶來的區域增值。

而閩系房企近年來著眼於全國佈局和擴張,地價整體相對較高,整體的銷售價格上漲低於珠三角,因此利潤率也一直明顯低於粵系房企。

由於存貨週轉率兩個群體的均值比較接近,因此我們在此處不做對比分析。

4)資產負債率:閩系房企採用較高的財務槓桿

結合資產負債率、帶息負債率來看,閩系房企的負債情況明顯高於粵系房企(圖4)。

這是因為,閩系房企更多的是採取高增長、高回報的模式,採用了較多的財務槓桿來獲取高的回報。同時採用合作開發、供應鏈上下游資金支持等手段,以快速去化、快週轉為依託,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控制了帶息負債率的增長速度。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圖4 閩系、粵系房企近年營業淨利率對比

眾所周知,近兩年閩系房企之所以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攪局者,倚仗的是激進拿地、槓桿融資的策略,強勢擴張以後,閩系房企往往面臨高負債運營的風險。這要求這些房企需要保持充足的現金流來維繫企業項目運作。上海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和資源,恰好能夠滿足閩系房企高槓杆、高週轉的發展需求,這也是近年來閩系房企將總部外遷上海的關鍵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還在三費、組織創新和市值等層面對閩系和粵系房企進行了對比分析,並得出以下結論:

閩系的費用率均低於粵系,閩系管理水平提升較快;

閩系和粵系都在積極推行項目跟投,但閩系的推行力度更為徹底(據說融信的跟投的槓桿有超過10倍,甚至區域一倍數更高);

閩系和粵系每股淨資產較為接近,但粵系的每股收益要顯著高於閩系房企。

小結:粵系和閩系代表守成者與破局者

閩系和粵系都是當今行業的最優秀群體,代表著房地產行業最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只因在天賦資源、發展背景、組織能力、後市預判等方面不一致,導致現在的發展模式、管理體系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差異。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愛拼才會贏”的閩系房企,與“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粵系房企,都是當下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中的佼佼者!這兩個群體,也在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這幾年閩系房企在深度學習和借鑑粵系房企的管理經驗、成本控制,閩系房企的管理水平確實有了很大地提升;而粵系房企也在積極地借鑑閩系房企的擴張和城市佈局策略,視野也越來越有全國的視角。

粵系和閩系,這兩大派系未來走勢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溫馨提示】如果你對粵派PK閩系房企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加老潘微信dczcpyt,請註明城市公司姓名,非誠勿擾。

地產總裁內參

專注地產30強之變!

洞見未來

A,趨勢篇:中小房企還有未來嗎?

B,標杆篇:30強房企們,他們在幹嘛?

C,專業篇:房企如何打造“專業戰鬥雞”?

17,產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