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流動兒童辦了個學前班,這是第 14 年

李遠香,“四環遊戲小組”法定代表人

“四環遊戲小組”(以下簡稱“四環”)這個名字來自四環農貿市場,14年前,張燕教授帶著學生去那裡調研,看到市場上有700多家攤商,有近一百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和機會接觸學前教育。張燕於是萌發了做一個學前教育班的想法。“遊戲小組”這種形式借鑑了英國的模式,最開始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志願服務項目,我們在創辦之初就非常強調家長的參與。

我們為流動兒童辦了個學前班,這是第 14 年

▲ 2004年,孩子們自帶小板凳,第一次來“四環”參加活動。 © 四環遊戲小組

2004年4月7日,四環遊戲小組第一天開展活動。之後每天開門的時候,孩子們都特別高興。那時候沒有足夠的凳子,孩子們就自己從家裡帶著凳子來。這麼多年,除了寒暑假,四環遊戲小組沒有間斷地開展了4000多天的活動。每週還會有一次家長讀書會,誕生了很多“媽媽老師”。

14年以來,我們總結出了一種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學前教育模式。雖然最開始我們是為流動兒童辦的“遊戲小組”,但現在它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流動兒童。我們的教育以孩子為中心,也非常注重家長的參與,因為孩子越小,家庭教育的影響越大。我們在培養“媽媽老師”的同時也接收來自各個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

我們為流動兒童辦了個學前班,這是第 14 年

▲ 大學生志願者和孩子們在一起。 © 四環遊戲小組

“遊戲小組”的兒童教育和社區營造是同步的,我們在周圍的社區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當地流動人口的社區參與平臺。

我們認為孩子是否快樂的關鍵在於教育者是否用心,而不是由金錢和物質堆砌的。我們在教育的同時還做行動研究,出版了一系列的家庭育兒支援操作手冊,支持社區裡的家庭,為他們的育兒提供支持。

“四環”最基本的層面是為社區流動人口家庭提供急需的育兒支持,此外我們一直在探索教育創新,吸引背景更多元的家長參與其中。“遊戲小組”裡,有流動兒童的家長,也有特殊兒童的家長,還有一些是被這裡的開放、自由的教育理念吸引來的城市戶籍的家長。

我們為流動兒童辦了個學前班,這是第 14 年

▲ 家長在“四環”和孩子們一起自制玩具。 © 四環遊戲小組

從2012年至今,“四環”持續開展“種子計劃”培訓,為城鄉結合處流動兒童幼教機構提供師資培訓。我們和其他合作機構在北師大召開過兩次流動兒童學前教育論壇,聯合各方面的相關者一起為流動兒童學前教育發聲、倡導。

在這14年的探索中,我們也有困惑。第一個困惑來自於小組自身的發展。很多人說“四環”雖然做得很好,但只是一個小而美的機構,沒有規模化,沒有大範圍的輸出自己的模式和經驗。我們希望能更好地傳遞“四環”的經驗,傳遞這種家庭參與式的辦學理念。中國現在還有6000多萬的農村留守兒童,我們怎樣才能將這種模式調整、推廣到廣大的村莊裡?怎樣和中國的扶貧和發展研究更好地聯繫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四環遊戲小組面對的一個大課題。

我們還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我們培養出了一些非常優秀的“媽媽老師”,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沒能留下來。另外我們機構的場地是在二環的黃金地段,而不是在城鄉結合部,租金很高,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但同時,附近又有很多大的四合院,有的是公共資源,但它們是被閒置、浪費掉的,這是公共資源的錯位。

而且我們仍然在政策的灰色地帶,在和外部環境持續博弈。“四環”雖然已經做了14年的幼兒教育,但是沒有辦法註冊成教育機構,目前是社區服務機構,以“社區親子活動”的形式在教學。如果組織的活動需要孩子們暫時離開社區,比如說去後海開展親子活動,就需要申請,哪怕一個章沒蓋上,就不能組織孩子去。

我們為流動兒童辦了個學前班,這是第 14 年

▲ 孩子們把“梅花樁”和“跳房子”結合在一起遊戲。 © 四環遊戲小組

“四環”在同一個流動人口社區堅持了14年,提供的都是社區實際需求的服務,缺什麼就提供什麼,一直在幫政府解決問題。但是未來,我們還該做些什麼?

“四環”是為弱勢群體服務的,但是無形之中,對於目前普遍的“育兒焦慮”和功利主義、商業主義至上的幼教,起到了糾偏和創新的作用。這種基於社區,有家長參與,自由開放的辦學模式常被讚揚和借鑑。我想,我們還可以跳出最初“缺什麼就提供什麼”的思路,從供給的視角來考慮問題,做一些創新的嘗試,引領一種不一樣的育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