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漳州實驗中學的黃翰、晉江養正中學的黃亦陳分別獲得2018年福建高考文、理科原始分狀元。
從新千年開始,福建共經歷19次高考,合計產生原始分狀元42名,之所以狀元人數超出38名,是因為在2012年理科奇蹟般地出現了四名並列狀元,另除2001年理科狀元有兩名外,其他年份均是文理科各一。
以下的“亂七八糟”榜單均以原始分為依據進行統計,對於因競賽、優秀學生等加分導致投檔分第一者並未計算在內,僅體現筆頭上的狀元。
一、廈門是福建狀元的福地,數量第一
以城市別分,近19年來,廈門共產生11名原始分狀元,其次為福州市10名,緊接著為泉州市9名,漳州市5名,龍巖市3名,南平市2名,三明市和寧德市各1名。
令人詫異的是,曾經是古代狀元高產地的莆田在21世紀竟然沒有狀元產生,曾經叱吒風雲的仙遊一中怎能經得起這種寂寞,以概率論看,接下來的幾年莆田市應該會有所斬獲。
二、市區是狀元高發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以縣市別看,廈門因全市均為市區,仍以11名狀元領銜全省,接著為福州市區9名,泉州市區6名,漳州市區4名,龍巖市區2名,南平市區1名。
縣級單位僅晉江2名勉強與其他市區可以齊平,其他縣市最多一名,且數量極少。
顯然,經濟發達的市區及福建第一強縣晉江的狀元現象告訴我們,經濟基礎能大大促進教育的提升,雖然狀元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42個數據足以體現其統計學意義。
未來,寒門要出頭可能會越來越困難了。
三、新秀~廈門外國語學校是當仁不讓的狀元之家
福建各市的最好中學,一般都有極好的歷史傳承,如福州一中、泉州五中、莆田一中、廈門一中、漳州一中、龍巖一中等無不是源自清末各州府的官辦中學堂。
有著優良的治學傳統和生源,時至今日也基本上是當地的最好中學,而他們也基本上壟斷了當地乃至全省的高考狀元。
然而,只有廈門外國語學校是特例,她與廈門特區同齡,是典型的後生晚輩,但卻異軍突起,成為福建狀元的第一齣產戶。
這與廈門的經濟地位和教育改革關係密切,與之即將形成互為佐證的還有漳州實驗中學、漳州正興學校和廈門英才學校等。
可見,教育改革將會是未來的新方向。
四、最難的高考,理科出現在2003年,文科為2005年,綜合看,2005年的學子最悲催
假設每年福建考生的水平是一樣的,那麼以狀元的高考分數大概可以簡單反映當年的高考難度。
由此推斷,2003年、2008年和2005年的理科高考難度最大,而巧合的是,在分數較低時南平一中、永定一中、養正這類非大城市的中學卻更容易突顯。
文科的部分,難度排序依次為2005年、2017年和2003年,綜合評估2005年和2003年的高考最難,對於學子的大學選擇也最麻煩,有人悲有人喜。
五、清華和北大最受狀元青睞
福建高考狀元對大學的選擇有著很大的重複性,基本上不是清華就是北大。
其中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以2010年為界,之前的狀元更喜歡北大,而之後則轉向清華,這難道是清華的公關力量提升的反映?
六、黃姓最容易產生狀元,林姓要加油了
在福建,“陳林黃”一直以來都是無人撼動的姓氏三強,而陳林半天下更是鐵桶一般的牢固。
從概率看,狀元的分佈理論上也應該呈現福建十大姓的排序,然而,得益於今年兩名新晉黃姓狀元,黃姓一下子躍居狀元姓氏榜第一,數量超出陳姓達到了6。
排在第二位的是陳姓,還算合理。
林、吳、謝、張均是福建大姓,各有兩人上榜。
看來古代的“九牧林”、“闕下林”的風光可能不太適合今天的高考,不是福建林姓不給力,而是高考狀元大數據不夠多、隨機性太強。
閱讀更多 圭海四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