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7月5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委网信办牵头组织的莆田市探访感动网络媒体采风团,走进市区胜利北路的东山祖祠,详细了解林龙江生平事迹,领略博大精深的“龙江精神”。

  林龙江,本名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慈善家,伟大的抗倭爱国英雄、儒释道三教归一理论集大成者。这位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莆田人,世称"三教先生"或"先生"。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东山祖祠位于莆田东岩山,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系林龙江祖父林富建的“东山樵舍”,明代建为“麟峰书院”。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后,林龙江开始在东山樵舍讲学,把樵舍改称为“东山祠”。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林龙江逝世后,万历三十年(1602年),门徒把它改建为麟山祖祠,俗称东山祖祠,主祀三教先生林龙江。清宣统元年(1909年),再次改建,匾称东山祖祠。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走进东山祖祠,迎面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宗孔堂。堂前左侧砖坪上,有石埕群团状似麒麟,故名麒麟石。拜亭前方石埕右侧有一清泉,清泉从石缝里涌出,附近的居民常常过来取水。一位正在装水的老人介绍,这里的水质甘甜可口,非常适合煮饭、泡茶,他每天都会过来装四大瓶水。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堂后有棵千年古樟,树围达13.8米,据载植于晋代,至今有1700多年树龄。一株三桠长势,一支树叶繁茂,两支虽枯近年出现再生奇迹,相传为三教合一的象征,道统相传之意义,为“八闽第一樟”,是省文物保护之树。据介绍,该古树植于晋朝怀帝年间,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遭受白蚁危害。在二十一世纪初,莆田组织专家运用科学方法,消除白蚁危害,又采用填入肥沃耕作土壤、定期喷洒叶面肥等方法对古樟进行复活和复壮。经多年的精心护理,古樟衰枯的树杆上长出了豆芽般的须根,成功复活。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大殿的东侧,是林龙江纪念馆。纪念馆里面,详尽记载林龙江先生的光辉事绩和崇高品德。阙下林氏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夕告诉莆田发布记者,这个馆是林龙江先生的海外门徒筹资修建,里面陈列了抗倭时期收尸的陶罐,当时很多死尸满山遍野,瘟疫横行。林龙江先生散卖自己的家产,埋葬了几万具尸体,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其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2017年9月6日是林龙江先生诞辰500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林龙江先生的光辉事绩和崇高品德,弘扬林龙江先生爱国爱民、慈善仁爱、包容创新的伟大精神,传播底蕴丰厚的“龙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莆田市东山祖祠联合莆田林氏委员会共同举办“纪念林龙江先生诞辰500周年系列活动”,同谒圣哲祈福祉,共享平安纳祯祥。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悠悠岁月,留下真情从头说。先贤已逝,风范长存。东山祖祠管委会弘扬龙江精神,践行先生爱国爱民的崇高品德,近年来做了大量慈善义举。莆田发布将进一步跟踪报道,敬请关注。(林双华 陈恒山 沈琳)

探访感动|走进莆田东山祖祠,领略林龙江精神

值班主任:林双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