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圖/新華國際頭條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美國的教育平權法案變成扶持除亞裔以外的少數族裔,主要是非裔和西裔,而同是少數族裔的亞裔,卻受到歧視和限制。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一嫻

日前,特朗普政府宣佈撤銷一系列“不必要、過時、不符合現行法律或其他不當理由的現行指導文件”,其中包括奧巴馬政府2011年和2016年兩度提出的指導方針,建議大學招生應考慮種族因素,指其超出憲法要求。

同時撤銷的還有涉及教育平權的“費雪VS得克薩斯大學”(白人學生訴遭到逆向歧視)案的文件。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這表明特朗普政府支持大學招生不考慮種族因素,這一決策在教育平權方面接近小布什政府在學校招生時採取“種族中立”的主張,顯然,這有利於華人。

1

所謂教育平權,一般指“平權法案”中的教育部分。“平權法案”頒佈於上世紀60年代,旨在防止基於種族、膚色、宗教、性別等因素對少數族裔等弱勢群體的歧視,在教育平權方面,規定公立大學和接受聯邦資助的私立大學,必須扶持少數族裔,向少數族裔傾斜。

特朗普政府這一舉措,被反對者指責為挑戰平權法案。

費雪案是備受矚目的涉及教育平權的案子。201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4∶3的票數裁決大學招生考慮種族因素的做法不違憲,對當時亞裔團體對包括哈佛在內精英名校的訴訟不利。當時投出決定性一票和撰寫裁決意見書的安東·肯尼迪大法官,上週剛剛宣佈退休。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圖/東方IC)

接下來,特朗普總統提名一名保守派大法官幾乎沒有懸念。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自由派和保守派比例將向保守派傾斜,可以想見,如果有組織(如“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把對哈佛的訴訟打到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出現什麼結果。

2014年,一個名叫“大學生公平錄取”的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教堂山分校發起訴訟,指哈佛大學等在招生錄取中存在種族歧視,其依照“平權法案”為依據考慮種族因素,以“全面檢討“(holistic review)方式對亞裔學生進行限制。

在這場延續至今的訴訟,哈佛大學被迫向司法部提交歷年招生文件,今年4月10日,一名美國聯邦法官在亞裔美國人狀告哈佛大學錄取新生時歧視亞裔的案件中,裁決有關招生過程的文件可以用密封形式提交,如果該訴訟案繼續,大部分招生記錄會在10月庭審時對公眾公佈。

2

根據美國“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透露,哈佛大學被迫提交司法部的招生文件,以2013年數據為例,如果以SAT成績、課外活動等較為客觀的指標,亞裔學生錄取率可以上升到43%,但加入優先錄取運動員及校友子女等因素,亞裔比率會下降到31%,如果再加上“全面檢討”中的性格特質等依賴主觀的評價,亞裔比率又會下降到26%,事實上哈佛近年錄取亞裔都沒有達到26%。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美國哈佛大學校園(圖/東方IC)

哈佛開始說華人學生雖然高分,但課外活動不行,當華人學生在課外活動中迎頭趕上時,又說華人學生性格特質不夠好。哈佛大學的“全面檢討”,藉助主觀色彩濃厚的面試,在性格特質上做文章,限制華人。

哈佛以通過作文和45分鐘的面試來給一個人下性格特質的結論,是難以服人的。事實上,在一個多種族的社會,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也會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潛意識的種族偏見,這是人性的本質之一。那些含糊不清但又有價值的特徵,如“善良”、“幽默”和“領袖特質”等等,很容易成為潛意識下種族偏見或歧視的一個完美的藉口。

就像“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起訴時提到的一位華人移民的後代,成績非常優秀,在學校擔任網球隊隊長,也是國家公共電臺的募款志願者,但最終還是被哈佛拒之門外。如果給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依據主觀感受在其性格特質打上不利的刻板烙印,那麼“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和其他亞裔團體對哈佛的涉及種族歧視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

3

根據美國“平等機會中心”(Center for Equal Opportunity)日前提供的研究數據,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大學為例,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在招生中對亞裔存在隱形配額和天花板。

麻省理工學院對亞裔的錄取較哈佛高,但也存在著“天花板”,只有加州理工大學在招生中不考慮種族因素,因為加州法律不允許在錄取中考慮種族因素。哈佛大學招收的亞裔在1993年創下高點21%之後下降, 幾乎一直穩定地維持在17%,只有當近年有民權組織對哈佛提起訴訟後,哈佛才被迫提高亞裔的錄取率,但也只是在21%左右浮動。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學生(圖/加州理工官網)

所謂“多元化”“代表性”是哈佛大學等回應指責其歧視亞裔學生的標配答案。上個世紀20-30年代,猶太人在哈佛遭到類似今天亞裔的歧視性限制。當時哈佛的回應也是“多元化”和“代表性”。

“多元化”是最“政治正確”的說法,美國是多種族國家,多元化應該是基於一個整體概念,不應只適用某一領域。大學教育需要有學術特質,就如NBA球隊需要有特定特質一樣,是否應要求NBA球隊多元化呢?

校園多元化需要西裔和非裔,應該從改變他們的經濟地位和基礎教育著手,而不是在大學錄取中採用人為的隱形配額,降低學術標準,併為此限制亞裔學生。

至於“代表性”,近十幾年來,亞裔成為美國人數成長最快的族裔,為什麼沒人提及這一點?

4

華人在美國百多年,早年備受歧視。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針對某一族裔的歧視性法律,至今美國政府尚未正式道歉。

華人第一代做苦力,生活在社會低層,華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辛勤勞動世間少有,華人第二代第三代,無不是通過刻苦學習辛勤工作,才有今天的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然而華人卻因為自己的努力和優秀在大學錄取中遭到逆向歧視。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華人上哈佛會更容易嗎?

▲抗議者手持的標語板上寫著:“支持公平高校入學”“廢除種族配額制”“平等的教育機會”(圖/新華國際頭條)

在特朗普政府公佈廢除奧巴馬政府關於在學校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的指導文件後,哈佛大學仍表示它會繼續遵循校園多元化的原則。

但如今的形勢起了變化,亞裔團體和民權組織會堅持對哈佛對亞裔的招生歧視的訴訟,隨著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很快會迎來新的大法官,變化後的最高法院將影響美國今後數十年的政治態勢,包括爭議愈加激烈的教育平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