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皇帝柴宗訓及其皇族爲什麼沒有起兵反抗趙匡胤?

文史經緯

唐末五代以來依靠軍事實力取得政權成了一種風尚。所謂“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兵變不斷,臣弒君、子弒父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陳橋兵變相對來說已經非常平和。正因為換皇帝太司空見慣,所以臣子們的立場很難堅持。

再說後周的政權也是從後漢手裡奪過來的。後周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還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託孤重臣。既然後周可以奪後漢政權,為什麼趙匡胤不能奪後周政權?

在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的官職是禁軍殿前司都點檢,是禁軍殿前司最高統帥。趙匡胤本人也是跟著剛去世的周世宗柴榮南北征伐的重要將領。而後周的小皇帝柴宗訓只有八歲。小皇帝生母符皇后已死,但外祖父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還在。

符彥卿應該是趙匡胤面前最大的障礙。但問題是符彥卿只是地方勢力遠在河朔。趙匡胤因為擁有超高情商已經在中央集聚勢力、深得人心。再說,符彥卿雖是後周外戚,也同樣和趙家是姻親。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嫁給了趙光義。如果兩方都有姻親關係,符彥卿肯定也會在心裡衡量。敵不過趙匡胤還有勉強抗衡,不但保不住後周的小皇帝,怕連自己也保不住了。

沒有人反對趙匡胤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陳橋兵變幾乎不動一兵一卒。回朝以後原來後周的官員全都職位不變。而且趙匡胤待後周小皇帝還有符太后十分優厚。即便有一次在宮宴上一個翰林學士借酒裝瘋大哭周世宗柴榮,趙匡胤也只是讓人把他拉出去,只說一個書生哭一哭能怎麼樣?


沅汰歷史

趙匡胤能夠發動陳橋兵變,是經過縝密策劃的,皇室和朝廷為何沒能起兵反抗?這是因為他們既缺乏防範意識,又不具備緊急反抗能力,惟一反抗的韓通被輕鬆鎮壓。

一、先看後周皇族。郭威和柴榮的家眷親屬大多在後漢時期被誅滅,基本沒有其他年長的皇室成員。柴榮死後,他的長子柴宗訓按遺詔繼位,卻只有7歲,由符太后照顧(小符後)。小符後沒有呂后、武則天這些女強人的野心和才能,所謂皇族就是一對孤兒寡母,根本不懂政治和軍事,只能依靠以範質為首的執政班子和忠於皇室的禁軍將領。

二、再看執政班子。柴榮死前任範質(首相)、王溥(次相)、魏仁浦(末相)為宰相,掌握軍國大事決策權。三人中,魏仁浦性情寬厚,為人謙謹,而且與趙家頗有交情,趙匡胤的母親杜氏是魏家的常客;王溥擅長察言觀色,早已向趙匡胤暗送秋波;範質,清傲耿介,性子急躁,與趙匡胤並無深交,但在軍隊中沒有派系,號召力有限。整個執政班子都是文官,缺少一個能壓住陣腳的人物,面對突如其來的兵變無力應對。

三、再看禁軍將領。我們看看柴宗訓即位時禁軍中高層將領構成情況:

這樣看來,整個禁軍80%以上的中高級將領已被趙匡胤直接或間接控制,這為他成功實施兵變奠定了基礎,也為和平奪權提供了可能。

四、再看敵對勢力。 朝廷有能力防範兵變的有三人:張永德、李重進、韓通。

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此前執掌禁軍殿前司,是趙匡胤的頂頭上司;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執掌侍衛親軍司,軍職比張永德還高,堪稱趙匡胤最大勁敵;韓通與趙匡胤地位相當,是柴榮的心腹將領。三人無論軍功、資歷還是職務都比趙匡胤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張永德已在柴榮死前因“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被罷軍職,失去軍權;李重進則被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失去對禁軍的指揮權,這兩件事很可能都是出自趙匡胤的謀劃。

韓通兼任在京都巡檢(衛戍司令),本可防範兵變,但他勇猛有餘,謀略不足,他的兒子曾提醒他防範趙匡胤,可韓通剛愎自負,不以為然,最後吃了大虧。

五、最後看反抗情況。陳橋兵變發生後,趙匡胤率禁軍回到京城,在殿前司都虞候王審琦配合下進城,正在開晨會的大臣們得知消息後驚愕不已,宰相範質只能自責後悔,想不出任何應對措施。

韓通倒是很想反抗,他一路狂奔回府,準備組織兵力抵抗,但趙匡胤早已安排王彥升率兵準備鎮壓反抗勢力,韓通還沒到家就在半道遇見王彥升,王彥升二話不說,立即率軍追殺,追到韓府後將韓通殺害,韓府百餘口悉數被殺,無一倖存。

兵變中唯一的反抗被平息了,有韓通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趙匡胤完全控制了局面,範質等人無奈之下只得屈服,成功說服後周孤兒寡母禪位。


狄飛驚

準確來說不是沒有,首先要從周太祖郭威建立後周前說起。954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病重,臨終之際卻將皇位傳給了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內侄柴榮,這是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特例。人們通常認為郭威沒有兒子,傳給既是養子又是內侄的柴榮很正常。其實郭威之前有兩個兒子郭青哥、郭意哥(小名),但在後漢末年都被殺害。兒子雖然沒了,但皇位至少應該傳給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吧。從血緣關係上來說,至少有兩個人比柴榮有優勢。

1.李重進。李重進是滄州人,他的母親是郭威的四姐福慶長公主,也就是說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後晉、後漢時期李重進就跟隨舅舅郭威四處征戰。951年郭威即位,李重進先後被封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等職務,負責管理禁軍,頗具軍事才能。論情說他的和郭威是實實在在的甥舅關係,論才能、資歷他絲毫不遜於柴榮,而且李重進比柴榮還年長,但皇位卻輪不到他。歷經滄桑的郭威也明白李的心情,在臨終前頒佈遺命時,特意讓李重進向柴榮下拜,行君臣之禮,以定君臣之分,讓李重進徹底放棄幻想。柴榮即位後,李重進在高平之戰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柴榮死前,將他調往淮南,鎮守揚州。陳橋兵變後,李重進被逼無奈之下舉旗反宋,最終兵敗自殺。

2.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同,張永德和郭威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卻娶了郭威唯一存活下來的女兒壽安公主。俗話說“女婿半個兒”,郭威戎馬一生,僅有一個女兒,因此對她格外照顧。郭威即位後,二十幾歲的張永德先後在禁軍中擔任重要職務,但最終皇冠也沒有落到他的頭上。柴榮在位期間,在張永德既重用又不斷考驗,柴榮臨死前(柴榮北伐期間病重班師,當時張擔任都點檢,是實權人物,有一天不知誰送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策點檢當天子,後來看來應該是趙大搞的,趙大是實際利益獲得者,最後也應了那句策點檢當天子),害怕張永德覬覦皇位,免去了他殿前司都點檢的職位,改由趙匡胤擔任。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稱帝后,對曾經的老上級十分尊重,“每呼駙馬不名”,在宋太宗、宋真宗在位,張永德依然受到重用,直到陳橋兵變40年後的1000年才離世。

那為何郭威會傳位給柴榮呢?讓郭威做出選擇是因為一個女人,她就是郭威的原配妻子柴氏,也就是柴榮的姑母。郭威之所以傳位柴榮,一方面看重了柴榮的才幹,另一方面也是緣於他與柴氏非同一般的感情。當郭威與柴氏結合後,一直未有子女,於是便將十幾歲的柴榮(柴氏的哥哥柴守禮之子,柴家家道中落,柴榮能力突出,很受郭威夫婦喜愛)收為己子。當郭威成為皇帝時,柴氏已經故去,但郭威並沒有忘記她,下詔追封柴氏為聖穆皇后,並且從此不再冊立皇后。周氏和柴氏親屬都被後漢隱帝所殺,總的來說皇族已是人丁單薄。953年柴榮被封為晉王、開封尹,成為事實上的皇位繼承人。954年正月郭威臨終前,召集文武眾臣,宣佈自己的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並讓自己的外甥李重當著眾臣的面前,向柴榮行君臣之禮。當日郭威離世,柴榮繼承皇位,是為周世宗。柴榮稱帝后,由所以養子身份繼位,不得不面臨怎樣對待生身之父的疑問。出於封建禮法的考慮,柴榮為了維護自己後周皇帝和郭威養子的方位,做出了一個比照痛苦的抉擇,便是仍以“以元舅禮之”,即仍將生父柴守禮當作生母(實為姑母)的哥哥來對待,盡全力贍養柴守禮及家人,但父親卻再不能與其相見,這是為了避免呈現相見今後,親父給兒子下跪朝拜的尷尬形勢。因此,柴守禮很快就遷至洛陽居住,“終世宗(柴榮)之世,未嘗至京師”,也便是說父子二人,自從柴榮當上皇帝一貫到死,都再未碰頭柴守禮對兒子柴榮的這種安排,也沒有辦法,終究兒子皇帝的身份不是源自於他,而是源自於妹夫郭威,因此,他基本上從未乾涉過國務。站在今天視點看,後周江山之所以被趙匡胤攫取,與柴榮為人行事過於精細和講原則是有聯絡的,他如果能再自私一點處理郭柴兩家的聯絡,稱帝后以生父之禮對待柴守禮,並賦予柴家人(特別是親兄弟)一定的方位和權利,或許就不至於讓趙匡胤那麼容易就“黃袍加身”了。

當然,柴榮或許是因為對自己掌控形勢的才幹太過於自信,所以,他將柴家江山徹底寄望於自己和兒子身上,可又有誰能料得到自己的存亡呢?老天便是這麼嚴酷,偏偏過早地奪走了他的生命,因此,任何人都無法掌控悉數,趙匡胤作了皇帝后不也相同被弟弟害死了嗎?

所以,趙大篡位之後,只有李重進進行了一下反抗,也很快被鎮壓了下去。


ykwm1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看看趙匡胤的經歷是怎麼樣的。

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他的高祖叫趙朓,是唐幽都縣令,曾祖叫趙珽,是唐御史中丞,祖父叫趙敬,先後擔任營州刺史,薊州刺史,涿州刺史,他的父親叫趙弘殷。

後漢初年,趙匡胤四處遊歷,在襄陽城的一個寺廟住下,寺廟的一個老和尚很會看相,他對趙匡胤說:我把我的全部家產都給你,你去北方,會有奇遇的。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到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後周,趙匡胤拜滑州副指揮使。

公元953年,郭威的養子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為後周世宗,命趙匡胤掌禁軍。北漢,契丹聯軍攻後周,柴榮御駕親征,戰於澤州高平。大戰在即,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逃跑,後周危險,趙匡胤高呼:陛下面臨險境,我等當死戰!與禁軍大將張永德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

北漢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追擊,左臂中箭。回師後,柴榮任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柴榮徵淮南,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馬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接著再擊敗南唐皇甫暉與姚鳳的十五萬軍隊,再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殲敵一萬多人。趙匡胤被任命殿前都指揮使,加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柴榮徵壽春,攻下壽州,拜趙匡胤慶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這年冬,隨柴榮攻濠州,泗州,俘獲南唐節度使陳承昭,攻下楚州,最終平定淮南。

公元958年,趙匡胤任忠武軍節度使。

公元959年,柴榮北伐,趙匡胤任水陸都部署。柴榮行軍路上,撿到一個皮口袋,皮口袋裡面有一個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柴榮生病回京,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代替張永德。不久,柴榮病死,七歲的後周恭帝繼位。

公元960年,聽說契丹北漢聯軍南下,宰相範質派遣趙匡胤率軍北上,在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趙匡義與趙普將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擁立趙匡胤為皇帝。

趙匡胤率軍回師,都城守備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於是開城接應,整個後周禁軍將領,只有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抵抗,最後被王彥升殺死。宰相範質無可奈何,只能率百官支持趙匡胤。後周恭帝宣佈禪位於趙匡胤。


歷史簡單說

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動亂,天下,暫時被後周世宗所掌控,雖然,彼時的天下尚未一統,但也大致歸附。怎奈天不假年,年僅39歲的柴榮因病去世,天下震動。而後就由他

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主少國疑,一個年僅7歲的孩童如何能掌管一個國家。很快,柴榮在世時最信任的大將:趙匡胤,帶領軍隊發動了“陳橋兵變”改朝換代。篡奪了後周的政權,建國大宋。


相信這裡肯定會有人問,為何趙匡胤能這麼輕易的篡奪後周的政權,那些後周的皇室宗親們,朝廷的大臣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趙匡胤奪位嗎?為什麼不起勤王之兵討伐

趙匡胤。

當時雖然皇上年幼,但是,若論起有權勢的皇族,的確有兩位,一位是前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他是郭威的女婿。另一位則是李重進,他是郭威的外甥,任侍衛親軍都指

揮使。因為此兩人早年相互鬧矛盾。所以,惹得柴榮猜忌,將兩人疏遠。

還有一則小故事,在柴榮北伐途中,部下撿到一塊木牌,上面所書“點檢做天下”,此時惹得當時的柴榮很是驚異,由此多了一塊心病。後來回京之後,柴榮就解除

了張永德殿前司都點檢一職,改為鎮寧軍節度使。反而將殿前司都點檢一職交與趙匡胤。

而後,在柴榮病故之後,在宰相範質的謀劃下,又將李重進調往揚州。朝中無大將鎮守,此時的趙匡胤早已沒有了威脅。所以,握有大權的趙匡胤謀取皇位自然是手到擒來。


在趙匡胤奪取皇位之後,並不意味著皇位已經安穩,那位身在揚州的大將李重進心中可不服,北宋建隆元年(960)九月,李重進舉兵反宋。這對當時的趙匡胤來說,可謂是

一個不小的打擊。李重進本就是後周皇族,身兼重任。當時的揚州都歸他管轄。所以,征討李重進勢在必行。當年十一月,在趙匡胤的御駕親征下,攻破揚州,李重進全家自

殺。後周的皇族勢力也徹底覆滅了。


而朝中的那些功臣宿將們,一部分是趙匡胤的死黨,一部分沒有軍權。皇帝年幼,太后又無執政的能力。面對數萬大軍的逼宮,所能依靠的也唯有宮中的禁軍罷了。此

時,若不投降,真到了那個地步,皇位的誘惑不是誰都能堅守住的,誰也不知道那些軍隊殺入宮廷之中會對皇帝如何。禪位投降,可能是最好的結局了。


而後,在經歷了“杯酒釋兵權”之後,朝廷的大權已完全由趙匡胤所掌控,後周,就如那歷史長空中的一顆流星,璀璨且短暫的消逝了。

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要是喜歡我寫的內容的話,就進來點一下關注吧,謝謝。


小小呆蘿蔔

趙匡胤等人發動陳橋兵變之後,很快就取得了後周政權的權力。

面對趙匡胤等人突然發動的政變,後周皇帝柴宗訓及其皇族幾乎沒有抵抗便投降,最後將皇位禪讓給了趙匡胤。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柴宗訓及其皇族的不抵抗呢?


母愚子幼,皇族勢單

我們都知道後周世宗柴榮是在出兵討伐契丹的時候,突然得病死亡的。由於他去世時還很年輕,所以在他去世之後繼承皇位的柴宗訓才七歲,後周政權只能由符太后垂簾聽政,範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作為七歲孩子的皇帝,連字都不識幾個,在面對兵變時,自然是不知所措了。再看一下苻太后,相比較於歷史上那些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而言,苻太后實在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苻太后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竟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正是後周這種母愚子幼的情況,趙匡胤等人才敢發動兵變。

順便一提的是後周世宗柴榮自身的兄弟郭侗、郭信都在後漢時期就被殺害,而柴宗訓的幾個哥哥也是在後漢時期被殺害。所以當時柴氏家族最大的就是柴宗訓本人,後周柴氏皇族的力量實在是太弱了,使得趙匡胤發動兵變之後,宗族裡沒有一支強大的勢力來保護小皇帝。


失去兵權,群臣們無力護國

剛剛我們提到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其實這個消息是趙匡胤等人事先放出來的假消息,當宰相範質去請趙匡胤出兵抗擊遼國時,趙匡胤以“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為由拒絕出戰。無可奈何之下,宰相範質只能委以趙匡胤最高軍權,讓他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從這之後,後周政權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整個後周政權的軍權都被趙匡胤掌握了。

當趙匡胤從陳橋撤兵回到開封之後,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很快趙匡胤就控制了開封、控制了皇宮。沒有了兵權的後周群臣們即使想要效忠後周,也沒有變法去反抗。

最終在開封城裡,趙匡胤接受了柴宗訓的禪讓,建立了宋王朝。


煮酒君談史

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後周皇帝柴宗訓才繼位半年之餘,這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孩子,僅僅只有七歲。可以說他正是貪玩的年紀,這麼大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能力去起兵反抗呢?

當時朝中還有一個皇太后,但是,這個皇太后的年齡也不大,僅僅是二十多歲,她一個婦道人家,那裡遇到過這種事情呢?

所以,她也是沒有辦法來應對的。

去反抗趙匡胤稱帝,皇室裡的人是指望不上了。那隻能看當朝的宰相和周世宗死前託孤的武將了。

周世宗死前的時候,為了讓大臣輔佐他的兒子柴宗訓,文官他是可以的安排了三個宰相的,一個是王溥,一個是範質,可以說當時朝中的文官集團裡,就是這兩位說了算。

趙匡胤在謀反之前,他能領兵去打仗,全靠王溥和範質這兩人的支持。那時候正是大宋過年之時,邊防來報說契丹要來攻打大宋了,範質和王溥二人,連調查都沒有調查一下,他們就讓趙匡胤領兵前去平叛了。

趙匡胤一有統兵權,那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趙匡胤接到命令後,就派手下趕緊出發了,而趙匡胤自己是第二天出發的。趙匡胤出發後,大概走了四十里地,到了陳橋驛這個地方,他就停了下來,不走了。

趙匡胤這一夥人不去平叛戰亂,反倒是在陳橋驛喝起了酒來。這一夜趙匡胤竟然還喝大了,醉倒了不省人事的地步。在趙匡胤酣然入睡的時候,他的部下趙普等人就開始策劃,推舉他當皇帝了。

趙匡胤酒醒後,有一個人就把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趙匡胤就這樣當皇帝了。在趙匡胤看來,他當這個皇帝,根本不是他情願的,是他的部下逼他做的。

趙匡胤雖然穿上了黃袍,但是,他一直推脫說自己不能當這個皇帝,部下再三勸他,然後他告訴部下,我當這個皇帝也可以,但是有一條,你們一定要記住,進入都城後不要傷害皇室裡的任何人,因為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還有滿朝文武大臣,那些人,可都是我昔日的同事,你們一個都不要傷害。

這些部下一聽,只要你當這個皇帝,我們什麼條件都答應你,趙匡胤就是這麼當上的皇帝。

趙匡胤到了都城開封,文武大臣也都知道了他當皇帝這件事,當然武將基本上和趙匡胤都是一夥的,親如兄弟的他們,是不會阻礙趙匡胤稱帝的,但是,文臣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範質和王溥這兩個宰相,也就是百官之首。只要他們兩個能承認趙匡胤這個皇位,其它的人也都會承認的。

趙匡胤到了開封,就把兩個宰相叫來了。

趙匡胤告訴他們兩個,自己當皇帝是被逼的,我要是不當這個皇帝,我的部下就會殺了我。趙匡胤問他們兩個,你們說在這種情況下,我能不當嗎?

他說的就好像,他當這個皇位很委屈一樣。

兩個宰相一看,趙匡胤這副嘴臉,看來今天只能承認他了,否則今天小命不保,兩個人趕緊在趙匡胤面前跪了下去,高呼皇帝萬歲。

至此兩個宰相也臣服了他。

總之,整個兵變趙匡胤只殺了一個韓通,他就當上了當宋的皇帝,韓通是一個很耿直的大臣,更關鍵的是他有調兵權,別看當時的趙匡胤很牛,但是趙匡胤是沒有調兵權的。

可惜的是韓通,還沒有到家把兵給調來,和趙匡胤痛痛快快的幹一仗,他就敗趙匡胤的手下給追上殺死了。

至此,後周王朝滅亡,大宋王朝建立。


史學達人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期間沒有發生驚天動地的戰爭,也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後周政權,輕鬆當上了皇帝。那麼,當時的後周皇帝柴宗訓,以及其皇族的其他勢力,為什麼沒有起兵反抗趙匡胤呢?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用今天的話簡單地複述一下經過,就是他帶領禁軍隊伍走出京城,到黃河邊上的陳橋驛轉了一圈,回來後就成了皇帝。而具體過程是,顯德六年(959)4月,年輕有為的後周世宗柴榮,憑其英武之氣和統一天下的決心,親自率軍北伐遼國,先後收復益津關、瓦橋關等三關、三州、十七縣。然而,就在勝利指日可待之時,柴榮染重病,不得不回師。回來不久,柴榮便去世了,因為長子、次子、三子均在後漢時代被殺,遂由四子柴宗訓繼位,是為後周恭帝。

然而,柴宗訓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年僅七歲,還是個懵懂小孩,其母符太后既無垂簾聽政的勇氣,又無駕馭群臣的能力,孤兒寡母,難以支撐大局。所以,治國領兵的大權,便委託宰相範質、王溥和禁軍首領趙匡胤等人的掌握。

那麼,後周其他皇族呢?其實,在柴榮去世之前,確實有兩個皇族,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有相當的人脈資源,在帶兵打仗方面也不輸趙匡胤,這二人就是張永德和李重進。張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當時任殿前司都點檢,為殿前司一把手;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他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是侍衛親軍司一把手。然而,這兩位周太祖的皇族至親,卻因為互不買賬而產生了矛盾,又因此而引起了柴榮的懷疑,最後兩敗俱傷。

事情是這樣的。顯德六年,柴榮在北伐途中,部下拾得到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可能是李重進陷害張永德而為,但讓柴榮從此有了心病。北伐歸來,柴榮就解除了張永德殿前司都點檢一職,調任鎮寧軍節度使,把他調離了京城,而任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柴榮病故,在範質的籌劃下,李重進也被調離京城,出任淮南節度使,把他打發到揚州去了。這兩位對趙匡胤構成極大威脅的大將,先後被調離京城,為趙匡胤發動兵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輕易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當然,並不是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就高枕無憂了,其實,後周皇族起兵反抗的人是有的,比如李重進。北宋建隆元年(960)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對於剛剛當上皇帝的趙匡胤來說,李重進極度危險,因為他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正宗皇族,他任殿前司都指揮使時,趙匡胤還是低級軍官,他任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正長官多年,眼下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中的許多將領,原來都是李重進的部下。

所以,征討李重進,趙匡胤選擇的將領都是自己的親信,比如為正、副統帥的石守信和王審琦,都是他的義社兄弟,而與李重進曾經共過事的高級將領,他一概不用。後來,為了爭取打勝此仗,趙匡胤還御駕親征。

當年十一月,趙匡胤攻破揚州,李重進全家自殺。


帝國的臉譜

一、我們先來認幾個關鍵人物:

1、趙匡胤

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他的高祖叫趙朓,是唐幽都縣令,曾祖叫趙珽,是唐御史中丞,祖父叫趙敬,先後擔任營州刺史,薊州刺史,涿州刺史,他的父親叫趙弘殷。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到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後周,趙匡胤拜滑州副指揮使。

公元953年,郭威的養子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為後周世宗,命趙匡胤掌禁軍。北漢,契丹聯軍攻後周,柴榮御駕親征,北漢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追擊,左臂中箭。回師後,柴榮任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柴榮徵淮南,斬馬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再擊敗南唐皇甫暉與姚鳳的十五萬軍隊,再敗南唐齊王李景達。趙匡胤被任命殿前都指揮使,加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柴榮徵壽春,攻下壽州,拜趙匡胤慶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

公元958年,趙匡胤任忠武軍節度使。

公元959年,趙匡胤任為殿前司都點檢。

2、李重進

郭威的四姐福慶長公主所生,郭威親外甥。後晉、後漢時期李重進就跟隨舅舅郭威四處征戰。951年郭威即位,李重進先後被封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等職務,負責管理禁軍,頗具軍事才能。

柴榮即位後,李重進在高平之戰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柴榮死前,將他調往淮南,鎮守揚州。

3、張永德

郭威唯一存活下來的女兒壽安公主的丈夫,郭威即位後,二十幾歲的張永德先後在禁軍中擔任重要職務。

公元959年,柴榮北伐,張永德擔任都點檢,趙匡胤任水陸都部署。柴榮行軍路上,撿到一個皮口袋,皮口袋裡面有一個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生病回京,害怕張永德覬覦皇位,免去了他殿前司都點檢的職位,調任鎮寧軍節度使,把他調離了京城,而任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

這兩位對趙匡胤構成極大威脅的大將,先後被調離京城,為趙匡胤發動兵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後周皇族。

郭威和柴榮的家眷親屬大多在後漢時期被誅滅,基本沒有其他年長的皇室成員。柴榮死後,他的長子柴宗訓按遺詔繼位,卻只有7歲,由符太后照顧(小符後)。所謂皇族就是一對孤兒寡母,根本不懂政治和軍事,只能依靠以範質為首的執政班子和忠於皇室的禁軍將領。

二、事情過程簡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等人事先放出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苻太后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竟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當宰相範質去請趙匡胤出兵抗擊遼國時,趙匡胤以“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為由拒絕出戰。無可奈何之下,宰相範質只能委以趙匡胤最高軍權,讓他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從這之後,後周政權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整個後周政權的軍權都被趙匡胤掌握了。

趙匡胤率軍回師,趙匡胤的結社兄弟、都城守備石守信,王審琦開城接應,整個後周禁軍將領,只有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抵抗,最後被王彥升殺死。宰相範質無可奈何,只能率百官支持趙匡胤。後周恭帝宣佈禪位於趙匡胤。

綜上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輕易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美麗青春您真痘

歷史上的“陳橋兵變"從起兵到政變成功,為時不過二天,時間倉促,也是迅雷不及掩耳,對後周大臣來講別說反抗,甚至沒反應過來,就得改口,聽之任之,任人擺佈了。

趙匡胤回師京城與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等人迅速控制局面,柴宗訓也無計可施,只得召集群臣,宣奪趙匡胤幾天前就準備好的以柴宗訓名義而寫的”禪位詔書"。群臣只能奉天承運,加上個名正言順,順天應人。

各文武大臣也沒調動,一如繼往,繼續留任。然後又進行收買和籠絡,也就俯首稱臣。柴宗訓當時七歲,被封為鄭王,二十歲時不明不白地死了。

兵變時,五位統兵將軍慕容延釗、王審琦、高懷德都是趙的親朋故友,禁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察覺有變,企圖抵抗,被早已和趙匡胤通謀的王彥昇斬殺於府第。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在柴榮北伐途中,因有人送"點檢做天子"的讖語謠言,而被罷去殿點都點檢之職,失去軍權,兵變後,趙匡胤仍向以前一樣,尊稱他為附馬,進行感化和拉籠,消除了戒心,也就沒了後文。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外甥李重進被柴榮生前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和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呼應,進行反攻,被趙匡胤御駕親征而鎮壓被殺。

周世宗柴榮從小父母雙亡,過繼給姑父郭威收養,姑姑柴氏又不會生育,乾脆把柴榮做為養子,跟隨郭威立有戰功,後繼位皇帝,也沒有加封柴家之人。

郭威曾與小妾生育兩個孩子,被後漢隱帝劉承祐聽信奸佞群小造謠生事,無故亂殺先帝遺留的文武大臣,首先把宰相史弘肇等大臣家人所殺,又把郭威家屬老少及柴榮的三個兒子全部斬殺。後來郭威也被眾人黃袍加身代後漢稱帝建後周。

劉承祐被部下殺死,他的叔叔劉崇又在太原稱帝,號北漢。劉崇子劉贇被郭威所殺。故此北漢和後周成了國仇家恨,劉崇自稱侄皇帝,勾結契丹遼軍,多次和後周交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