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千橫挑敵軍30萬,5個月內連勝47場拔城32座!毛主席:爲之神往

南北朝的北魏都城洛陽當時廣為流傳著一個民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大意是說,任憑你是什麼精銳軍隊出名將領,只要見到“白袍”都得要望風而逃。為什麼“白袍”擁有如此巨大的威名和震懾力呢?因為這“白袍”指得就是南朝梁的一支勁旅白袍軍,而這支白袍軍的領導者就是充滿傳奇色彩、令敵人聞之膽寒的一代戰神陳慶之。

陳慶之本是一個小小書童,但其在首次統兵中就表現出駭人的軍事才能,其以弱擊強的戰績,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陳慶之以一介不懂騎射的白衣書生,帶領7千白袍兵橫挑當時無敵於天下的北魏30萬騎兵,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縱橫馳騁大戰47場,戰無不勝,連拔城池32座,攻無不克,直到打得北魏騎兵望風披靡。一千四百多年後,同樣創造出以弱擊強神話的毛主席,在讀到《梁書·陳慶之傳》時,也不禁揮毫寫道:“千古之下,為之神往!”

以7千橫挑敵軍30萬,5個月內連勝47場拔城32座!毛主席:為之神往

陳慶之的出身史書中並無記載,不過從後來梁武帝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寫道“本非將種,又非豪門”可知,陳慶之應該是個出身庶族的寒門。在蕭衍還沒稱帝前,陳慶之就跟隨了他,在他府中做書童。由於蕭衍酷愛下棋,每次和棋友對弈都通宵達旦不知疲倦,而對弈者往往已精疲力竭不能支撐,由此讓蕭衍不能盡興。唯獨陳慶之精力旺盛,隨叫隨到,因此深得蕭衍歡心。

普通六年(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轉向南梁投誠。梁武帝可能是想給跟隨他的門人一個機會,就讓41歲的陳慶之率兩千兵馬,護送豫王蕭綜前去接收徐州。北魏聞訊,即派兩萬騎兵進攻徐州。此前從未打過仗的陳慶之,在面對十倍兵力於己的敵軍,卻絲毫不慌亂,當即給北魏軍以迎頭痛擊,一戰連破魏軍兩座營壘。

後因蕭綜叛投北魏,梁軍損失十之七八,唯陳慶之斬關夜退,所轄部眾全部生還。此役雖出師未捷,但陳慶之的軍事天賦已初露崢嶸。

以7千橫挑敵軍30萬,5個月內連勝47場拔城32座!毛主席:為之神往

真正讓陳慶之大放異彩的是在此後的千里轉戰洛陽之役。公元528年,爾朱榮製造了河陰大屠殺,北魏兩千多王公大臣被殺害,一時北魏朝野人人自危。北海王元顥投靠南梁,請求梁武帝扶他為帝。於是梁武帝就派陳慶之率七千兵馬護他北上洛陽。大軍到了睢陽就和守城的七萬北魏兵交上了手,結果被梁軍一鼓而下。

睢陽是洛陽的門戶,北魏聞訊又急派兩萬御林軍前來奪回睢陽。這兩萬御林軍是北魏最精銳的重騎兵,當時罕遇敵手。誰知一交鋒,魏軍就大潰敗,主帥元暉被擒,戰車損失無數。這讓北魏朝極為震恐,於是傾全國之力,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南下與梁軍決戰。

以7千橫挑敵軍30萬,5個月內連勝47場拔城32座!毛主席:為之神往

面對兵力四十倍於己的敵軍,陳慶之沉著應對,穩紮穩打,在魏軍合圍前奮力打下了滎陽。隨後又帶領七千白袍軍,不顧力量懸殊,反而主動對被北魏的強大騎兵發動野戰,結果魏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大潰敗。主帥元天穆僅率數十起逃脫。於是陳慶之就順利的攻進洛陽城,這時自東晉桓溫北伐之後的一百五十年,漢軍第一次進入洛陽!

然而進入洛陽後的元顥卻只知一味沉迷聲色,不知經營,導致遭到爾朱榮的反攻,元顥和大部隊兵敗被俘。由此成為孤城的洛陽已不可守,陳慶之只好率領七千白袍軍穩紮穩打,步步退回南方。不幸卻在途中遇到山洪暴發,七千白袍兵竟為洪水吞沒。陳慶之隻身逃回南梁後,不久也抑鬱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