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开始时中日的差距有多大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日的差距有多大

由于中国军队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基层军官不识字的很多,而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这导致平时的战术训练,只能进行最基本的练习。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战术,真正到了打仗时,全凭最原始的勇气,用冷兵器时代激励士气的土办法。进攻的时候还好说,以密集的队形蜂拥蚁附,进行人海式冲锋。问题是一旦遭遇挫折,则立即成了鸟兽散!完全没有现代军队基本的专业战术素养。

平时射击训练能省则省。因为当时一发步枪子弹的价值,相当于7斤半白米,换成35个鸡蛋也行。当时普通的中国城乡家庭,可能全家一个月都消费不了这么多好东西!因为1930年代中国农民的主食,还是小米、玉米、地瓜、高粱米,欠收的年景,吃糠咽菜也是常态。食品永远是常年饥饿中的中国,最珍贵也最有价值的物资。这造成在平时训练中,无论军官还是士兵,老想着枪里装的不是一发子弹,而是7斤半大米或者35个鸡蛋,舍不得实弹打靶!一发子弹打出去,能当半个月口粮的七斤半大米就没了。

平时训练,只能是空枪射击!空枪射击和实弹射击毕竟感觉完全不同,导致后来在和鬼子面对面的实战中,国军士兵普遍枪法不准,在抗日战场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时条件和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个士兵配发15发子弹。全面抗战打响后,每个士兵也只能配发20发子弹。而参加抗战的地方杂牌军则更惨,一杆步枪只配发5发左右的子弹,还不是人人都有枪,刚组织起来的抗日义勇队,手里能有根木根就不错了!

与此相反,日军的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能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基本是放开了打!加上日军步枪的精度本来就很好,其训练结果,就是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中国军队和日军作战,不论是国军还是八路,普遍评价鬼子兵的枪法非常好!这造成在初期的正面战场,一个团的国军打不过日军一个中队成为常态!国军的人多番号多,往往是徒有虚名。

枪战不行,至于火炮就更不用提了!“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全中国75毫米以上的火炮,只有800门,而其中105毫米以上的所谓“重炮”,居然只有48门,全部火力连侵华日军的零头都不到!因为日军一个甲类师团下辖的炮兵,就有36门120毫米榴弹炮,和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合计60门!这就是为何上百万国军陆军主力,在正面战场打不过日军4个师团!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日的差距有多大

枪炮比不过,拼刺刀居然也会输!抗战到了中后期,美国顾问开始来华,发现国军士兵普遍营养不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这还是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不用说打仗,甚至连行军都感到有气无力。虽然中国士兵的身高普遍超过侵华日军,但在白刃战中,七八个国军士兵被2个上了刺刀的鬼子撵的满山跑,是最常见的画面!

在美国顾问眼里,当时的日本,虽然海空军比较先进,但陆军整体上却并不怎么样,如果与德法等西方陆军传统强国相比,装备甚至还没达到德法一战时的水准,就这样还能在东亚称雄,只能说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落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