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知了猴的夏天太可怕

“知了猴”悄然上市,在城區一些便民市場內,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每年7月份前後,是“知了猴”集中上市的時間,記者走訪多家便民市場瞭解到,今年知了猴的價格大約每隻0.8元,價格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7月5日《德州晚報》)

知了猴,學名金蟬,成語金蟬脫殼、薄如蟬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便來源於它。“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是讓人頓生美好聯想的詩句。夏天來自自然界的最經典的聲音,一個是蛙聲,一個便是蟬鳴。可以說,蟬鳴是夏日的一個象徵,是很多人關於夏天生活的美好回憶。

然而,現在,蟬的命運卻似乎來到了一個重要的拐點。因為有人極好這一口,而有需求就有銷售,有圖美味的買家,就有為了賣高價而瘋狂捕蟬的賣家。我所在的小城,夏天夜裡,總會發現有人在路邊綠地裡打著手電尋找知了猴,有時白天也能見到,他們仔細尋覓樹上樹下的每一寸地方,不放過一隻知了猴。市場上,一到夏季,就出現不少售賣知了猴的商販,好多飯店開始賣油炸知了猴,超市冷凍冰櫃裡也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可能因為吃得人太多,抓的人太多,現在從街邊綠地走過,已經很難再聽到成片的知了叫聲了。

媒體報道過,某地“吃知了猴”盛行,已經成了面子的象徵。還有市民一買就是上百斤,存入冰箱,夠吃一年的。該地野生的知了猴幾乎絕跡,商販便組團包車去外鄉抓知了猴。據瞭解,知了猴人工繁殖的技術並不成熟,人們吃的知了猴基本還是來自野生,而這樣的吃法,已經可以把一個地方的知了猴給吃到要滅絕了!這不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事嗎?這些年,因人們的無知虛榮等原因被吃成瀕危動物的,有穿山甲、禾花雀等,而一旦有國外某種動物數量太多、當地人又不吃的新聞時,總會有人好心建議把這些動物運到國內來賣,兩全其美,甚至笑稱組團去吃,吃到其滅絕。事實上,國內一些物種之所以短短數年就從普遍陷入瀕危的境地,難道不正是因為某些人把說笑肆無忌憚地變成了現實?

我們已經把穿山甲、禾花雀吃成了瀕危動物,有的地方几年前也已經把知了猴吃成了“稀有”,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蔓延,局部稀有就會變成全部稀有,那下一個被吃成“瀕危”的是知了猴也就不奇怪了。難道,我們要在再也聽不到蟬聲之後,才去懊悔嗎?難道,“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只能淪為一句供人懷念的歌詞,而我們也只好在想象與回憶中尋覓知了猴的身影和夏日美景,並驚覺正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把那麼多物種吃成了絕種嗎?

若真有那一天,才真是既可怕又可恥。

(燕趙都市報邱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