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秉承初心·逐梦前行”,他们是上海市最具代表性的司法行政先进人物。6月28日-7月7日,“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展播“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第二批社会类候选人的故事和事迹。谁才是您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请动动手指,在7月8日-11日为第二批社会类候选人投上您最宝贵的一票。

社会类

「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朱世瑛

嘉定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

个人宣言: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朱世瑛,女,1954年出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开始从事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工作。2008年8月担任嘉定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2009年退休后继续从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至今。

“社会是个大家庭,做人民调解工作就像在这个大家庭里做家政工作。”是啊!锅碗瓢盆不经意间碰了一下,人进人出不留意时撞了一下。这尽管不该发生,但还时时在发生着……朱世瑛一直工作在调解工作的第一线,在调解工作领域算得上是一个老兵了。

2008年8月嘉定区司法局随形势的需要,组建了“嘉定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朱世瑛在即将退休时接下了工作室主任一职,从关心解决老百姓家长里短的领域转移到行业性的专业调解方面。她努力学习专业法律知识,将情、理、法三者融会贯通地运用于每个劳动争议的案子。这么多年来,嘉定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承接了二万多个嘉定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委托调解案和小部分自行受理的劳动争议的纠纷案,调结了六千多个案子,其中朱世瑛调结了二千二百多个案子。

「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退休前她总结调解工作时是这样的:可能有人会说,调解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对。用心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深奥也变得简单,而简单的事一定能做得头头是道。她提出了解决矛盾纠纷的“四字”方针,即:对老百姓倾注一个“情”字,掌握一个“公”字,不忘一个“细”字,牢记一个“法”字。同时形成了“快速反应,入情入理解群众困惑;不嫌麻烦,于法于理解财产纠纷;灵活掌握,不折不扣解民间琐事”这三条基本经验。

「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退休后进入专业性领域的调解时,她的心得是:调解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素质,首先要有愿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心肠;其次要有舍得放弃个人时间的好心态;第三要有钻研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一些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好劲头。这是她的三点感触。她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在调解的第一线。退休至今,基本保持每天(工作日)调结一个案子的状态,从不懈怠。同事们说:我们主任真正是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年轻人觉得:在朱老师身边能学到真本领;她自己理解:利用好调解工作的分分秒秒,能多调解一起就多调解一起,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每个人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有一生产月饼的企业,在月饼生产最关键的时刻,员工不满企业的待遇,集体罢工,朱世瑛风风火火地出现在该企业的现场,通过一个下午的耐心工作,想留的留了下来,想走的结账离开,企业恢复生产,各方都感到满意。尽管她回到家已经是灯火阑珊的夜晚。有一位生病的员工,满脸热泪从一叠经过朱世瑛千辛万苦才让老板拿出来的钱中抽出几张要酬谢,员工把着门:你不拿,我不让你出这门!“这是救命的钱呀,每一张都要用在刀刃上。”一位员工按约定在春节前三天到调解室拿老板承诺给付的工资,可老板失信了。员工已经买好了下午回老家的火车票,经过和老板沟通后,朱世瑛毅然从银行卡内取出钱款让等钱回家的员工如愿回了家。当一天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的朱世瑛把30多人的一起群体案彻底搞定后,员工争着给她拿水喝拿点心吃的时候,朱世瑛真正被感动了。

朱世瑛从事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九年多了。九年来,她付出了太多太多;九年来,调解中的感动事例太多太多;九年来,她受到的赞扬很多很多。

「新时代典型」朱世瑛:用心用情用法处理好劳资纠纷

朱世瑛曾经这样说:我大事做不来,小事尽力做;大话讲不来,调解话不停讲;看到当事人满意离去,我就开心!就满足!

  • 来源: 市司法局政治部(编辑:汪嘉正)
  • 法治上海综合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