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七大原則之「設計中的希克定律」

本次來跟大家講講交互設計七大原則之一,設計中的希克定律,也叫希克法則。在UI中運用到的地方特別多,除了在設計中,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具體用在什麼地方,怎麼把定律運用到設計決策中呢,下面和大家闡述一下。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概念簡述

希克定律,原稱希克海曼定律(Hick Hymalrs 1aw),是一種心理物理學定律。

簡單的說,它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所面臨的選擇越多,做出選擇所花的時間就越多,當面臨選擇的數量增加,做出決定的時間也會跟著增加。

案例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拿我身邊的事情舉個例子:前幾天從北京飛回深圳,打火機在登機前被繳了,到深圳出機場時候,遠遠看見有一個臺子——打火機免費領取處。

心裡一想,好事兒啊,走過去一看,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打火機,啥樣子的都有,作為選擇困難症天秤座的我,足足猶豫了大半天。

反思一下:如果我們給用戶的選擇也是密密麻麻一大片,不合理的控制好,是不是就會給用戶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呢?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所以,我們需要合理的控制好選項的多少,合理的減少可選項,比如:晚上要吃飯,但又不知道吃啥。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如果你朋友說想吃肉蟹煲或者北京烤鴨,那這樣就合理的減少了選項的多少,在肉蟹煲和北京烤鴨之間對比做選擇就可以了。大大減少了作出選擇所花的時間。

下圖中兩個電視遙控器,如果你對兩個遙控器都不瞭解,都沒有使用過,這時讓你使用遙控器做出開機、返回、加大音量之類的簡單操作,你覺得哪一個使用起來可以更快作出決定?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比如:我用sketch時,要在這個菜單下拉選項中,找到並選擇使用修改色彩配置的選項,這麼多的選項,是不是大大增加了我做出選擇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如果減少選項,是不是大大減少了所需要的時間。

當然,不一定數量越少就是越好,要合理的控制,後面會給大家講講使用的誤區。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如果為什麼支付寶上方藍色底色裡面有一個收錢,下面還可以出現一個收錢的button,當然下面那塊是可以自定義的。

但為什麼平級功能要這樣區分,就是為了把兩者權重區分開,把核心功能做在層級最高的地方,讓用戶操作的時候“4選1”而不是“12選1”。

一般在設計菜單選項多少的時候,儘量參考7±2定律。(不明白的可以自行百度,或者以後會寫到)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比如:mac的QQ登錄窗口,默認情況下讓用戶一眼淨收眼底的是最基本的輸入賬號密碼,把相對較少操作的選項,用一個簡單的下拉箭頭收納起來,讓用戶減少了0.5秒到2秒到聚焦時間,從而更快的進行操作步驟。

使用誤區01

雖然在希克定律中我們知道怎麼減少用戶做決定的時間,從而提升用戶體驗,但這並不是提高用戶體驗的唯一標準,也不是唯一方向,過度的減少選項,可能導致負面效果。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如圖,如果在APP中出現提醒更新的浮層,且只有更新的button,沒有明顯的取消之類的途徑,那麼用戶會覺得特別難受,感覺被強迫去更新。如果當下是很著急、急需要使用APP做一些事情,那麼這樣會把這種負面情緒給無限放大。

使用誤區02

希克定律主要受影響於選項的多少,但是,希克定律不適用於需要高難度閱讀的任務。

交互七大原则之“设计中的希克定律”

比如:英語試卷就是這樣,不能用希克定律去衡量選擇題選擇項的多少。(ps:要是就給你AB選項,那多容易蒙啊) 還有比如:電商應用中的篩選功能,用戶就是需要通過更詳細的篩選,從而得出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要貼合使用場景,以內容為主的時候,就當以內容為主。

設計策略

簡單的一條理論,沒有特別具體的使用場景,只要活用,可以在很多場景下使用,不僅僅是設計,也可以用到生活中,但希克定律也不是唯一的標準,應配合其他設計原則來使用。 感謝閱讀。

本文由 @竹溪Gaven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