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常识!不知道这些真的很难办

高考成绩出来了,很多人像没有了主心骨一样地到处找人问该报哪个学校?而且提供的信息很有限,告诉了哪个省份,多少分,文理科,然后没了。我想问的是这就是大家在准备志愿填报的时候所做的工作吗?

首先,我想说高考填报志愿不是一件随口说说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成绩评定、学校筛选、专业筛选甚至还有城市筛选。你问别人该报哪个学校,没有哪个人敢轻易告诉你就选它吧,至少学习考研帮做不到,要为大家负责任,作为高考生的你,也要为自己负责任。

言归正传,高考填报志愿要注意哪些事项,今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常识!不知道这些真的很难办

1、成绩评定

每个省份在成绩出来之前都会公布高考分数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本二本线。这个分数线是可以直接评定你的成绩的,也决定了你可以选择报考哪个档次的学校。

你查到自己的成绩后,先看自己在哪个水平,是一本线以上、一本和二本之间还是二本以下,这是第一点。

除了公布成绩之外,还会有成绩排名,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同省竞争者之间的水平。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常识!不知道这些真的很难办

2、筛选学校

当你成绩出来以后,多数考生都可以知道自己大概可以读一个怎样的大学。

拿理科生举例,一般情况下630分以上的成绩考虑选择985高校,但650分以下的学生不保证一定会有好专业可以上;

600分-630分的考生可以考虑211高校,但610分以下的学生不保证有好专业;

一本线-600分的考生可以考虑一本院校;

以此类推,以上只是大概的推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所在城市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是去北上广深还是留在一二线城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大家自己取舍。但大城市未来的发展机会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分享一个数据,过去五年,应届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的比例逐年降低,新一线城市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常识!不知道这些真的很难办

3、筛选专业

某种程度上讲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学校可能决定着你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专业可能决定着你未来会一直从事的事业,当然也不绝对,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转行。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我提几个醒。

不要完全由着兴趣来,觉得喜欢就选择了,职业和兴趣可能是两码事;

不要只看就业率,还有薪资待遇、社会发展趋势;

不要全听家长的,要有自己的判断;

对于医生、老师、军人、艺术生等有特殊情节的以上三条可以忽略。

提供一个小范围的选择参考。

2018年就业蓝皮书报告中提到,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分别是 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不全。红牌专业是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

当然,这些专业还不全,也不绝对。一些重点高校的很多强势学科即使没有出现在上面,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这篇文章就分享这么多,希望能帮到大家。希望每个高考生都能认真做出自己人生十字路口那个相对明智一点的决定,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加油,祝金榜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