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大清亡于什么?历来有不同的发声,有人说,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大清也不例外;有人说,大清亡于专制制度的没落,中央集权的瓦解;也有人说,大清亡于列强入侵、割地赔款……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真实原因是什么呢?答案肯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比较综合的。其实,关于大清的灭亡,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清代的皇子教育制度有关。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这要如何说起呢?大家都知道,清代的皇子教育主要依存于上书房课读制度。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年,并派满汉大学士为总师傅,教授满蒙汉文和骑射之术。清代皇子六岁左右即入书房读书,经过数年或数十年的培养教育,习得经史文艺和治国理政的才干。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上书房教育极为严格,一般卯时上课,中午午时或申时休课,下午学习骑马射箭等武功。日复日,年复年,只有元旦、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方可休假。如此严格的学习,亘古未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众皇子的综合素质一般都不会太差。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皇子们如此严格的集体学习,其实和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有扯不清的关系。清朝皇帝的传位制度与历代不同,基本上不预立太子,而是将先皇遗旨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实行秘密立储。我们知道,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其教育一般非常重要,往往由专人进行负责。但是在秘密立储制度里,太子的教育就比较尴尬了,因为身份未知,只能与其他皇子一道进行学习。由此,原本对太子的专人教育也就转变为对众皇子的精英教育。这种现象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尤为普遍。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到了晚清,皇族内少子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甚至少到上书房无法正常运转,一直以来为皇子们安排的教育制度面临着瓦解的危险,这也就逐步瓦解着皇帝和亲王的中央政治体制。

大清亡于什么?自身腐败还是列强入侵?有人说和一项制度有关

自同治即位起,到光绪帝戊戌变法前,经过系统教育的恭亲王奕訢、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等掌握军机、总理衙门等核心部门,推动了洋务运动等系列重要改革。随着这批人的离世,近支宗室王公的子女则无资格进入上书房学习,清代执政的亲王中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态,清廷的强势统治核心再也无法形成。到了末代皇族内阁那里,只有摄政王载沣一人在执掌局面,大清在他手里只维持了三年便灭亡了。

【本文由“史趣”发布,2018年4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