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岳西7月7日电(记者 刘文静)深山里的乡村应该怎样脱贫,脱贫后怎样才能不返贫?安徽省岳西县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交出答卷。

安庆市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全县山高岭大,平缓地方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但是在岳西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下,2014-2017年脱贫人数达10万多人,当前贫困人口350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67%。

“我们乡脱贫的人也很多,对于未脱贫的村民,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布署,继续加强工作把他们‘扶上马’。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我们必须得再‘送一程’,确保他们不再返贫。”岳西县毛尖山乡党委书记刘亚维告诉记者。

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岳西县 (图片来源于岳西网)

“世外葡源”一年吸引8万游客 特色旅游业火爆

在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世外葡园”,“每年旺季,村里都会堵车,来摘葡萄的人一波接一波,有时候不提前预定都进不去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刘亚维向记者介绍,这个葡萄园建于2014年底,流转了近400亩土地,种葡萄、蜜桃,养殖小龙虾,不仅带动了王畈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还吸纳了23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记者走进葡萄园,发现了许多正在葡萄大棚下剪枝的村民。其中一个村民杨前照动作稍显迟缓,与其他正在干活的村民有些不同。他告诉记者,他曾患过胃癌,胃切除了五分之四,现在干不了重活。

“多亏了这个葡萄园,可以让我在这里工作。现在暑假,我的儿子女儿也会来葡萄园帮忙卖葡萄,一家人都靠着这个葡萄园的工作为生。”杨前照说。

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正在葡萄大棚下剪枝的杨前照 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这个葡萄园是王畈村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王畈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建客商以资金技术入股、村集体以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入股、农户以土地和劳务入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葡萄、龙虾、乡村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全力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个王畈村从美丽乡村向乡村旅游方向发展。

如今,“世外萄园·印象王畈 ”已经成为岳西县乡村旅游一张闪亮的名片,王畈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2017年该村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荣获安徽省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

小鸡蛋撬动大财富 带动岳西“摘帽脱贫”

“在这里工作实惠啊,公司正规福利多,管吃管住,还能学到东西,一个月还能赚2000-3000元。”提起“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岳西县白帽镇的吴月丽赞不绝口。

在安徽省岳西县,这个“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备受老百姓的称赞,目前,它已经成为了全球循环农业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全县13个乡镇1958户增收372.72万元,在项目全线投产后,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岳西县1万多人长效脱贫。

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图 (金鸡扶贫项目现场办公室供图)

据白帽镇党委副书记汪锐锋介绍,该项目由北京德青源公司、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起,2017年7月项目正式开工,总占地面积850亩,共有180万只蛋鸡,年产蛋量在4.3亿枚左右。通过务工、分红等方式,构建新型滴灌式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通过产业帮扶,使“建档立卡”的低收入群体获得稳定收益,达到长效脱贫。

白帽镇古坊乡的刘孝友也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没来之前他一直在家附近打零工,年近四十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母亲患有糖尿病和白内障,妻子患有肺病,孩子才5岁,还正在上学,迫切需要一个既稳定又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的工作。“所以我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不会因为效益不好而失业。”

“鸡蛋的价格有大小月,没大小年,整年都是盈利的状态,所以效益有保障。”北京德青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楼上入住楼下就业 稳定增收有保障

“冰箱、厨房、衣柜、彩电都是政府给弄好的,我只收拾下东西就住进来啦。”说起自己居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夏柳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夏柳花向记者介绍她的新家 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夏柳花是岳西县天堂镇石桥村人,大半辈子生活大别山腹地,村子里山高岭大,平缓地方少,她的老房子就建在那,土房子一遇到下雨天就会漏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天堂镇纪委书记聂晗之向记者介绍,为了让深山区贫困群众能够“挪出穷窝”,岳西县坚持梯度安置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科学规划安置点。尽可能引导贫困群众进城镇、进园区,为搬迁后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仅仅让贫困户搬出来、留下来还不够,还得让他们能发展、富起来。”聂晗之告诉记者,以天堂镇的易地搬迁石桥源泉集中安置点为例,这里楼房的二楼和三楼是住宅,一楼是扶贫工厂,他们会介绍搬迁户进扶贫工厂(车间)就业,形成一种‘企业+贫困户’的特色模式。

革命老区岳西:扶上马送一程 特色产业让深山乡村不返贫

正在扶贫车间工作的女工 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该车间是一个生产加工编织袋、外贸箱包的车间,夏柳花就是该扶贫工厂工作的工人之一,她主要在工厂做剪线头,折叠编织袋的工作。“在家门口干活特别方便,时间也很自由,想干几个小时就干几个小时,累了就休息,一个月能拿近一千块钱的收入。”

除了在扶贫车间的劳动所得,记者了解到,夏柳花还享受各项扶贫政策,保证她脱贫不返贫。“家里茶叶每年可以卖两三千、低保一个月130、光伏电站每年三千收入、工厂租金分红五百一年,一年近两万的收入,不会再返贫了。”夏柳花如是说。

岳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岳西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经济开发区+就业”安置方式,两批共安置182户616人。搬迁户的子女可在安置地学校就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此外,每个搬迁户至少1人在园区企业实现就业,月工资20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