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和美國巨頭都支持,百度Apollo想不成功都難

中國搜索引擎巨擘百度(Baidu)主辦的第二次年度AI開發者大會Baidu Create 2018於本週在北京舉行,其受重視程度儼然更像是在美國硅谷舉行的Google I/O或是Apple開發者大會。 對於中國本地數以千計的技術開發者來說,這場大會當然是必須參加的,但現在它也獲得了英特爾(Intel)的青睞,成為半導體龍頭推廣技術、宣傳策略夥伴以及在中國市場之最新進展的舞臺之一。在今年Baidu Create上,Intel/Mobileye宣佈Mobileye的責任歸屬安全(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RSS)模型,將被導入百度的開放源碼自動駕駛車輛平臺項目Apollo以及商業Apollo Drive計劃。

Mobileye將RSS視為在人工智能(AI)時代提供“可保證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輛決策”之關鍵;更具體來說,Mobileye最近坦承,因為以AI為基礎的自動駕駛車輛運作是機率性(probabilistically)的,因此可能會出錯。

為了減少AI驅動自駕車的不安全運作,Mobileye表示其RSS模型有兩套獨立系統:其一是根據強化學習的AI,會建議自駕車的下一個行動;其二是根據正式確定性系統(deterministic system)的“安全層”,能覆蓋不安全的自駕車決策。英特爾表示,百度是第一家“公開”宣佈採用RSS模型的公司。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車用技術研究總監Egil Juliussen表示,百度的Apollo現在獲得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將會讓RSS模型成真,有助於加速其市場採用,以中國為起點。”而在Baidu Create上,百度也宣佈了採用Mobileye的環景計算機視覺開發工具包(Surround Computer Vision Kit),做為其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在短短一年之內,百度的Apollo平臺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簽約,並實現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包括在開放性自駕車平臺上的車用資通訊(telematics)等新功能。Juliussen指出,百度的Apollo平臺招募到的新支持者,包括許多西方科技業與汽車電子領域巨擘如Nvidia、英特爾、ZF、Bosch與Continental等:“這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上述科技領域的支持者,百度的開放性自駕車平臺對國際車廠來說重要性又是如何?藉由在汽車產業領域推廣“類Android”的開放平臺,百度──甚至說中國──能否真正在自駕車/電動車產業上超越西方?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界高層最近告訴我們:“是的,百度正藉由Apollo取得大幅進展,但問題在於,百度會打造車輛嗎?誰會真正生產Apollo汽車?”

不過Juliussen並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因為在西方的領先一線汽車業者與科技廠商,已經積極生產採用Apollo平臺的模塊,中國本地的車廠會發現很容易打造Apollo平臺的自駕車/電動車。他指出:“一開始會出現的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中國本土車輛,但中國本地廠商會在接下來五年左右的時間開始出口那些車輛;首先那些車輛可能只會鎖定低階市場,這隻會讓他們掌握市場的一小部份,但接下來十年他們將進軍高階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Apollo項目不只是硬件平臺,百度正在將軟件平臺添加於其上,將會有豐富的應用程序,這不只將為西方科技業者提供機會,也是中國當地軟件業者的機會;Juliussen解釋,因為他們能將自家的視覺類算法添加進去,這讓中國能擁有采用本土打造之AI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

此外,英特爾也利用Baidu Create場合展示其一系列AI相關技術,包括以Movidius視覺處理單元啟動的新型AI攝影機Xeye,還有百度計劃提供利用英特爾FPGA的工作負載加速(workload acceleration)服務,以及百度的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英特爾表示,百度的PaddlePaddle現在已經針對Xeon可擴展處理器優化。

編譯:Judith Cheng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