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如果選擇了留校賣涼皮,那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曉瓷人兒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還有人說“賣涼皮還用上大學?”可我們的主人公、哈爾濱大四學生黃德環卻說:正是因為上了大學,才開闊了視野,有了將家鄉正宗涼皮推廣的想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午11時40分,下課鈴聲響起,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的張益銘同學就收拾好學習用品,從教學樓奔向學校北四食堂。最近,“北四”裡的一個陝西涼皮窗口幾乎成了他的最愛。天熱,涼皮吃著清涼爽口,最主要的是味道好,所以要趕緊來,否則要排隊等很久。

這涼皮究竟有多好吃?在有著“吃在東農”稱號的東北農業大學,這個陝西涼皮窗口最近確實很招人。有人在朋友圈為它打起免費廣告,還有人成了主廚的粉絲,特意過來與她探討學業和人生。這個主廚就是我們的主人公黃德環,她是學校食品學院的大四學生。

24歲的黃德環來自陝西省榆林市的貧困縣——定邊縣。高考那年,家裡人都建議她學醫,可她就想學和食品有關的專業,因此幾乎所有的志願都報的“食品”。幸運的是,自己最終圓夢,被提前批報考的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所錄取。入學後的黃德環申請了勤工助學崗位。四年來的課餘時間,她打掃過寢室樓、在學院的創新創業工作平臺銷售過東農特色的紅腸、酸奶和麵包,還在師哥創業的打印店裡擔任過店長……一系列的工作經歷,使她在潛移默化中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去年的一個晚上,黃德環想起入學時她曾給四年後的自己寫過一封信:“至少得一次獎學金”“交幾個好朋友”等,目標與願望都已一一實現。她腦中突然鑽出一個想法:接下來我要做什麼?我能不能把家鄉特色的涼皮帶過來?那晚,她越想越興奮,整夜未眠……

說幹就幹,假期回到陝西后,黃德環就去涼皮店打起了短工。每天8點到崗,晚10點收工。此後為了調試口味,她不僅要自我品鑑,回到家有機會就做給家人和朋友試吃。雖然辛苦,但卻特別踏實。創業的路並不簡單,餐具、原料、設備等前期投入必不可少。自己的涼皮會受歡迎嗎?到哪兒能試一試?黃德環心裡也沒底,她把想法告訴了輔導員老師。聽到她的想法,輔導員老師並不意外,並積極與學校的後勤部門進行了溝通。說來也巧的是,黃德環的“涼皮夢”和食堂的“升級”恰好相遇了,於是就有了現今這個火爆的涼皮窗口,每天至少能賣出400碗涼皮。

其實,在成為“主廚”之前,黃德環已被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錄取。畢業的腳步近了,她也有過猶豫,是先完成資本積累再正式開啟創業之旅,還是先做著手中的涼皮?最終,夢想勝利了!將陝西涼皮推廣是黃德環從小到大的夢想,想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在畢業之際想去實現這個小心願……

有夢想,並敢於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打拼,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姑娘。希望我們的祝福,能伴隨著這個姑娘越走越遠,也希望她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圖片來自新晚報)


新晚報

問這個問題的人你理解的讀大學的意義就是找工作嗎?

當然不是!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我們高中和大學學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一點都沒用,為什麼中國的學校還要教😒(然後再扯點西方的教育是多正確巴拉巴拉的)!我們平時的衣食住行甚至交友應酬有必要想一些什麼“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原子的聚變裂變反應堆”、“草履蟲是不是單細胞生物”這種和生活根本扯不著邊的東西嗎?還有大學裡我們學的那些理論知識工作中根本用不到為什麼也要學,學校難道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和社會脫節嗎?

對我們這些已經走出校門的人來說,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我們以後的人生產生影響的是學習的過程!


學校的課程學習只是一種載體,通過不同學科不同階段的學習來培養我們的能力(對應小學中學階段)和思維習慣(對應大學階段)。

我們就談眼下的高考。高考考的是什麼?是知識嗎?NO!是在考你答題的速度!

高中的學習就是通過沒完沒了的做題培養你的反應力、洞察力、理解力、自制力等等的能力,足夠自制自律的人才能靜下心來認真聽課完成繁重的課後作業,有了自制力還要有足夠理解能力才能弄懂那些枯燥的公式定理……(那種平時不聽課不做題考試還能考高分的畢竟是少數)

最明顯的就是高考的數學和理綜,肯定很多人還沒來得及看一眼最後那幾道題是什麼就該交卷了!這就是平時做題太少了,解題不夠熟練。

(以上就是高考,肯定有人罵,沒辦法😭國力有限,教育資源不平衡,素質教育的推進也要一步步的嘗試和摸索,至少高考的改革是在越來越公平的方向發展的(比如取消了很多加分)(別說什麼北京考生怎樣怎樣,公平的是高考,不公平的是教育))

而大學其實是一個你愛學就學,不愛學就不學的地方,沒人管你,沒有人約束你,所以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管理好自己。

除了專業科的技術知識,還有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你大學畢業以後,你仍然可以自主學習,掌握了方法才可以應萬變。 其實這些問題也好難說清楚,我覺得讀大學這幾年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都發生了好大的改變,有時候會覺得跟以前那些沒有讀大學的人談話的時候,會覺得有好大的區別。

然後是大學裡的社團,這可能是我們進入社會之前唯一的一次培養團隊意識的機會,同時大學的各種活動中也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方向。

引用《于丹『論語』心得》中一個例子——一個女孩馬上上高中了,別人就勸他父親“反正以後也是潑出去的水了,上了高中有什麼用”!他父親回答“當然有用,至少她以後有了孩子之後會是一個好母親”!(在此呼籲一下各位不要人云亦云的罵于丹,至少在你沒看過她的書之前不要這樣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上大學的意義,上學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我們的人生!

當你在年輕的時候如果有機會學習,千萬不要放棄!

就醬,碎覺😏


球鞋菌莆田大佬

謝邀,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裡頭有一個桂林米粉店。據說,開桂林米粉的是畢業於地空學院的一位師兄。我有個師姐和她是老鄉,我師姐說,這個米粉老闆還向她要過2萬塊錢,希望她入股。師姐拒絕了入股的要求,但還是借給了她2萬塊錢,收一定的利息。誰也沒想到,這家桂林米粉店,賣成了學校裡最火的一家店。



原因說簡單也簡單,因為所有的食堂,都要用飯卡,而這家,米粉店既可以用飯卡,也可以用現金,於是就有很多學校外的人來這裡吃飯。每到週末來接受培訓,上mba或者是來辦事開會的人,沒有辦法在食堂吃飯,於是都選擇來桂林米粉店吃一碗米粉。我們這些已經畢業的同學,因為沒有飯卡,回到學校也總是選擇來吃一碗米粉。生意越做越大,如果我師姐當時入股,現在應該已經賺了好幾十倍。



說回到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有兩個細節需要注意。 第一,故事的主角、哈爾濱大四學生黃德環留校賣涼皮,是不是不務正業呢?其實不是。因為是學校食品學院的大四學生。而且,她就想學和食品有關的專業,因此幾乎所有的志願都報的“食品”。她也如願考上了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入學後的黃德環在學院的創新創業工作平臺銷售過東農特色的紅腸、酸奶和麵包,畢業後留在學校賣涼皮,不但有助於她積累食品生產和銷售的經驗,在同學們中形成口碑,能夠打開市場。而且還有助於積累管理經驗,為她未來繼續從事食品行業的工作做準備。



二是,黃德環的產品很受歡迎。現今這個火爆的涼皮窗口,每天至少能賣出400碗涼皮。而且涼皮這種食物的成本不高,口味基本可以複製,未來可以在各個學校內推廣她的品牌,實際上是一個特別好的創業項目。如果利用外賣平臺,向學校各個宿舍,甚至校外的附近居民或上班的白領進行派送,很可能會有數十倍的規模增長和利潤飛躍。



到了這個時候,黃同學在大學接受的教育就能派上用場了,特別是她可以更多的招募和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標準化,高質量的生產流程管理。這些都是上過大學才更容易掌握的本領和意識。 總而言之,這位食品專業的同學留校賣涼皮,算是找對了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且在學校食堂開始自己的創業,也算是穩紮穩打,未來可期。如果能有入股的機會,一定不會像當年的師姐那樣錯過。

以上意見供參考。


林海

我認為大學生選擇留校賣涼皮並沒與什麼好指責的地方,相反這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手段。靠自己的雙手,靠自己的服務掙掙錢有什麼可以鄙視的呢?有一大部分人在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從事自己所在的專業,而是幹了其他行業?那他們大學學習的知識難道也沒有用麼?

事實上,我認為上大學帶給人的改變,更多的是人生的道理,氣質,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改變。

上學,上大學是為了學習前賢的經驗,知識,思維。然後繼承而發展的為社會,為人民而努力。

1.賣涼皮是最接近老百姓的產業,留校服務在校學生和師生,能直接產生效益。你會把涼皮這小眾飲食產業,運用你大學學的知識做的更好。這就是上學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反而做一些,看起來高大尚的工作,一來窮困潦倒,經濟價值沒有,拖累社會後退。

2.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生活是真的沒有意義呢?學習的東西被柴米油鹽磨滅了,學習的東西被體制給固定了,學習的東西被競爭的同事關係在互防互鬥中給忘卻了。那才真是上大學沒有意義。

綜上所述,大學生賣涼皮,正正當當,值得鼓勵。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有些行業剛入門可能覺得門檻很低,多高學歷都能幹,想做到行業頂尖都需要文化底蘊。

養豬需要學歷麼?可能不認字都能幹,有個名校畢業的大規模養豬,根據多年市場表現琢磨出豬肉價格曲線,找出規律,豬肉貴的時候出欄,停產,放假。等豬肉價格到底的時候養豬,開工,等豬養出來,價格就會回升。我不是養豬專業人士,說的可能沒那麼準確,但是能做到這一點光是小學文化,可能達不到。

還有現在網絡這麼發達,老農種菜 種水果,成熟了就等人來買,守株待兔,沒人買價格低,就只能扔掉,一年辛苦付之東流。有文化的年輕人會主動出擊,水果成熟之前會去跑市場,用電商,做好營銷包裝,賣的供不應求而且價格很高。

總之,如果這個年代還認為知識無用,那你真的是落伍了。


完顏康康64140154

我現在正是一名大學生,若是前幾年看見這個話題,我也一定會陷入深深的思考,但在大學的這幾年,我明白了:讀大學與做什麼是沒有關係的,無論未來從事哪行哪業,讀大學都是必要的。

還記得那個賣豬肉的陸步軒嗎?他是北大的畢業生,畢業後卻去賣豬肉,當時也有很多人質疑,但他卻把賣豬肉賣出了北大的水平,如今身價超過40個億。還記得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魏鵬濤嗎?他是南京某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選擇了去賣煎餅,月入13萬。

並不是說每個大學生都能想他們這樣做的這麼好,但大學的教育是融入骨子裡的,無論做什麼,大學裡所受的教育都會表現出來,因為大學裡真正學到的是做人,做事,解決問題,不斷創新,而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種死知識了。

綜上,無論做什麼,讀大學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想方設法的把要做的事做的比別人更好,做的出類拔萃。


歲月無痕對誰言

我開了四家涼皮店,平均每個店每天收入一千以上,我還有個夜市攤位,比店掙的多,我每天的收入多的時候七八千,少的時候四五千,我只幹一夏天,這個女孩在學校開店,一個店的收入就能趕上我四個店加起來的收入,我旁邊那個賣雞蛋灌餅和肉夾饃的,他和他老婆兒子,一人一個市場,年入兩三百萬,夜市擺攤的生意再怎麼不好,閉著眼也是年入幾十萬。有個帶金絲眼鏡穿西裝的老師,平時言談都帶歧視附近農民工的,歧視市場做小買賣的,張口閉口說你們這個層次的人,你們這個素質的人,看他這麼體面,大夥還以為他的層次有多高,我們一打聽,人家一個月工資四五千呢!好心疼他。


童童小姨

擺地攤很難賺到錢,起早貪黑,流量不大,想要賺錢只能加價,超出同行的沒人買,不加價賺的利潤又低,最好的地點就是學校,人流量大,壓低價格,買的人多了,也就有錢賺了,後面要創新品牌,跟學校商量,打造品牌,貧困生定期餐補,讓學校對你的食堂有好感,每個區域,每個學校,每個學生之間都是喜歡攀比的,我們學校伙食好,這個就會被其他地方的學生聽到,慢慢的,傳來傳去,別校的食堂肯定能聽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食堂傳授買賣技巧,但必須以我們的招牌名字命名,以此類推,全中國各地的學校都是我們的食堂了


人走茶涼心走人散

提這個問題的人,骨子裡全都是傳統的上大學和就業思維,時代不同了,大學生的擇業觀也不同了,公務員不見得是最好的職業了,自食其力,可以養家餬口甚至發家致富就是好畢業生。

題主問,如果大學畢業留校賣涼皮,那麼讀大學還有什麼意義?我想反問一句,題主所說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一套早就過時了吧。

我覺得這個大學生大學沒白上,至少在大學就發現了一個可以創業可以賺錢的項目,而且愛上這個項目,把這個項目做到極致,這就是大學生的頭腦決定的,那些看不起賣涼皮的大學生畢業了在幹什麼?無所事事?啃老?玩電子遊戲?到處聊閒惹事?

我覺得一個孩子讀大學,就是在四年裡,明白自己能幹什麼?並且找到自己擅長的,喜歡的,願意幹的職業,這才是最重要的,好高騖遠不行,眼高手低不行,唯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才有美好生活。

我個人非常欽佩這樣的孩子,我會非常支持他,如果是我家小孩,我會非常開心的。


韓東言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一名來自西北的大學女生在東北讀完大學選擇在東北一大學賣涼皮。引來眾多人圍觀。看看大家都怎麼說。

二,有網友不淡定了,說讀大學難道就是為了賣涼皮嗎?雖然是食品相關專業,但是做涼皮是個技工活,況且涼皮離開陝西還能是陝西的味道嗎?

三,還有網友說,如果要做成產業,校園肯定是暫時的,學校的飯菜都是要求很高但價格優惠,很難掙到大錢,而且經營是管理類專業特長,如果真要這麼幹,難度還是很大的。

四,有網友說,她很棒。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年輕有資本,多歷練才好。

五,董先生說,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很多時候一輩子都是為年輕時候的一個決定買單。另外,如果喜歡就大膽幹,把我們陝西涼皮推廣出去,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以後肯定會有困難,實在扛不住大西安歡迎你和你的同學們。加油吧。

董先生,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