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指标认知不清!1分钟看懂3指标

血脂指标认知不清!1分钟看懂3指标

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分别高居国人十大死因第二和第三名,多数民众知道其与代谢症候群密切相关,但调查发现,约8成民众对代谢症候群的指标—血脂肪(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却是一头雾水,预防之路堪忧。

代谢症候群5指标 2项与血脂有关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代谢症候群指标共有5项,包括: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血压高(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空腹血糖高(≧100mg/dl)、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男性<40mg/d、女性<50mg/d)。若20岁以上的成人符合3个以上危险因子,就是典型的代谢症候群患者。

血脂指标认知不清!1分钟看懂3指标

五项指标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影响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最大肇因。不过,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于去年所做的电话访查却发现,虽然88.4%民众听过血脂肪或胆固醇,但超过8成是「有听没有懂」,分不清胆固醇种类和标准值。

胆固醇分好坏 三酸甘油酯超标易脂肪肝

事实上,胆固醇有好坏之分,综合起来的总胆固醇标准值应维持在200mg/dL。血管动脉硬化学会理事长、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吴造中表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过130mg/dL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研究显示LDL-C每下降1%就能够下降1%心血管疾病风险,若能将LDL-C降低50%,更可降低35%中风风险。

血脂指标认知不清!1分钟看懂3指标

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是血管中的清道夫,最低标准值为40mg/dL,越多越好,每增加1%就能下降1%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三酸甘油酯则是食物中脂肪的运输工具,浓度很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超过标准值200mg/dL容易形成脂肪肝。

降低血脂肪 运动+饮食控制

如何控制血脂肪,同时降低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的浓度?运动是最好的方法,但健康的饮食控制更是不能疏忽,吴造中教授提醒,若民众若达35岁以上,或已有高血脂红字前科却还不拿出执行力,未来很难远离代谢症候群,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内脏与带壳海鲜含有高胆固醇,高血脂患者不应多食。而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与美国心脏病学院(ACC)所发布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活型态管理指引」也建议,每日饱和脂肪摄取量占总热量百分比从7%减低至5-6%,即表示6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日所摄取的饱和脂肪应低于10公克,才能有效降低坏的胆固醇。

营养师陈珮蓉表示,民众采买食物前应多注意饱和脂肪含量的标示,尽量控制每日低于10公克,加上每日3蔬2果及1/3主食换全谷类以增加纤维质摄取,即可有效控制体内血脂肪。除节制高胆固醇食物之外,也别忘了避免摄取反式脂肪,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