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饑渴的中國公司,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聯姻祕史

亞洲東邊有一個巨無霸中國,它本土公司不重研發、創新薄弱、抄襲侵權成風眾所周知。亞洲另一端,有個800萬+人口2.5萬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國以色列,遍地高科技公司,研發投入佔GDP比例全球第一,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總數第三超越歐洲總和。

中國以色列,簡直是天造地設互補的一對。但過往中國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交集”,鮮為人知。

2000年以前最著名的案例,還是騰訊QQ的前身OICQ,能跟以色列扯上一點“關係”。

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Sefi Vigiser、Arik Vardi 和 Yair Goldfinger 聚在一起,由 Arik 父親 Yossi Vardi 牽頭投資,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它們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他們為新軟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

1997年,馬化騰接觸到了ICQ併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侷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使用的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大多限於"網蟲"級的高手裡。

馬化騰十分合時宜的說,"我們需要自己的中文網絡軟件,我們需要自己的ICQ!"---中國的QQ誕生了!

那時候叫OICQ,後來被icq起訴,遂改名QQ。

技術飢渴的中國公司,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聯姻秘史

技術是別人的,程序還從南非考的,然後修改漢化!進而增加功能!

ICQ可以再次起訴,程序基本框架都是他們的!當時可能沒有加入WTO就不了了之了!

上面是流行在網絡上的說法,維基百科的說法則是:

1998年11月7日,騰訊公司成立,並於1998年11月7日和1999年1月26日分別註冊了域名“oicq.com”和“oicq.net”。1999年2月11日,騰訊正式推出其第一款即時通信軟件“OPEN-ICQ”,簡稱OICQ,版本號為“99a Build 1005”,基本功能有網絡尋呼機、公共聊天室、傳輸文件。

到同年8、9月,騰訊收到美國在線公司投訴,指“oicq.com”和“oicq.net”這兩個域名含有“ICQ”字樣為侵犯其知識產權,並要求騰訊將域名免費轉讓給他們;當時的ICQ是美國在線公司的一個即時通信軟件。2000年3月3日,美國仲裁論壇受理這兩個域名的爭議書,並致函通知騰訊向仲裁論壇提交域名爭議答辯書,騰訊雖經多次交涉,但最終仲裁論壇於3月21日判定域名應當轉讓給美國在線。為避免同類事件的發生,騰訊於2000年4月啟用新域名“tencent.com”和“tencent.net”,並將“OICQ”更名為“騰訊QQ”。

雖然輕一點說,這事情只是“ good artist copy,great artist steal ”的又一個案例,但不可否認的是,ICQ 這個 idea 對中國互聯網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讓如今BAT中最穩健的企鵝帝國成功賺到第一桶金。

相比企鵝“借鑑”ICQ發家,硅谷不少公司卻用另一種更聰明的方式“盯著”以色列:

硅谷四巨頭,僅僅以蘋果為例,近年針對以色列本土高科技公司的收購案包括:

2012年3.9億美元收購閃存控制器製造商 Anobit

2013年3.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 3D影像芯片公司 PrimeSense

2013年8月收購以色列視頻聚合服務 Matcha.TV,金額不詳

2015年2000萬美元收購攝像頭技術公司LinX

蒂姆·庫克曾經對外透露,蘋果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本土外最大的研發中心,擁有超 700 名員工,而“蘋果之所以選擇以色列,是因為這裡的工程天才具備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你們所有人對蘋果所做的一切以及研發的產品都十分重要。”

技術飢渴的中國公司,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聯姻秘史

(PrimeSense 3D交互效果演示)

蘋果併購在硅谷四巨頭裡一向是最少的,也收購了4 家以色列公司,而Google 、Facebook 、微軟的這一數字,分別是5家、4家、17家。

美國目前是以色列最大的外資來源。而幾乎每個月都有國外公司來以色列“掃蕩”最先進的技術,比如三星光是2014年就投資了8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日本則是亞洲第一家在以色列開設創業加速器。

還有,全世界有兩百五十多家跨國科技公司把 R&D 中心放在以色列,讓以色列也成為了 R&D 佔 GDP 比例全球最高的地方。

連硅谷這個全球創新源頭都無法忽視以色列,中國本土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必然也會發現這個金礦。

政府牽頭

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後,英飛尼迪在2004年成為首箇中央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非法人制創投基金,是最早與中國“聯姻”的以色列投資基金。



技術飢渴的中國公司,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聯姻秘史

2008年,在以色列和中國政府共同推動下,國家開發銀行和其它中國投資者共同向英飛尼迪(Infinity)單次注資1億美金,意在打造一箇中以兩國從技術轉讓到投資創新的平臺,也是當年中國對以色列最大的投資項目。

阿里巴巴

2013年10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完成初創公司Quixey(總部在美國,研發中心設在以色列)的投資,此次總金額為5000萬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Quixey 的主要產品為面向Apps的搜索引擎,被稱為“ Google for Apps”

2015年1月20日,以色列二維碼公司Visualead宣佈獲得阿里巴巴集團的500萬美元投資,這是中國網絡巨頭阿里巴巴首次投資以色列創業公司。

小米

2013年8月,小米戰略參投以色列手勢識別技術公司Pebbles Interfaces B輪融資。

維港投資

2013年9月10 日,英飛尼迪集團和李嘉誠私人投資基金(維港投資)完成了對以色列農業高科技企業Kaiima 的投資,投資總額為6500萬美元。這次投資使李嘉誠自2006年來對以色列的投資增加到22項,同時李嘉誠通過對以色列理工高達1.3億美元的捐款進一步擴大了他再以色列的影響力。

技術飢渴的中國公司,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聯姻秘史

2014年10月,百度參與投資以色列Carmel Ventures旗下的Carmel Ventures IV基金。

12月,向以色列視頻捕捉技術公司Pixellot投資300萬美元。

奇虎360

2014年10月,與百度一道參與投資以色列風投基金Carmel Ventures,以及參與投資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JVP);牽頭一輪對以色列圖像識別技術公司Cortica的投資。

據媒體報道,奇虎360 還投資了手勢控制技術公司Extreme Reality 和即時通訊應用商 Glide Talk Ltd。2014年底計劃設立一隻全球性的前期投資基金,目標規模為6000萬美元,用於投資物聯網公司。基金名為“360 Capital–IoT Fund”,投資重點放在中國、美國和以色列。基金將側重前期投資,但也將具備足夠的靈活性,可進行後期投資。

聯想集團

2014年8月底,向風險投資基金Canaan Partners Israel投資了約1000萬美元。

中國平安

2014年10月,平安集團與百度、奇虎360一道參投了以色列Carmel Ventures旗下的Carmel Ventures IV基金。

平安創新投資基金曾參與領投了IronSource總額8500萬美元的pre-IPO融資。早在2013年,平安創新投資基金創立了一隻規模1億美元的基金,專注於美國和以色列的科技項目,目前已在以色列投資了8個項目。

光明乳業

2015年3月末,光明集團完成了對以色列最大的乳製品公司Tnuva的收購。包括 Apax 持有的 Tnuva 56.7%的股份和 MivtachShamir 持有的 Tnuva 21%的股份,對應 Tnuva 的市場價值達到86億謝克爾(摺合約25億美元,約153億人民幣)。是中國目前在以色列最大的一筆投資。

重商術輕研發幾乎是所有中國本土企業的通病,以色列和中國正好有著天然的互補性:以色列企業有技術和研發力,而中國可以帶來“大量的錢”和“巨大的市場”。

以色列國內有著優良的研發基礎和環境。很多以色列公司雖然是創業型公司,但是前期的研發已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有獨到的技術。而且以色列的研發公司長期以來跟美國市場結合比較緊密,有較強的國際化視野,這些都是中國國內的創業型企業所缺少的。

另外,不像美國和歐盟那樣有源於政治原因的技術封鎖,小而美的創新之國,無論是一帶一路的國策,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脫離“紅海”,都是絕佳的跳板和實驗對象。按李嘉誠先生的話,“我在以色列的 22 項投資和捐款(1.3億美元對以色列理工)將‘創新之國’和‘無限機遇之國’聯繫起來...”

有遠見的中國企業正在悶聲佈局,以色列也正流行起 Capital from China 。

注: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以色列創新】:zhongyichuangxin,這裡有浪漫故事,真正的黑科技,以及最權威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數據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