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社會的底層?

Today2018

這和個問題很沉重,但是也很有意義,我只能說說一般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

所謂的社會分層大多時候都是文人的意淫,陳勝吳廣講過“帝王將相寧有種乎?”,說出了出身不是貴族、不是社會名流的普通人的心聲,美國的獨立宣言起草者富蘭克林也說過,人無論貧窮與富裕、無論高貴和低賤,都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權利,所以任何一個文明的社會都會積極的消滅所謂的人脈、無形的階層,用越來越多的透明化制度保證社會擇業和發展的公平。

之前一個老家的親戚問我能不能找關係進個好單位、不想太辛苦,我說不行,完全絕對不行,搞得他還很不高興,其實他不知道如果每一個人都破壞公平,受到傷害的一定是底層人民,比如高考制度、公務員考試製度,實際上保證了大家的公平,即便有關係的也要把考試過了再說,好多領導家的孩子考試不過就這樣被拒之門外,保護了一般家庭的孩子出路。最後出主意按照程序應聘一家公司做的也很好了。

其次,讀書和勤奮才是一般人家出頭的不二之門,掌握了專業技能、有了好的產品,加上好的運氣,你勝出的機會就會大一些。

很多人不願意在三四線城市很大原因就是熟人社會、關係為主,考試找人替考、憑熟人找工作,所以不少人來到人之間關係陌生的城市,比如深圳95%都是陌生人,反而準守契約文化、積極勤奮成為主流,好多普通人成為事業成功的人士,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線城市。

不要相信什麼階層,階層就是用來打破的。


王紅英金融期貨

排在金字塔最下面的都是底層吧,所謂的底層就是被社會規則壓在最下面的人,基本上沒有任何權利,就算有也是上層人為了維持秩序而說的算,再不甚,連最基本的尊嚴都沒有,社會的底層說起來太抽象,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結合著來說一下吧。

衣:基本上也就是過年的時候才會給自己或家裡人買套新衣服穿,買的也基本上是打折的衣服,或者說很少去逛商場,更多的是在網上購買便宜貨。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基本上是老大穿完會給下面的弟弟妹妹繼續穿,冬天也就一兩件質量好點厚些的衣服。

食:吃的方面以快餐為主,下館子一般和同事或者朋友去吃,基本上一個人的話不會去的。拿到工資就算加餐也無非在快餐的基礎上加個雞蛋什麼的,再或者肯德基豪華套餐都夠歡喜一陣子了。無非就是貴一點的快餐,自助餐的話都會考慮很久吧。

住:出來打工,房子基本上會選在城中村,一室一廳已是奢侈,更多的是和家人擠在小房間內,冬冷夏熱密不透風,陽光也照射不進來。甚至還有很多人為了節省房租住在地下室。

行:一年出不了幾趟遠門,別說旅行了,無非就是打工回鄉。買的最多的是站票和硬座,火車上以泡麵為主,偶爾也吃點乾糧,有時候為了省下路費,更多的是不回家把錢寄給老人小孩。不是他們不想回,是回去成本太高了。

上面就是從四個方面描述了社會的底層,雖然有點片面,可能還有更慘的人,但社會無產者基本上都屬於底層的範疇。只是很多人已經麻木或者無慾無求罷了。至於普通家的孩子該用什麼心態面對這花花世界,那就要看孩子的造化以及父母的教育了。財富有兩種,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努力取其一就好。


愛喝酒的小老鼠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來訪者,在第一次訪談之後,我在訪談記錄中寫道:小Y是個聰明、美麗的女孩,又那麼年輕,不該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她值得嚮往更好的生活。並且,我相信,她完全有能力做到。

小Y職高學歷,喜歡觀察生活,對生活擁有熱情和好奇心,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社會問題與現象有自己的判斷。雖然知識結構有些碎片化,知識獲得的廣度不夠,但可以看出對知識的吸收、分析、聯想、推理等學習能力較強。小Y能言善辯,應對姿態偏打岔型,尤其在面對問題和壓力時,習慣以東拉西扯來逃避。常歸因“傻、單純”(潛臺詞即“是成長環境造成現在的我;我是被動的、不得以而為之;我沒有能力改變”)。

這不是我第一次接訪弱勢社群,但卻是我第一次使用“社會的底層”這一個詞。回想一下我對社會底層的定義,我覺得無關文化水平、經濟收入或是社會階層,而是以下幾個點。

其一,能否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哪怕收入再低,生活再艱難,也值得受人尊敬。

其二,社會參與度。人都有社會屬性,當個體只喜歡在虛擬和想象的生活中生活,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哪怕是不屑於參加,也是一種社會退縮。

其三、生活幸福感。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覺得自己很不幸,覺得是家庭、社會的問題,覺得自己的出生不好,命不好。一旦有這種低自尊心態,要改變是很難的。

其四、信息關注面。如果你用手機打開網頁,發現幾乎都是社會負面新聞,你要小心了,不是社會上負面事件比以前多了,而是因為你的過於關注。目前部分軟件的自動推送,實際上就是潛在地將人進行了分階層。文化和信息是人文階層的關鍵。


鵜鶘心理

所有在外打工的都是社會底層。為了求個溫飽。為了生活到處漂泊,遠離家人親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c9d675fa403a7df2b676def3c26d11f\

大牛東莞說

我就是社會的底層,雖然現在作為基層公職人員,但是每每想到自己曾經的生活經歷,都會不寒而慄!

在大二的時候,我21.5塊度過一個星期,那是2014年,那個物價高企的年代,我如何度過的呢?吃7天饅頭+自來水(因為不夠吃,所以越到後面越餓),現在我基本上不吃包子饅頭,不是厭惡,而是每次吃我都會想到這件事。


高三那年,交寒假補課費,220元,全班67人,只有我一人拿不出來錢交,但是我爭氣,全年級696人期末考試我第一名,校長特批免除補課費,這不值得驕傲,因為我知道,這是傷害一個男人尊嚴的事情。

初二,一個星期20塊生活費,生活5天,每天4塊錢,當時飯價1元,1.5元,2元,由於長身體的原因,2元的飯要吃2碗才能吃飽,整個初中三年,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沒有感覺自己吃飽過。

我不怪父母,因為沒有那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但是現實條件擊敗了他們。

現在我依然貧窮,但是我珍惜自己的生活,因為我再也不用再擔心吃不飽飯,不用擔心未來那天還會在啃幾天的饅頭+喝自來水!

致敬生命,奮鬥不息,因為曾經一無所有,所以現在一往無前!


小虎找真相

一等人賣人脈,二等人賣資源,三等人賣技能,四等人賣時間。社會底層就是指靠出賣自己時間來換錢的人。


一等人擁有高質量而又廣泛的社交圈子,不但能第一時間獲取準確的信息,並且可以迅速整合資源為我所用,即所謂的人上人。


二等人可以敏銳的察覺到當前社會的稀缺資源在哪,通過佔有稀缺資源迅速積累財富,比如各類牌照,經營權,生產資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房子)。


三等人通過努力學習專業技能來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從而爭取到更高的薪酬待遇,比如醫生,律師,程序員等,同時該技能也有創業的可能。


四等人沒有高技能門檻的保護,隨時可能被僱主替換掉,只能靠辛勤的工作出賣時間來換取報酬,幾乎沒有任何議價能力。


所以階層的飛躍並不取決於你有多努力,而更多的在於你努力的方向,正所謂選擇比勤奮重要,所以想要走出社會底層,首先要搞懂社會運行的邏輯。



資管君

分析社會不能套用國外,要結合國情。

社會的底層,也就是最廣大的勞動人民。分廣義與狹義。

狹義的好理解,一個群體看成一個社會,通過比較,總有人是處在最底層,比如福布斯排行榜,500人由高到低,或社會各行業收入排行,總有一個最低。

廣義的社會底層比較複雜。主要針對全社會,有人很看不起這部分人,可就是這部分人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就是說,這部分人命運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也就改變。

界定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其實不是看富豪有多富,沙特、阿聯酋等一些中東國家,依靠石油資源非常富有,但沒幾個人認為它們是發達國家。一個科技、一個國民受教育程度、還有一個最底層人就業狀況。受教育程度與就業狀況反映的是政治地位。這些的綜合,才決定一個國家是否發達。

底層人有兩個含義,一是經濟地位比較低,一是政治地位比較低。經濟地位低可以通過個體努力獲得改變和提升,政治地位比較低就只能靠國家制度來保障。

現在流行一句“一出國就愛國”,經濟狀況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人出了國就有不同的感受,主要是政治方面,感覺在國內的政治地位比在國外高。換個說法,通過出國比較,覺得我們的制度保障了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的追求,不是經濟上大家擁有同樣多的財富,而是政治上平等,不受歧視。

嚴格的講,國民在政治上沒有高低之分,這一點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應該在當今世界做得比較好。不過,也有不足,封建等級思想殘餘還有,“官本位”就是體現。

最近看了個視頻,一個名牌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知名企業老闆,呆在雪地裡控訴自己投資失敗,按照常規思維,他應該屬於“高層人士”,可在他所投資的地區,其實就是“底層人士”。

說這些,就是提醒大家在分析社會結構時,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不能混淆,應該引導人們更多的關心自己的政治地位,這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方向問題,通俗點說,沒錢不等於沒有尊嚴,沒權不等於就可以任人宰割。

權利能得到保障的社會,底層人也就能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布衣吳新建

哈哈😄😄😄,再回答一道題,,我覺得自己回答應該比較靠譜,,,任何時代都會有階層,,注意我沒有說階級,,比如古代士農工商,,政府規定的階層,,為什麼沈萬三,胡雪巖高低要和官府搭上關係,,大家說了,他們富可敵國啊,沒必要低三下四,低三下氣去裝孫子啊,,這就是階層,,他們有錢很多事情也不可做,,比如把房子修的高一點,穿的衣服好一點,,都是不可以的,,我們其實都是一樣的,社會的基層注意不是社會的底層,,而且只要你努力是可以上進的,,馬雲也是考了3年大學才考上的,不要光看到別人風光,,風光的背後,不是骯髒就是滄桑,就像去看蘇繡,正面非常美觀,精美絕倫,,後面是什麼,大家去看一下就知道了,,所以努力吧,咱們都一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真實的帖子,,我的信念是,天助自助者!!!



提升自我

想起一個關於社會底層可憐命運的實驗。

有一位斯坦福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喜歡研究狒狒,他常年呆在一個非洲草原研究那裡生活的狒狒族群。為什麼要研究狒狒呢?因為狒狒的族群非常講究等級,而且制度很森嚴。領袖階層威風凜凜,趾高氣揚,而從屬,或者底層的狒狒則沒有地位和話語權。

在這樣一種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中,底層狒狒有它們生存的妙招。大部分時候,底層狒狒能避開領導層就避開,所以總是聚集在族群領地的角落裡面,離開領導層遠遠的。然而因為狒狒們總是會去偷當地土著居民的莊稼和糧食,土著只好用一個藩籬把這一個狒狒族群圍了起來。這一圍,導致了一個尷尬的結果。底層狒狒們無處可去了,只能隨時面對著領導層。抬頭不見低頭見,這是得每天生活在多大的壓力之下。

果不其然,這些底層狒狒的命運發生了轉變。半年過後,底層男性狒狒死去了一半,死因都是與壓力相關的心身疾病,包括潰瘍,腎上腺增大,海馬神經元的萎縮等等。而且,從此存活下來的狒狒,發展出了一種全新的模式,這些狒狒會主動幫領導層捋捋毛髮,抓抓跳蚤,順從無比,整個狒狒的族群很少有攻擊和敵意的發生。

這個實驗原本的用意是展現應激,或者說慢性的壓力環境,對我們身體健康的破壞性作用,但也反映出,一種集體文化對底層的作用。對於社會底層來說,最可怕的是,生活本身就是壓力,要想生存,就得捨棄自己的需求或者秉性。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或者底層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他們要比其他人更容易遭受應激的打擊,而且能夠獲取的資源也更匱乏。


鵜鶘心理夯小七

什麼是社會的底層?

社會的底層是與社會的上層和中層相對而言的。如果說,社會的上層人是金字塔的塔尖,中層就是塔的中間部分,至於底層,一定是塔下面的最寬大的部分。

不管是一個剛剛組成的小社會團體,還是歷史悠久的大國家,根據叢林法則,經過一場廝殺之後,都會變成金字塔狀的社會模型。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劃分。

首先,是收入。

一個社會的底層人的收入應該僅夠溫飽線,或者在溫飽線以下。這個也有她的道理,人類一旦夠吃夠喝以後,就不去求上層人了。

你不求上層人,上層人拿什麼來奴役你呢?

也就是說,底層人的收入必須僅夠維持一個社會最低的溫飽程度。

其次,是地位。

必須說明一個問題,地位也是一種社會資源。

任何一個社會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而底層人又具有一個基數龐大的特點。那麼,如果底層人有了社會地位,上層人和中層人的社會地位就會變少。

第三,是機遇。

在金字塔狀社會結構中,越往上面走,機遇就會越多。

以機關而論,鄉鎮街道的底層公務員機會非常少。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能在退休的時候弄個副主任科員就不錯不錯了。

而縣級以上機關的公務員,他們的提拔機會就非常多。隨便一調,幾年一過大多都能走到副縣級調研員,甚至副縣級實職崗位。

作為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首先要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

我們這個社會中最為公平的制度就是高考了。你就把高考考好,如果你有志於當公務員,請一定考進地市級機關,最低也要考進縣級政府。只要能走到這一步,不但你鹹魚翻身,你也讓你的家族一起光榮。

其次,要有正能量。

窮人家的孩子最怕被負能量纏到無法自拔。所謂正能量,指的是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情。正是這種正能量,讓一個人能夠不斷地前進。說到底,會的階層都是人的階層。如果你足夠優秀,不可能拔不到金字塔的頂層。

很有一些人喜歡像祥林嫂那樣到處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說自己的家境過於貧窮,自己沒有人脈,以至於只能在社會的底層“留守”。這些都是藉口,毫無相信的必要。

陳景潤窮不窮?陳景潤能有個什麼人脈?

史鐵生比你不幸吧?史鐵生能有個什麼人脈?

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有一句千古名言,“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