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国民党3个成功逃跑的高级将领,一个活了103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的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虽然国民党方面共计参战兵力达八十多万之众,但仍旧在碾庄围歼战、双堆集围歼战、陈官庄围歼战中全军覆没,以惨败而告终。而国民党高级将领们的下场却不尽相同,除了死在战场的黄百韬和邱清泉,被俘虏的杜聿明和黄维,还有另外三人却成功逃跑了。这三个人是谁呢?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3个成功逃跑的高级将领,一个活了103

一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淮海战役中,刘峙虽然担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是国民党方面的最高指挥官,但是他比较滑头,在战前就清楚以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足应付,就连忙向蒋介石申请,给自己派了一名得力助手杜聿明,并将实际指挥权交给杜聿明,自己当上了挂名司令。起初,刘峙和杜聿明都坐镇徐州,随着战事的爆发和深入,刘峙觉得徐州危机四伏,于是就以“不掣肘杜聿明指挥”的名义,在蒋介石的同意下,坐着飞机跑到了蚌埠。

由于蚌埠远离战场中心,所以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刘峙的处境都十分安全。淮海战役后期,刘峙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带领蚌埠国民党军队撤到了江南地区。此后,刘峙被蒋介石罢免,闲赋在家。随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全面崩溃,刘峙带着家眷辗转到达印度尼西亚定居,以教书为业,生活过得十分艰苦。1950年,已经败退台湾省的蒋介石感念刘峙往日的功劳,就邀请他到台湾省定居,并担任顾问一类的闲职养老。1971年,刘峙在台湾省病逝,时年79岁。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3个成功逃跑的高级将领,一个活了103

二是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淮海战役期间,李弥作为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受杜聿明的指挥开展军事行动。在救援黄百韬兵团失败后,李弥跟随杜聿明撤出徐州逃窜,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被重重包围。李弥此人一贯奉行“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人生宗旨,在撤出徐州的时候,本人他受命负责殿后,可是他带着部队一口气竟然跑在了最前面。在陈官庄地区被包围的最后时刻,李弥换上伤兵的衣服,带着一名护卫一路出逃,沿途隐姓埋名,伪造身份,先是躲藏在当地一个地主的家里,后来躲过盘查,藏身于运粮食的麻袋之中,辗转多地逃回了南京。此后,李弥奉命重新组建第十三兵团,并前往云南等地组织军队企图负隅顽抗,后来又撤到缅甸北部地区准备卷土重来。1954年,由于缅甸方面的抗议,蒋介石这才下令让李弥带领大部分残余撤到了台湾省。1964年,李弥以国民党军陆军中将衔退役。1973年,李弥病逝,时年71岁。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3个成功逃跑的高级将领,一个活了103

三是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淮海战役期间,孙元良第十六兵团隶属于国民党徐州剿总,和李弥兵团一样受杜聿明的指挥,在陈官庄地区被包围。当时,杜聿明曾下令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分三个方向突围。孙元良接到命令后,为防杜聿明变卦,下令截断电话线,并嘱咐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准备埋着头向外跑。在突围过程中,杜聿明果然下令取消突围,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停止了突围,只有孙元良兵团因为无法联络,孤军突围,结果大部分都被歼灭,残部只得重返包围圈。

孙元良在突围之时,居然伪装成一名中尉副官,趁乱骗过盘查,只身逃出包围圈。后来,孙元良又伪装成农民,一路逃到信阳火车站,并辗转逃回南京。1949年,孙元良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省,选择了退役从商,开了一家针织品公司。或许因为大难不死,孙元良晚年心境平和,并专注养生,一直活到了2007年才病逝,时年10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