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巨大的“淮海战役“为何被称为最“名不副实”的一场战争

淮海战役,也被称为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一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


伤亡巨大的“淮海战役“为何被称为最“名不副实”的一场战争


1948年11月6日,黄海战役爆发,一直到1949年1月结束,国名党55.5万人被消灭或是改编,而解放军伤亡人数达到了13.4万人,是中国历史三大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场战争,很多的外国军事专家学者对这场战争也非常的重视。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场战争是“名不副实”的一场战争,其中人员的伤亡,就连国共双方的领导人也没有想到,而却无法控制。

解放军方面,粟裕的作战计划是歼灭两淮至海州的国民党军队,两淮包括淮阴和淮安,而海州指的是连云港,因为在两淮只海州一带作战,所以被称为淮海战役。

当时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是黄百韬兵团和李延年兵团,这两支兵团并不是解放军想要歼灭的目标,所以中央也没有部署中原野战军主力参加战斗。


伤亡巨大的“淮海战役“为何被称为最“名不副实”的一场战争


而国民党方面,则是计划将主力部队集中于徐州,再由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摆成一字长蛇阵,可以随时做到首尾相顾,击中消灭共产党的军队。因为在徐州和蚌埠之间作战,所以国民党也称为徐蚌会战。

战斗一开始,两党的军队都按照原定的计划行军,可是国民党军队向着徐州方向转移,这样一来,解放军歼灭淮海一带的国名党军队的计划就行不通了,所以粟裕立刻进行的调整,命令华野主力追击黄百韬军团,向着徐州以东的方向进发。

经过上百里的急行军,华野主力追到了黄百韬兵团,将其围困在了碾庄,而国民党徐蚌会战的计划也就此告终,蒋介石得到消息后,急忙派黄维兵团和邱李兵团前去营救。


伤亡巨大的“淮海战役“为何被称为最“名不副实”的一场战争


邱李兵团遭遇刘邓大军阻挡,寸步难行,而本来只是掩护华野的中野在双堆集直接与黄维兵团进行作战,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黄维兵团被腹面受敌,蒋介石立刻命令杜垏明放弃徐州,组织部队南撤,并在撤退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解救黄维兵团,结果被华野几十万大军围堵在了徐州以西的陈官庄,国民党败局已定。

而最有意思的就是,这场战争虽然伤亡惨重且作战地区广大,但是两党原本计划两淮一州、徐州、蚌埠等作战地点,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所以说,称为淮海战役或是徐蚌会战,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