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村干部怎么干?看宁阳马家庙村村主任的担当说

大众网泰安7月5日讯(记者 邵蕊 通讯员 陶东宁 赵海梅)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午夜的伏山镇马家庙村生产路上,依旧灯火通明,运输混凝土、烈焰海棠的车辆川流不息,村主任史以涛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疲惫的眼睑,又指挥着工人将一段段路基垫平,一棵棵柳树挪走,一株株海棠栽好……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夜晚在紧张忙碌中悄然而逝。

“既然老少爷们信的过我,我就担当起这份职责”

马家庙村位于宁阳县伏山镇西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远近有名的红旗村,后来因为历史原因,村路变得坑坑洼洼,垃圾漫天飞舞,曾经辉煌一时的蔬菜批发市场管理混乱,日薄西山,欠债85万元……

“既然老少爷们信的过我,我就担当起这份职责。”2015年,刚刚当选为村主任的史以涛说,蔬菜批发市场是龙睛,点好这一笔,就能让马家庙再次腾飞。

筹建市场管委会,对马家庙蔬菜批发市场采取市场化管理,完善地磅等基础设施,对买卖双方实行统一结算、统一付款、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劳务安排。组建市场经纪人队伍,当好菜农与市场的“红娘”,保证蔬菜买卖市场的公正公平。“当年就实现了盈利40万元。”史以涛说。

现在,“不紧不慢,一年一万”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日常。市场每天吸引着石家庄、青岛、邯郸等地的客商前来购销蔬菜,日交易蔬菜7万多斤,交易额近30万元。

在市场的带动下,马家庙村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一栋储存100吨蔬菜的高标准冷库,发展各类蔬菜大棚1600多个,沿街农资营销、农技推广、供销服务等店铺10余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8%。注册了“伏乐”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培育了白条、青条、绿龙、特嫩等特色芸豆品种。2017年,村集体实现收入4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58万元。

“史主任头脑灵活,有活路,有胆识,是个人物。”村民史以便说。

“白天菜棚摘菜,晚上修路绿化”

“十亩易、百亩难、千亩汽车进大田。”连接蔬菜大棚与市场的生产路不仅是村里的“生命线”,更是村民心中的“暖心线”。

“以前赶着阴天下雨,菜都不好往外运。顶风冒雨运到市场的菜不仅品质受损,有些绿叶蔬菜更是存不住、卖不出。”村民张秀兰告诉记者。

为了打通田间地头到批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史以涛带领大家修了三年路,一年一个台阶。“村民大多要在白天采销蔬菜,村里修路大部分时间选在晚上。”三年投了80万,不仅5000米的生产路通畅了,而且环村路和村内的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还建了1万多米的排水设施。

“修好这个路,路旁的菜棚管理起来省事多了,大伙儿以后出行也方便了。”年近七十的老党员冀长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修路中,他当选为工程监管小组成员,自施工以来,一直盯靠在现场,发挥着一位老党员的余热。

近年来,马家庙村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村民“送上”免费的自来水、闭路电视。投资8万元,安装摄像头60个、LED路灯110盏,实现了“天网”全覆盖。投资8万余元,建起了文体小广场……

“现在村里三季有花,常年见绿,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有滋有味。”冀长海说。

史以涛说,路修完,我给自己放了两天假—一天睡觉,一天滴点滴。

“手中一根针,得穿千条线。胸中一颗心,得装千家事。”

史以涛有一本记事本,记载着村里的千家事、万家愁。

将村东20亩的荒滩和废弃果园作为公墓地,按照村中傅、史、王、李等姓氏的人口数合理划片分区。修建村级文化大院,配备蓝球架,乒乓球台,象棋台以及老年娱乐设施。开设农家书屋,投资6万多元购进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图书4000多册。年末岁终,要提前给上了年纪的老人、低保户、贫困户送米送油……

“手中一根针,得穿千条线。胸中一颗心,得装千家事。”史以涛说。现在,村里形成了村干部包街包片制度,把边边角角都整治的利利索索,积极打造生态文明村居。收回了“老窑坑”“老磨坊”“市场西”等闲散地,规范了村集体资产管理。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了“千元大包干”工作制度,村民办理丧事户均节省近8000元……

“下一步,要发展第三代保护地温室大棚,打造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拓展产业链条。要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带领村民实现村美民富奔小康。”史以涛说。

翻开史以涛的记事本,扉页上写着:“把群众装在心里,背负起担当,村干部就得这么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