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有錢看現場,沒錢看直播!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世界盃有錢看現場,沒錢看直播!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世界盃開始了,網絡上都變成了一片綠色。不論是魔咒下的股票市場,還是朋友圈刷屏的比賽現場。槓姐身邊真有一些小夥伴買到球票去俄羅斯看比賽了。據說現場觀戰的中國球迷特別多,有俄羅斯網友為了表示友好自制了“迎接中國人攻略”

世界盃有錢看現場,沒錢看直播!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世界盃有錢看現場,沒錢看直播!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比如說:不要問中國足球隊有沒有來參賽?這樣不禮貌。其實,咱還真不在乎,雖然足球隊沒來,但是我們的足球來了嘛。這次比賽的足球全部是中國製造,所以無論看哪場比賽我們都很帶勁兒。

又比如說:中國人也很能喝酒,他們愛喝茅臺。哎呀,扎心了,我喝不起茅臺,肯定是個假中國人。

不論是中國製造,還是茅臺酒都挺讓我們自豪的,我們在這次世界盃上的存在感前所未有的強。就像白巖松說:中國除了足球隊沒有去,其他的基本上都去了。

但是最近,還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就是5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顯著下滑,創下了2004年以來的新低。這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說明大多數老百姓手裡面缺錢花。怪不得我沒錢去俄羅斯看現場,也喝不起茅臺酒。

自怨自艾可不是槓姐的風格,立馬整理了一份漏財行為清單,讓有限的錢實現更大的目標,比如去看下屆世界盃。

14個漏財行為

1. 衝動是魔鬼。

看見漂亮衣服立刻拿下,然後又花了更多的錢買一堆鞋帽跟它搭配。

2. 收集症重度患者。

買各種高跟鞋卻很少穿,收集一堆風格差不多的包包……

3. 跟風、攀比消費。

閨蜜有啥我有啥,要不就是掉價。親,你又不是測試員,即使二手貨能賣掉,也損失不少吧?

4. 貪圖便宜。

雙11搶沒用的東東了嗎?雙12呢?買了後一年沒想起來用的東西有多少?

5. 貌似便宜的提前消費。

年卡、會員卡、包月服務、團購……看著很划算,但是不是沒等用完就到期了呢?

6. 經常犒勞自己。

生日,送自己個名牌包吧;結婚紀念,買件首飾吧。各種紀念日都是漏財的小陷阱,完全可以用健身哄自己開心嘛。(並不能)

7. 場面消費。

因為面子在高檔餐館請客吃飯,送紅包是那個拿最多的,其實有理有節才有真朋友,才有面子。

8. 不知不覺就花了。

一杯咖啡、一包巧克力;不想擠地鐵了,叫個車吧;看似只是普通消費,30元/天,一個月是900元,一年就是10800元。

9. 分期付款是陷阱。

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購買電子產品或大件商品真的不划算,高額循環利息都是吸血不眨眼。

10. 買擴張性消費品。

比如汽車,不僅買車花錢,養車更要花錢。除非你愛車愛到骨子裡,否則晚點兒買吧。

11. 為心理失衡付費。

傷心的時候買買買,焦慮的時候時候吃吃吃。完全可以運動流汗、狂看狗血劇發洩。

12.從眾心理。

當每個人都拿著咖啡的時候,自己卻抱個熱水杯,確實有點兒個性了。但是為什麼不能做一個“自我”的人呢?

13. 不要迷信大牌。

牌子都有品牌溢價,消費的是心理,實用性上一點沒幫助。買東西品質+需要才重要。

14. 無感消費。

錢花就花了,東西買就買了,都沒什麼感覺,只是跟著習慣走,沒有算賬的習慣。

Q:槓姐,把這些毛病都改了真能去世界盃看現場嗎?

A:嗯,只要不在南極舉辦應該夠了。

Q:那下次世界盃前你都這麼做嗎?

A:我……先把股票都賣了!

槓姐語錄改掉漏財習慣能少花30%。省下的就是賺下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才能過有品質的生活。

​文源:槓精說錢(GJshuoqian )此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說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