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一到期末“評語季”,各位“老班”往往非常頭痛。帶過幾年的學生,各種誇讚的話已說盡,各種“才思”已枯竭。班上總有那麼幾個學生性格、成績、表現大體相仿,要找他們的相同點容易,要找他們的不同點實在是太難了。

如何釐清期末評語寫作原則和基本要求、降低期末評語撰寫給班主任帶來的痛苦指數?班級期末評語的微改革,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做起——

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審視評語定位

1.評語中的慈悲心

說到寫評語,首先想到的是讀評語。小時候,相比分數而言,評語更容易引起家人的重視,一家人往往爭相傳閱。爸爸字斟句酌讀著,媽媽喜笑顏開聽著,爺爺奶奶在旁邊讚美著……不難想象,班主任的一則“小短文”,被別人一句一句咀嚼的感覺。家人讀的不是評語,是透過評語看到孩子的成長。要知道,老師筆下的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都是他們父母的全世界。一想到這樣的情景,下筆尤其要審慎。

2.評語中的發展心

短小的評語,承載著學生的成長。班主任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看成長。不隨便貼標籤,越是“問題學生”,越應該有權成為被評價中的“特權”學生。只有回到正能量溝通的渠道上,充分地發現,才能重新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即使是班主任青睞的優等生,除了通盤稱讚,還要在他們現有的高水平起點上,繼續幫助他們挖掘成長的空間,這是

彰顯班主任專業水平的重要細節。

3.評語中的文藝心

評語彰顯著班主任的基本工作面貌。匆忙而作的評語,日後再閱讀不禁讓人咋舌。“怎麼這麼凌亂而應付呢?簡直不知道當年是怎麼交給家長的”。作為一個小小的家校溝通的縮影,借物言志、藉助詩句、多維互動、溫情款款中曬出班主任專業又專心的“語言功底”固然好,但如果做不到文采飛揚,那就誠懇樸素一點吧,帶著一番誠意。

4.評語中的公平心

評語寫作中“一碗水端平”非常重要。一則則評語就是一面面鏡子。記得小時候,常常在拿到老師的評語之後,先與同桌比長短,再比內容,歡天喜地地共同欣賞。厚此薄彼式的評語寫作方式,有時會在不經意間導致幾家歡樂幾家愁。每一個孩子都是來陪伴我們教育成長的天使。為了他們更好地成長,評語中的公平心很重要。

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創新評語形式

1.三聯評語,多元評價

三聯評語,顧名思義是一張三聯單式的評語,分別由家長、老師、夥伴三方共同填寫組成。“家長評”由爸爸媽媽商討填,“夥伴評”由自己最要好的小夥伴討論填,而“老師評”放在這個三聯單評語的最後。三聯評語,讓出評價權,告別傳統的班主任“一言堂”評語方式,讓家長、同學、科任教師都可以來

對話評價,讓評價主體實現多元化。

2.處方評語,有的放矢

處方評語,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並非僅限於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處方評語更加強調教師充分發揮專業評價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述評。學習生活中的小問題、學生常犯的錯誤、家長關注的問題,都在處方評語的範圍。處方評語的主要目的不是陳述或批評學生的問題,而是給出具體的解決策略,讓家長、學生在發現自身問題的同時,能有據可依、對症下藥。

“名人評語”之“名”,在於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創設關鍵事件,借評價者的特殊身份,點燃學生髮展的內心潛力。對於班級中那些成績優異、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我們又該如何創意評價呢?班主任與其挖空心思,獨自思索,不如邀請名人為這些優秀的孩子作評價。校長、年級主任、校外雜誌社的編輯等都可以成為我們邀請的對象。一份名人的激勵性評語,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鬥志

4.電子評語,彰顯個性

網絡時代的發展讓電子評語開始在學生中興起。電子評語,既可以以更加短平快的方式呈現,也可以以多媒體並舉的方式創意呈現。有視頻記錄,有音頻寄語,有特色動畫……不拘一格,彰顯時代風采。但班主任在運用電子評語時要切忌“新瓶裝舊酒”,多采用學生喜愛的新潮語言和多媒體形式,藉助郵箱中形態各異的模板製作的個性化電子評語卡,孩子們一定會期待滿滿!

5.賀卡評語,新意滿滿

把漂亮的賀卡變成評語單。提前邀請科任教師與學生合影,將師生的每一個微笑瞬間用照片定格。然後,精心挑選了賀卡,將孩子與所有科任教師的合影貼在信箋內頁一側,而另一側則寫著充滿祝福和期待的評語。例如:“涵涵:一想起你,我就想起了那個在課間活蹦亂跳的樂天派小女孩;一想起你,課堂上你的思維敏捷、心細神聚總讓我非常滿意……在這個愉快的假期裡,希望你能繼續徜徉書海,探索瑰麗的文學世界。”

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預先準備素材包

提筆就寫,毫無準備,自然容易大腦空空。因此,班主任可以嘗試用以下方式預先準備評語素材。

1.學生自評、互評、他評

充分聆聽來自每個學生及其重要他人的評價意見,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家長評價作為期末評語的重要參考依據。從不同維度的意見中,可以看到你所不曾看到的學生一面。自評、互評、他評這三聯評語,同樣也為幫助學生對照反思成長提供了多維依據。班主任還可以嘗試組建不同的評審小組,男女生互評,組內互評……人人參與評審,人人接受評審。

2.班級大事簿、日常學生檔案

如果能夠在日常工作中記錄一些過程性資料,作為期末評語的積累,那就更加了不起了。班主任不妨在班上設置由學生幹部專門負責的大事簿或日常學生檔案,每週、每日記錄班級發展的大事、要事,記錄學生可圈可點之處,這遠比一本嘮嘮叨叨的錯事記載冊更有意義。

3.採訪科任教師、學生

如果尚有空餘時間,不妨做一些更細緻的調研採訪工作。比如,主動發起“班科經營聯席會”,帶動大家共同逐一評價學生,聽一聽不同科任教師對學生的印象和趣味案例,能夠有效改善班主任對期末評語一言堂的狀態。針對個別經常在班主任盲區徘徊的學生,利用課間做一個簡短的採訪對話,也算是彌補了學期關注甚少的狀況。

期末評語的寫作不能“一編了之”。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多種角度搜集資料,能有效突破傳統評語的僵化、固化的調子,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末“評語季”,評語可以這樣寫!

改變表達形式

1.專屬稱謂,幽默親切

一個獨特個性的專屬稱謂,往往能使學生感受到情感的溫度。評語中的獨特稱謂可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等來定,甚至他(她)的綽號、家庭住址、長相特點、個頭及在班級的任職等,都可以被引用。在我的評語中,有課堂上“嘰嘰喳喳的小喜鵲”(愛發言),有熱愛體育卻很靦腆的“溫柔大力士”(特長),有痴迷閱讀的“快樂小書蟲”(愛好),有聰明伶俐的“鬼馬精靈智多星” (綽號)。這些異彩紛呈的稱謂,更易於讓學生接受教師的勸勉,並容易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

2.以物喻人,活靈活現

對於班上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我們可以給出這樣的評語。“調皮搗蛋不是你吸引注意、獲得關注的鑰匙,要想真正走進同學們的圈子,你首先要學會友善對待他人,只有這樣你才會得到友誼的鑰匙;丟掉學習是丟掉了知識海洋裡寶藏的秘密,要想尋找寶藏,你就得從現在起為自己設定目標,找準興趣,重新拾起學習。期待下學期,你能成功收穫友誼的鑰匙、知識寶藏的秘密!”學生常用的以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同樣可以運用到評語寫作中。只要比喻恰當,不僅可以將學生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他們也會在心中為你的幽默與親切感加分。

3.引經據典,激發動力

恰當地運用一些名言諺語,甚至古詩、歌曲、歇後語,不僅能讓一些深刻的哲理變得通俗易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對於熱愛閱讀的學生,我們可以引用一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對於堅持不懈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總結上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從沿用了名言諺語的評語後,我發現有學生還把其中的一些摘抄下來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貼在書桌、課本上時時激勵自己。

4.幽默風趣,拉近距離

幽默風趣型的評語,總能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我曾給一個內向靦腆的女生這樣的評語:“你是一隻溫柔的小貓,害羞膽小,少言寡語,不過我願意做那隻活潑好動的小狗,帶你找回自信,大膽做自己!”班上總有那麼一個愛欺負小女孩的男生,我對他的評價是:“你這個調皮搗蛋的小老虎,總是喜歡欺負班裡可愛的小貓們,小心大獅子把你抓走哦。”雖然這兩則評語都指出了學生的不足之處,但閱讀起來並不會讓他們感到是嚴厲的批評,反而會讓他們感到新鮮,且易於虛心接受。

5.細分差別,各有側重

為成長情況不同的學生撰寫評語,側重點也各不相同。給全面發展的學生寫評語,在充分肯定優點後,還應點出發展空間,激勵他們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給有進步的學生寫評語,更要好好利用期末評價的契機,結合實際給學生分析、指導,激發他們的潛能;給有待提高的學生寫評語,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向師性”,鼓舞他們,激勵他們,幫助他們重拾上進的信心。

6.正向溝通,強化優勢

撰寫期末評語時,那種“借寫評語再教訓學生幾句”的心思,不如改為直接溝通更見成效。每到期末,班主任的圈子中總會出現“是否需要在評語中讓學生直面批評”的爭執,我想最終還要回到正向溝通上來。這世界上很難有一無是處的孩子,十年過後再回首,許多令我們暴跳如雷的學生問題,不過是成長過程中的點點小事。人不犯錯,談何成長?放大問題,不如放大亮點;盯住毛病,不如盯住優勢。這是一個亟須改變的思維方式。

7.分散完成,長久保存

期末評語的撰寫無疑是一個耗費時間的“大活兒”。提早開始,各種研討蒐集資料,儘可能分散完成。從最好寫的學生下手寫,從最熟悉的學生下手寫,慢慢地在最後幾個令你筆下凝滯的學生處細細琢磨。寫好的評語不要一發了之,拍照或將電子稿保存下來,既可以作為下學期的評語參考,還可以比照本期的評語,尋找學生新的生長點。

每一個最不起眼的工作領域,都可以是深入研究的課題。期末評語這個傳統的評價方式,仍然可以是有創新、有趣味、有滋味的溝通平臺。班主任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個集體學習生活的觀察者、欣賞者、評價者,藉助期末評語的改革,構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這種教育者的深情表達,自然有人能懂,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