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那么乱,为什么迪拜却从来没有恐怖袭击?

汤汤哥儿

曾经有人想骗我去迪拜当乞丐,被我一口回绝。维萨?移动话费太贵!


迪拜公主萨马拉


按照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某些信条来说,像迪拜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甚至西化的地方,理应成为恐怖分子的理想目标才对。但是事实上,迪拜却堪称中东最安全的城市。其中的原因,个人觉得可以从瑞士身上找到答案。


金碧辉煌的迪拜购物中心

瑞士是全球第一个宣布中立的国家(1814年宣布中立)。在二战中,希特勒也没有入侵瑞士。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所有国家的承认,可不仅仅是因为瑞士想中立别人就会给他中立,也不是他宣布不介入任何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别人就不打扰他。这些都是苍白的。如果占领瑞士获利一百美元,不占领瑞士却会损失五十美元,那么瑞士会被欧洲列强轮番摩擦不在话下。

问题是瑞士有一个本事,他成功的让欧洲列强们在占领自己的情况下损失五十美元,不占领自己却可以获利一百美元。怎么说呢?就是瑞士的金融业。瑞士银行在全球金融业里面可谓如雷贯耳,倒不仅仅是它的发达程度,而在于它能够满足所有特权阶层某种特殊需要,就是财富的隐藏和自由流通。早在1713年,瑞士就建立了银行保密制度,任何私人财产只要存入瑞士银行,天王老子来了也是不可以查问的。那么欧洲那些特权阶层,他们通过掠夺、贪污、盗窃、走私等非法手段得到的财富,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在那里,永远都不会被别人追查到。再换个明目进行投资,钱就洗白了。这对于列强来说意味着,他们自己内部的很多人在瑞士是有“资产”的,你不能抢自己人的东西吧,这是要搞内部分裂吗!然后还可以通过瑞士银行中转或者借贷大量资金,用于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希特勒的战争支出有很多就是和瑞士银行借的。有了这个将财富藏匿、洗白和无障碍流通的最佳场所,入侵瑞士不就等于自断财路也?所以瑞士非常安全,真不怕以资本财团控制的欧洲国家入侵。



汤姆·克鲁斯在哈利法塔顶端

迪拜其实也有着相似的作用。迪拜非常明智的走上了模仿瑞士的道路。他虽没有中立国之名,但是对外政策却是完全中立的,不和任何国家联盟,不发表对任何政治阵营、宗教派别和国际势力的偏向性言论,这使得它不会遭到周边势力集团的敌视。其次以金融立国。迪拜(酋长国)身处沙漠,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人家没有靠山吃山的想法。迪拜用积累下来的石油美元,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中东的金融中心,周边国家的大佬们要融资要洗白要周转什么的都可以在迪拜解决。包括极端组织的资金藏匿、洗白、周转等也可以在迪拜搞定。你是恐怖分子,你还要炸迪拜吗?当然总会有个别脑子不好使的人要对迪拜动手,2004年哈利法塔建成的时候就遭遇了一次未遂袭击。



富有的迪拜人还保留着骑骆驼的传统

怎么就未遂了呢?迪拜有钱之后,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安保系统。除了遍布全城的三万个高清摄像头之外,机场、海关、港口的人像、指纹、虹膜、扫描、声频等识别系统一应俱全,有过前科的恐怖分子想进入这个高度开放的国际都市竟然也是难上加难。策划袭击哈利法塔的恐怖分子就是在机场被抓的。即使侥幸进入迪拜搞事情,也是很容易被抓的。2010年巴勒斯坦哈马斯的重要领导马巴·胡赫在迪拜遇刺,遍布全城的安保设施很快就把他给找了出来。而因为迪拜的人均收入在六万美元以上,虽然也有穷人,但是总体上社会矛盾并不尖锐,内部不太可能出现动荡因素。

迪拜就这样成为了对恐怖分子免疫的城市。


独钓寒江

迪拜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也是中东最富有的城市,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迪拜治安状况良好,所言非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报告,阿联酋是世界上第2安全的国家,仅次于芬兰。

1、政治稳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制君主国。地处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

不难发现,阿联酋的地理位置并不突出,不具有地区战略性,而且由于当局政府采取中立的态度,与周边国家不存在任何矛盾。现在各个酋长国政治独立、互不干涉,给了整个国家很好的政治环境。历史上,阿联酋各个部落之间也不存在种族、宗教和地域的矛盾冲突。

2、宗教文化开放

宗教自由也为迪拜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尽管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国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国家对其它宗教人士奉行信仰自由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中东伊斯兰国家里,阿联酋的宗教政策最为开放。

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迪拜,除数量众多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外,也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甚至还有为数不多的印度教的神庙以及一座佛教寺庙。在这样的国度里,各个国家的文化彼此相融,不会有意识形态的对抗。

3、加强安全措施

作为海湾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商业枢纽,迪拜对恐怖袭击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政府注重人口审查,对居民的身份盘查严格,联合阿联酋政府,严厉打击偷渡行为,在与之接壤的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的边境线上设置了长达800公里的屏障。

此外,迪拜还注重强化安保措施,打造了世界上最全面的本土保安和反恐系统,市内所有的高层建筑物全部配备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虹膜信息识别技术,并且还大量引进了室外安全机器人、无人驾驶自动巡逻车等一大批高科技安保产品。迪拜警署称,他们一直在寻找最先进的科技来打击犯罪,他们计划在2030年,把机器警力提高到25%。

由于经济发达、投资工作机会多,迪拜吸引了很多国外企业和劳工,他们在这里经商和打工,享受着很优质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心里不会存在不平衡,没有必要去从事犯罪,因而也就不会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2018年再度连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罗斯经济?几百万印度女犯人为何与男子关在一起?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中东地区可以说是恐怖主义的发源地,迪拜处于中东的重要地缘位置,由于其开放性,生活方式已经趋向西方化,政府和商业层面也相对迎合西方,难免会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

而且迪拜作为旅游城市,签证办理并不困难,人口流动频繁,可谓鱼龙混杂。迪拜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恐怖组织在这里可以一炸成名,然而事实上迪拜却几乎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这是为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保持中立

迪拜从不发表具有针对性的政治立场,不淌任何政治浑水,永远传递正能量。这是一个小国在大国的博弈中明哲保身的举措,虽然有墙头草之嫌,但安全问题是实实在在的。

2.反恐能力

迪拜并非从未有过恐怖袭击,历史上至少有过几次恐怖袭击计划,但都被迪拜警方扼杀于摇篮中。最近发生的一次是在2014年,到时有2名东突恐怖份子计划炸毁中国商品交易中心龙城,在酝酿阶段就被警方逮捕了。在世界最高楼哈利法塔建成之际,也遭到了恐怖分子“威胁”,但同样在酝酿阶段就被警方扼杀,并在嫌犯家中搜查到了大量炸药和武器。迪拜对于恐怖袭击保持着高度警惕,而且处置能力也非常强。



除了警力,迪拜还拥有各种高科技反恐设施。阿联酋强力高效的反恐措施。例如全境摄像头监控,当年著名的阿布扎比黑袍女杀害美国人事件就通过全境摄像头网络被警方24小时内破获。迪拜是世界第一个在入境处大规模使用虹膜扫描身份辨别系统的国家,同时迪拜还与国际组织共同建立情报网络。

3. 漂白圣地

大家要知道,迪拜是中东最繁荣的城市,同时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纽带,不仅有着中东最重要的港口和转运中心,也是中东世界的金融中心。反正迪拜集各“中心”于一身,让自己与”钱”有了不解之缘。但并不是说富裕就能规避恐怖袭击了,比如更有钱的科威特就受到过重大的恐怖袭击,沙特也常常面临恐袭威胁。

恐怖组织非常需要钱,消耗是惊人的,没有幕后金主的”输血”,没有什么恐怖组织会开心地去送死。而迪拜一直以来因”洗钱”而被诟病,因其对资金监管的宽松和多元化的经济,在使自身繁荣的同时,确实存在着较高的”洗钱风险”。如果迪拜是恐怖组织输血的一条”纽带”,那么他们自然不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民族融合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像迪拜,拥有80%的外来人口,200多个国家的居民和谐共处,允许不同文化与宗教的共存,同时城市安全指数还能那么高。这种多民族性,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那么多不同国家人的群居,一颗炸弹下去,毕竟炸到不相干的谁都不好,容易引发国际围堵,何况还可能伤害到自家兄弟,相当划不来。


PPT发烧友

说起中东地区,人们除了把它当做“石油”的代名词,更多的是“恐怖袭击”的代名词吧。它是世界上大多数恐怖组织的聚居地。


在这个如此动荡不安的地方,却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葩酋长国~迪拜,他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是中东的人间天堂。



且听有书君梳理分解。


一,说起迪拜的治国策略,有书君不由得想起了“永久中立国”~瑞士。


瑞士作为一个山地小国,为了在列强夹缝中求生存,放弃了扩张领土的思想,永不参与别国的纷争,才保证了瑞士200年没有战争,尤其是躲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迪拜也遵循着这种中庸之道,不发表任何有针对目标,过激的言论,不参与中东地区的任何纷争。迪拜不争不抢,沿着自己轨迹蓬勃发展。


中庸之道,虽然看似软弱,它却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的宝典。迪拜就像不倒翁,在弱肉强食的中东,看似摇晃却稳稳的伫立。



二,迪拜早就摆脱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他向房地产、旅游、金融等方向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迪拜是中东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从现在的迪拜,也可以看见二战时期的瑞士的身影。


瑞士能在二战中幸免于难,也并非都是“永久中立国”的原因。瑞士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还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瑞士在战争初期,曾给德国提供了大量贷款。他们也为德国把黄金兑换成,硬通的瑞士法郎提供方便,而且从不问黄金的来路。瑞士就是德国洗黑钱的基地。


同样,迪拜也被世人诟病是“洗白圣地”。恐怖袭击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撑,那么恐怖组织就需要,背后金主源源不断的金钱供应。


迪拜做为中东的金融中心,其宽松的金融监管,就是恐怖组织洗钱的通道。恐怖组织不想自断财路,也就很少在迪拜兴风作浪了。


三,迪拜对外中立,对内却有严厉的防恐措施。


迪拜在机场安装有虹膜扫描系统,从一入境就开始监控,有不良记录的人休想入境。


迪拜还安装了全境监控网络。曾经轰动一时的,阿拉伯妇女杀害美国人的案件,就是通过全境监控系统,24小时之内就侦破了。迪拜警方破案效率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迪拜还是一个禁枪国家。他们对任何不安全因素,都严防死守。


正因为迪拜警方,对恐怖组织的时刻警惕,寥寥可数的几次恐怖袭击预谋,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迪拜对犯罪活动的惩罚,从不手软,以至于民众也放弃了犯罪的念头。


四,迪拜是一个高度开放,包容性很强的酋长国。


迪拜80%都是外来人口,也就是说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占迪拜人口的五分之四。迪拜为外来人口提供了,相当优越,而没有伊斯兰禁忌的生活场所。外来人口在迪拜生活的比较舒适惬意。


迪拜土生土长的民众,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宗派单一,信仰相同,没有过多的宗教纷争。


200多个民族的人民,在迪拜相互融合,和睦相处。恐怖组织仇恨的只是少数国家的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


他们也不想误伤过多的无辜平民,在国际上引起公愤。这也是,迪拜几乎没有恐怖袭击的原因之一吧。


有书君觉得,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迪拜的治安之好,也不为过。


有书君真的要为迪拜的酋长点赞,他的远见,带给了迪拜民众,一方动乱中的乐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迪拜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提起迪拜,人们会联想到很多词语:土豪、摩天大楼、石油……的确,与一些中东国家不同,繁华的迪拜似乎让人很难将其与动荡、恐怖主义威胁联系到一起。多年来,迪拜免受恐怖袭击,很大程度上与其找准自身定位大力发展经济有关。

由于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地,具有广阔的航运辐射面积,迪拜利用国家石油经济腾飞后的第一桶金大力打造海港、机场等基础设施,发展自由贸易与航空业。如今,迪拜不仅拥有多个蓬勃发展的自贸区,还拥有堪称世界民航业佼佼者的阿联酋航空。仿效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发展经验,货物与人员在迪拜交汇流动起来,金融、房地产、会展及旅游业成为其升级繁荣的秘诀。相信不少人都有在迪拜转机的经历。

对外国人和外资而言,迪拜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中较为开放包容,而这一点从当地人口比例中可见一斑。统计数据显示,在迪拜生活着1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公民,而真正拥有阿联酋国籍的本地人只占百分之十几,国际化程度相当高。开放包容也让迪拜得以成为连接东西方资本的纽带。

同时,对恐怖主义毫不手软,铁腕打击,也让恐怖主义威胁远离迪拜。阿联酋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利用宗教对个人或群体实行惩罚乃至死刑的行为;企图煽动杀戮的行为被视为犯罪;传播和煽动宗教歧视或仇恨的行为将受到严惩;资助上述犯罪行为的人员也将被处以监禁和巨额罚款。

此外,迪拜“动态平衡”的外交手段亦不容忽——为实现经济发展敞开国门,灵活务实地在各种势力之间权衡利弊,坚守自身传统时不走极端,从而确保了免受恐怖主义袭击。


参考消息

首先,再乱的地方也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天堂”。正是因为乱,所以中东各国对和平非常之渴望,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一个没有弹火纷飞的安静之地,这样的话好让他们在打累之余有一个可供休养生息,或者至少让家人平安过日子的地方。迪拜因此成了中东地区各方的共同选择。不管你在战争中属于当一派,也不管他是哪一国,你总能把亲朋好友安置在当地。这样话,一旦你打战打累了,就可以就近找到一个可以休息之地。事实上,那些不共戴天的战争双方也都会在当地休息。比如说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头面人物在迪拜都有供家人居住的豪华住宅,而它的死敌以色列情报机构在当地也有自己的力量。总之,这样的平衡不会轻易打破。

其次,迪拜自己依赖充分的石油做出了巨大的金融市场,堪称中东地区最典范与最活跃地没有之一。打战或者组织什么样的机构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如果因为恐怖袭击搅乱了当地的金融市场,那么这岂不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没有哪一方敢袭击当地,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当地的金融崩盘,让自己的钱财化为乌有。

第三,迪拜相当包容,这包括各种宗教派别在当地均可以活动。既然如此包容,那么就意味着不论是极端的还是温和的,不论是对抗政府还是支持政府的,都能在当地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对于任何组织或者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不会有势力轻易打破。

第四,阿联酋当局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控制得相当严格。既便是摩萨德特工在当地执行过一次暗杀哈马斯指挥官的行动,而且职业性专业性都非常突出,但最终还是被阿联警警方发现并且破获,因为阿联酋的监控与电子侦察系统非常完善,再加上合适的人力部署,所以恐怖分子想在当地行事都不会方便的。


邱永峥

木叔去过几次迪拜,对当地的开放性深有感触,但是对机场里一堆一堆的阿拉伯人,席地而坐的场面还是有点胆战心惊的。他们身披长袍,有的还罩着黑纱,真是不清楚里面都有什么。当然木叔相信迪拜机场的安保和安检,但整体上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

正好看到这个问题,木叔也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迪拜确实没有大型的恐怖袭击的记录。不过有一些策划案是针对迪拜的,好在都被扼杀在摇篮里。


最出名的一个是迪拜最高建筑哈里发塔建成时,有恐怖分子威胁要炸毁它!警方得到线索后很快就破案了。另外还有一起涉嫌针对华人的恐怖袭击,也在策划阶段就被发现从而避免了危险的产生。

迪拜其实有点类似HK,是非常开放的一座城市,甚至你要是对周围“长袍们”视而不见的话,还以为身在欧洲或者以色列。这种开放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安全的,就如同HK这么开放,很少听到恐怖袭击一样,迪拜也是如此。因为各种各样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联络信息的避风港或者搜集器,这里的情报工作要比破坏工作更重要。各国的间谍机构在这里如鱼得水,甚至包括一些危险的恐怖分子都把这里当作暂时的“栖息地”。

因此没有恐怖袭击,不等于没有恐怖威胁,更不等于没有恐怖因素存在。所以在迪拜,一点不要放松警惕。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危险因素可能随时增加的地方。

(图为有关迪拜刺杀事件的相关报道)

木叔注意到美联社在8年前曾报道一篇涉及到迪拜恐怖活动的文章。是被西方人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领导人玛巴胡赫,在迪拜被11名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特工秘密的刺杀了。此人在迪拜组织什么活动,要进行什么策划,准备实施什么袭击?也就随着他的被刺杀而无果而终了。但想想还是很后怕的。

此外,更早些时候,一名俄罗斯分裂势力的车臣退役将军也在迪拜的高档住宅区被暗杀。当时的媒体称,迪拜已取代黎巴嫩的贝鲁特,成为很多秘密计划的交易、情报和刺杀行动的中心之一。

所以对此问题,木叔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过去没有恐怖袭击,不等于未来没有。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就如同9-11事件前的美国似乎是一片歌舞升平,谁也想不到灾难的突然降临一样。


迪拜的反恐不能松懈,去迪拜旅游的人们更要提高警惕。千万别被历史上的“成绩”迷蒙双眼,在中东出差和游玩,任何微小的问题都要警醒,就如同木叔对迪拜机场的大批聚集的“长袍们”很忌惮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木春山

虽然同样属于逊尼派,相较于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阿联酋是最安全的国家。迪拜和阿布扎比的安全状况在本地区始终居于前列。在媒体报道中,中东很多国家和城市经常遭遇恐怖袭击,甚至欧美国家的大城市都难以幸免,但是迪拜的安全状况却比较好,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在对外政策上,阿联酋在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的同时,在本地区也能大体上维持一个比较平衡的关系,对外比较低调,很少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表激烈言辞。迪拜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城市,来自不同信仰和国家的人能够相互宽容对待。外来人口在迪拜占80%以上,主要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非以及周边国家的外来劳工。迪拜还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在金融、旅游、港口、航空等方面极具竞争力。与海湾国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不同,迪拜的经济比较多元化。现代化进程使开放、包容的迪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极端思想的产生。

阿联酋是富裕国家,较好的经济状况维持了人民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使得迪拜本身的政局比较稳定,国家和社会治理水平较高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国内政局。

阿联酋的反恐措施行之有效,反恐法律十分严厉。法律严禁以宗教名义进行非法及恐怖活动,严禁以宗教名义进行刑罚,也严禁传播和煽动宗教矛盾乃至仇恨,资助宗教犯罪及恐怖活动将被监禁罚款,甚至判处死刑。迪拜的反恐机构强力而高效,城市里到处都安装了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

总体而言,迪拜的安全状况较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安全压力。但从旅游角度而言,去迪拜还是非常安全的。


安睿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恐怖主义?

中东恐怖主义为什么会产生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一词的界定,世界各国的阐释:

(1)《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和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

(2)英国学者哈利戴提出:“恐怖主义是指战争或内战以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个别暴力行为。”

(3)美国国务院的解释是:“由组织或代理人为了政治目的,有预谋地针对非战斗人员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通常这种行为是试图对他人产生影响”。

(4)

《美国法典》中的定义是:“恐怖主义”是指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并且针对非军事目标的,由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进行的暴力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影响社会公众。

(5)美国国防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为实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个人或财物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装力量或暴力,用以强制或胁迫政府及社会”。

(6)中国最近出版了一本《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书中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是恐怖主义。

这些都是典型的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共同点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非军事秩序内人员进行袭击!

这个什么意思呢?一国与一国有冲突,必须要进行国家层面军事对抗,而不能进行个人或组织的对敌对国家非战斗人员的袭击。这是一种主流的对现在恐怖主义定义的主要背景,当然不包括本国国内的反社会活动。

那么这就牵引出第二个问题,中东为什么会产生恐怖主义?

中东地区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的发源地,曾经也是世界上非常辉煌的存在。包括欧洲人鼓吹的希腊文明,那是原原本本抄袭巴比伦文明的结果。而抄了半天,结果也只是让希腊人从新时期时代打磨石器,转变为打磨根柱子,打磨个人,还是没有脱离打磨石头的命运

而希腊神话只不过是把巴比伦神话抄袭过来改个名字而已,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诺亚方舟,在巴比伦神话中叫乌特拿比什提姆方舟。还有一点就是欧洲的基督教是抄袭自犹太人的犹太教,而犹太人的犹太教又是起源于巴比伦的宗教。这也是欧洲圣经改来改去的一个原因,改的符合他们的观点利益,包括传给他们教义的犹太人都被黑了一把。

而阿拉伯人不仅在古代辉煌,在结束欧洲人从野蛮人到开化这一过程中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阿拉伯人曾经统治西班牙800年,修建了城市,把西拔牙从一个游牧的部落变成欧洲最发达,最有文化的一个区域。你可以想想欧洲其他的地方的人,处于的状态不亚于原始丛林里,拿着一杆标枪跳大神,还时不时的吃个人有人会说,还是阿拉伯人不行,统治了八百年,还没让西班牙人信仰伊斯兰教。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

阿拉伯人的宗教政策,那就是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强者的自信。

欧洲人那时是自卑的,近处的阿拉伯人比他们发达,远处的中华文明是他们不能企及的被统治了800年的西班牙人,终于在15世纪末打败了阿拉伯人,不仅给他们还给欧洲其它地方的人带来了自信。而由几个强盗发现的美洲大陆,惊奇的发现还有比他们更加落后的人,而后就揭开了几个世纪的强盗大掠夺行动。当然对于郑和下西洋有没有把造船技术传给腓尼基人这件事情还需要史学界考证。而正是这种掠夺,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回欧洲,让欧洲人能够不为生存而每天奔波,这也就为一部分人能够安心思考。会集了几大文明成果,终于在历史上脑袋一片空白,还处于白纸状态的欧洲人,迸发出了火花,所以才有了今天欧洲在各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科技文化成果。

而直到二战结束前,中东地区出现了历史大反转,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伊斯兰地区,变成了被殖民的命运,相较于他们统治欧洲,欧洲人更加野蛮,这就像暴发户所能做出的行为一样

。那么在工业革命时,中东没有跟上来,也许他真的是太老了,已经没有力气了;也许是过去太过辉煌而不能迅速做出反应。

而二战结束后,各种独立运动,中东地区出现了很多国家。而英国在退出中东时就给这个地方埋了一颗雷,那就是以色列。还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是中东这个地方有大量的石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东没有强大的国家来维持地区局势,那么你这个石油就会被别人惦记,这可不是一桶两桶油的事情,可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的地区

而因为石油,这也是中东多少年来处于战乱,各种问题频发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如果没有石油,以色列问题不会那么突出,宗教教派矛盾不会那么显眼。但是有了石油,那么企图捞好处的域外大国,就会在这内部不同矛盾间扩大矛盾,分化你,从而在这种没有整合力量情况下获取大量的好处。那么这个域外大国指的是谁呢?美国算一个,英国法国以及其它西方大国,都是这个域外大国里的一员,只不过美英法可能捞的好处更多一点。

那么自二战以来,美国英国及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政权的颠覆行动那就像喝水一样频繁,仅像叙利亚巴沙尔父亲上台前,叙利亚国内就被美英情报机构颠覆国三个政权,同样伊朗也被颠覆过。不能够符合西方利益的石油政策,以及不能够出卖国家利益的政权都是不符合西方的胃口的,既然你不符合那就换一个政权上来。这也是叙利亚和伊朗被美国视为肉中刺眼中钉的理由,而像伊拉克的萨达姆和利比亚的卡扎菲绝不是因为在国内杀了几个人,而被正义的推翻的。而当想要谋求深层利益时,是需要给大众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你会说阿富汗的塔利班也是被美国灭了的,这个怎么解释?你要知道当年是谁把阿富汗扶植起来的,是美国,塔利班本就是原教旨主义的一个组织。美国为了抵制苏联扩大势力范围的企图,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扶植起来这么一个组织。而当苏联退出阿富汗,塔利班接手阿富汗政权时,美国也没说话。那就又引出一个问题,从当年美国支持发展起来的塔利班缘何对美国进行攻击?为什么出生于沙特的富豪本拉登要放弃优越生活而攻击美国呢?

这就要说塔利班信奉的原教旨主义伊斯兰经,那就是要求人们回到过去哈里发统治时代的传统,按照伊斯兰经的要求去生活。塔利班的原教旨主义又有了极端化,认为非信仰伊斯兰教即异端。那么这个思想也是与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势弱有关,从弱势想要振奋人心,必须要蛊惑人我们的思想是最先进的,其他人都不是好鸟。而出身富豪的本拉登是基于对美国及西方的霸道作为,而进行的反抗,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志青年。就这样需要反抗,但必须有一个思想统一,那么这个原教旨主义就是一杆大旗。就这样拉开了反对美国及西方的大旗,结果就是被镇压美国一股脑的消灭了中东地区的几个反对势力,但是相对于基地组织,还有组织策划分工不同的是,目前阶段的恐怖袭击都是以独狼形式存在的。而这股恐怖行动,

又与美国及西方国内社会边缘人群有结合的趋势,像英国的一个舞女就义无反顾的奔赴中东参加恐怖活动;美国的一位离婚几次的某情在接触过伊斯兰宣传后表示像找到了归属感,然后加入。

说了这么多回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中东这么乱,为何迪拜没有遭受恐怖袭击

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中东这么乱和恐怖袭击没有关系不是恐怖袭击搞乱中东的,这也是上述的分析;

其次,恐怖袭击的定义更多为西方观点,而中东出现的袭击更多是教派矛盾所引发的暴力袭击,就像有个人对于处境不满反社会烧公交车这属于反社会暴力行为而不是恐怖主义。这一点要区别;

第三你这么问怎么都感觉是为美国和英国及西方社会开脱。不会是猴子派来的文化间谍吧!

如果回答迪拜为什么没有遭受恐怖袭击,就证明了中东那么乱是由恐怖袭击造成的,所以还是不回答,因为我不认为中东那么乱是由恐怖袭击造成的!


飞狐一刀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迪拜也是长期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生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首先,阿联酋自己并不是铁板一块,阿联酋本身就是由七个相当独立的酋长国组成的一个联合国家。其中最大最有名的两个就是阿布扎比和迪拜。直到2005年阿布扎比和迪拜之间才有定期的通勤客车。这个客观条件给恐怖组织的活动和扩散造成了很大困难,严密的“国境线”是最好的防范恐怖主义输入的盾牌

其次还是要肯定,阿联酋总体来说是中东比较积极走现代化路线的国家之一,其中又以迪拜为最。迪拜的收入只有6%来自石油,国际金融贸易和旅游才是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这也就造就了迪拜相对比较开放包容的文化。没有记错的话,迪拜是中东半岛上唯一一个允许多神教(印度教和锡克教)修建庙宇的地方。



但是,是不是说富裕的中东国家就一定能免受恐怖主义的侵扰呢?答案又是否定的,比如前两天惨遭毒手的科威特

这里就要说到一点,实际上中东各国和一些恐怖组织之间的关系是颇值得玩味的。即使是在逊尼派内部,他们和不同的恐怖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完全相同

比如说沙特,沙特的“恐怖主义黑名单”上仅仅只有9个组织的名字,其中却又包括了有一定争议的埃及穆兄会。像联合国承认的一些恐怖组织,比如前几年连续组织恐怖袭击的“东伊运”,在沙特就不是恐怖组织,可以合法活动。背后的原因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组织又不产生生产力,当然需要金主。

阿联酋对恐怖组织则警惕得多,阿联酋的恐怖主义名单上就有80多个非法组织,包括了“东伊运”这样的组织,所以阿联酋自身的反恐力度就是很大的。不过更有意思的是,穆兄会就不在阿联酋这个名单上了

然而科威特并没有这个政治实力和活动力。他是彻彻底底的TPLAC(tin-pot little arabian country)。

所以,背后的利益因素和政治博弈,也是很重要的。迪拜和阿联酋并不是什么白莲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