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熱,只是熱鬧?2018樓市下半場:更加趨冷

“你看到的熱,不一定是真的熱。”對於2018年中國房地產的上半場,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一言以蔽之。

你看到的熱,只是熱鬧?2018樓市下半場:更加趨冷

樓市只是“熱鬧”

缺乏升溫理由下半年市場趨冷

從成都一斑而窺全豹。

搖號搶房、中籤率個位數、6萬人搶千套房、買房隊伍綿延幾公里,甚至“帶50萬現金買不到房”的謠言,都在指向一個狂歡的房地產市場。成都二手房成交均價隨之直線上行,從2017年1月的10000元/平方米左右漲至2018年5月的16815元/平方米。

盛宴之下,成都房價已橫盤半年,實時成交價格下滑,先行的成交量已現萎縮。

貝殼研究院發佈《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顯示,成都二手房5月份成交量不足千套,同比下降17%。與2017年3月份近8000套的成交量呈天地之別,與今年3月份約4000套的成交量相比,也足顯市場冷淡。

宴席未散,人心已遠!這是“人才引進政策效果在邊際減弱,管制型繁榮持續性難支。”許小樂表示,人才引進、限價、搖號政策造成的需求釋放是短期的,而在房貸利率上行態勢下,市場自發調節,熱度往往會正常回落。成都自2016年10月以來經歷的四輪房地產市場調控,也有效遏制了部分投資性需求。

連續9個月下跌後迎來升溫的北京,觸底反彈希望一現之後,6月份重新步入下滑通道。

  • 北京鏈家二手房6月成交量環比下滑22.6%,成交均價環比下滑0.4%,宣告上半年行情難續。同現變化的還有新增客源量、房源量的減少,進一步顯示市場走弱。

與成都不同,北京此輪樓市“目前北京房貸槓桿率約在30%左右,購房需求並非由居民加槓桿撬動,是自然平穩的釋放。”許小樂說,但是需求的釋放也由於一季度銀行放款寬鬆、學區房政策調整提前換房節奏等因素,需求在集中釋放之後,市場仍將回歸供求均衡線。

除此之外,支撐上半年北京樓市行情的購房貸款利率,也在5月份重新回至5.4%高位。2017年3月份以來,北京購買首套房貸款利率穩步走高,從4.6%左右直線上升至2017年9月的5.4%,高位維持4個月之後,在2018年1月出現下滑至5.2%,吻合北京二手房企穩回升行情。

你看到的熱,只是熱鬧?2018樓市下半場:更加趨冷

全國範圍來看,鏈家交易監測的16個城市數據顯示,2018年前5月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增長21.8%,不同城市間出現漲跌互現的分化趨勢。其中,北京、深圳等前期調控力度大的城市市場在平穩修復;濟南、武漢、南京等城市房價走勢平穩;西安、瀋陽、重慶等政策環境相對寬鬆的弱二線市場則相對活躍;上海、成都等前期調控徹底或經歷多輪加碼城市市場出現降溫。

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虛假繁榮”,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熱鬧”,整體市場仍以“穩”為主,甚至出現“穩中有落”態勢。許小樂表示,下半年樓市政策仍將偏緊,去庫存政策將會宣告終結、多城市可能跟進禁止企業購房的補漏洞行為、人才引進政策與購房資質相脫鉤、限價政策可能逐步退出;加之首套房貸款利率可能上行背景,房地產市場沒有大幅升溫理由,市場將更為趨冷。

去庫存政策到頭

新增庫存或成難題

相比正常的“市場”冷熱,更為嚴峻的是樓市面臨再去“庫存”難題。

2015年國家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自此掀開一輪從一線城市傳導至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再接棒的樓市熱潮,這波蜂擁而起的購房潮切實化解了樓市高企的庫存風險。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2月起,全國商品房去化週期直線走低。

“去庫存政策基本已經宣佈結束了”。許小樂分析,2017年全國房產庫存就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落,處於相對合理的區間,去庫存政策應該終結,且目前這個時點的退出實際上已經稍顯滯後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也撰文指出,房地產市場的特點決定了去庫存政策只能是短期的權宜之計,不宜長期使用。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應該逐步退出,包括以去庫存為初衷的棚戶區改造貨幣化政策。

2015年,中國棚戶區改造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幣安置並重轉向貨幣安置優先。2015年至2017年全國棚戶區改造年均開工量一躍至600萬套以上水平;央行發行PSL激增,2018年前5月PSL新增4371億,相比去年同期多增1424億元,創歷史新高。

相應的,2018年5月,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2514元/平方米,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均價同比增幅達到11.8%。另外,三四線城市5月土地出讓金1654億元,環比增加66%,成交樓面均價、土地平均溢價率等增長率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

近期有消息稱,國開行內部正在重新梳理授信白名單,強化業務風險管理,不少尚未審批通過的新增棚改項目被暫停,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也將受控制。雖難以甄別,但面對棚改貨幣化的“走樣”發展,收緊趨勢可能也在所難免。

轟轟烈烈的開始面臨的是難以剎車的難堪。由於一二線城市受到管控,不少開發商將佈局重點放在三四線城市,土地購置、新開工、新投資都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原本處於人口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在棚改貨幣化褪去之後,投資、投機性需求迎來裸泳,新增的庫存又輪迴至此前境況。

三四線城市需求難以獲得長期支持,行政性手段帶來的供求關係扭曲,將對未來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的傷害。

短期效應帶來的供需錯配,可能對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屋成交量和成交量價造成負面影響。許小樂稱,三四年以來一直在進行樓市去庫存,現在面對三四線城市可能出現的庫存增加風險,接下來三四年是不是又要去庫存?

對此,你又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