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金殿公园:位于昆明城东约七公里的鸣凤山(俗名鹦鹉山)上,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也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刚进大门,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鹦鹉春深:意为一年四季春季盎然,曾是昆明八景之一。据史料记载:清初藩王吴三桂退据云南时在原环翠宫基址上建造了太和宫,宫殿横梁上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郡王吴三桂敬筑”的字样。整个构造,十分壮丽,碧瓦飞檐,四角系铃,风来铁马叮咚,铿然有声。因宫殿全部是铜制的,所以又称“金殿”或“铜瓦寺”。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这个地方很好找,我导航坐公交直接就到了大门外,大门气势磅礴,周边的石墙顺山延伸,整座山都被包围在里面。好了带上几瓶水,准备爬山吧。现在是淡季期,但爬山的人还是挺多的,看下面收费标准,价格比较亲民。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整个爬山过程不需要多长时间,最多半小时,当然有车的可以直接开车到山顶哦,没车的你也可以坐吊索,但我觉得旅游嘛,何必如此匆忙,行走在百年的小道上,能够给我更多的想象和体会。

经过天门,就算真正进入金殿景区了,卖小吃的沿路的两旁而设,当然还有卖香的小贩还会积极挡住你的去路,辛勤的想你推销他们的香和纸,嘴里还不忘念着烧香拜佛吉利的话语。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石碑上残缺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个道观的来历: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金殿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茶花更是驰名中外,金殿茶花园有数千盆茶花,茶花又名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其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因此云南被称为山茶的故乡。每到冬末春初,茶花吐艳盛开,现在是盛夏,进入茶花园,吸引我的并不是千盆茶花,现在的茶花和在旁边的普通草木无异,唯一的区别就是那悉数可见的花盆和上面清晰的吊牌。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这一座座铜亭相间而立,四周残缺的门窗和历经几百年风雨被洗刷后尽显斑驳的铜柱,让人顿感悲凉,惋惜,历史的趣味也就在此,能给予你无限的想象力,去猜测,去推敲,去追溯,去感受!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金殿文物馆也就在茶花园内,遗憾不能一睹“冲冠一怒为红颜”云南王吴三桂和美人陈圆圆的风采了。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圆圆曲》是清初诗人吴梅村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是清诗中享有最高声誉的七言歌行。写于1651年(辛卯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在作者由明入清后八年。诗所写的历史背景是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而以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欢离合构成全诗的叙事情节。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这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战刀。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像这样的百年以上的花木随处可见,待她花开时愿能睹其芬芳。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最后陈述:金殿公园堪称是一座古代冶钢艺术陈列馆。殿内有铜铸的七星剑,小钢亭、殿前竖有七星旗。园内"明钟楼"上悬挂着一口大铜钟。此外,还有铜铸的金犴等等。大铜钟铸于明代永乐二十一年。它高2.2米,口径周长6.7米,壁厚15厘米,重约14吨,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是昆明现存最大的铜钟。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1432年所铸,至今已有579年的历史。起初,它置于昆明城南丽门西面的宣化楼。多年前拆除城楼时,移至古金殿幢公园,后又移到这里,并拨款于1984年完成修建了这座钟楼。它是鸣凤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眺的理想之地。

相传,当日铸钟,困难重重。这时,恰有一位技艺高超的神异工匠来到昆明。在他指点下冶钢灌模,终于铸成这口巨钟。试敲钟那天,工匠辞行回去,行前他嘱咐敲钟人:"你们要在估摸我走到百里之外时,才可敲钟。"谁知敲钟人等待不及,工匠才走了20里左右便敲钟,结果钟声只能传至20里,否则,便可传至百里之外。

此次略感遗憾的是没拍下“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

看下面一张地图,错综复杂,我只游走了一些历史韵味较重的地方,只占了整个风景区的一半面积,要想游完走遍,五个小时走不完,而且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你想去的地方,标注指示不明显,我只有原路返回,可写可拍的地方太多了,这篇文章我感觉写得有点长了,但愿能给想了解或想去的人一点参考和帮助。

昆明金殿: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我登此山为睹陈圆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