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机迎来强势反弹!

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

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1、7月5日早晨,美的集团发布公告,更正回购股份预案,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由“上限8000万股”更正为“不低于8000万股”。

面对市场的剧烈起伏和公司股价的不断下跌,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回购股份的计划,从绝对金额看,口气最大的要数4日晚刚披露的美的集团回购计划——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4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此前,一个月不到,美的集团股价已经下挫24%!

2、本周以来,多家主流保险机构相继开始加仓A股,每家买入的资金规模普遍在几十亿左右,总共掏出的真金白银超过百亿元,仓位因此也上升不少。

这其中,就不乏前些年屡次成功高位逃顶、又逢低抄底的险企。善于看长期、看趋势的保险公司,此时看到的是战略配置机会。“如果要说逻辑的话,那就是经过连续超调,风险已充分体现在股价当中,因此在恐慌之余不妨逆向思考。”

在险资看来,目前从整个市场来看,市场已接近底部区域,若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机会大于风险,市场已进入价值投资的战略配置区间。

……

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把握好下半年投资的大格局

7月4日,A股再度大幅下跌。

个人认为,股市自身的估值、监管层的政策,都已经相继见底,唯等市场心态“见底”,才能真正企稳。

目前,已经出现大资金、外资相继“增加对A股的布局、或跟踪”,而作为“风向标”的产业资本,也已经开始“增持、回购”相关股份

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至于未来的机会在哪,个人仍然认为,创业板、成长股已经呈现出足够的“弹性”:虽然下跌时跌幅相对更加明显,但反弹时力度也是最强的。而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

这是下半年投资布局要把握的大格局——

第一,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明显

尽管近期市场整体走势不甚理想,但

涨停个股数量却不减反增。过去8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日均涨停板家数达62家。在此之前,两市今年以来的日均涨停家数仅为44家。

梳理发现,活跃资金紧紧围绕三条热点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目前表现为领涨龙头的轮动接力;

第二条主线是前期超跌股,其中以部分前期闪崩股的表现最为突出;

第三条主线是汇率波动受益概念,这些公司最大特征就是出口收入占比较高。

……

第二,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这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

除了舆论维稳,主力资金的动向也颇值得玩味:A股主力机构在A股估值逼近新低的时候,仍然保持“稳定”:不完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市场大幅下跌,但5只带有“平准”基金属性的“郭嘉队基金”并没有被赎回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对A股的兴趣也就在A股持续下跌,呈现出“价值”的时候“逐步走高”——

《证券日报》消息称,海外机构6月份调研52家A股公司,有7只股投资评级获提升

而更重要的是,产业资本已经发出明确信号:迎接反弹

1、统计显示,今年以来313家公司耗资135亿回购股票金额创历史新高

6月21日以来,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频现,已有精达股份、嘉化能源、海印股份等51家公司推出股份回购计划。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13家A股公司实施405次股份回购,耗资135亿元,回购金额超过去年全年

上一次回购高潮是在2016年,287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9亿元实施回购。

近来,众多大型上市地产商纷纷大手笔回购股票——

近期,中国恒大、碧桂园、龙湖地产、奥园地产,龙光地产、金茂控股、禹洲地产、中骏置业等房企都(主要是在香港市场)展开了股票回购。

也就在众多地产商纷纷选择回购之后,又有新的上市公司加入了这一波股票回购潮。

7月4日,美的集团公告称拟在未来一年以不超过40亿元的金额回购股票。

另有广汇汽车拟以2亿元-4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7元/股。

……

2、大股东的“增持”也在进行:截至6月28日,上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74家公司重要股东对其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合计增持590.62亿元,其中,青岛海尔、国投电力、中铁工业、辽宁成大和三棵树等5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资金均超10亿元,显示出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6月至今的产业资本增减持数据再次发出买入信号,(并且是剔除了股权质押自救增持后的数据),显示成长股迎来底部布局的契机。

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

时隔一个季度,经历了4、5月的蛰伏后,产业资本增减持的数据再次发出信号。

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机迎来强势反弹!

如上图所示,一旦我们发现了产业资本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比例出现明显提升,要么是一轮大行情启动的先兆,要么是市场企稳反弹的一个重要信号。

天风证券将股权质押面临爆仓的公司发生的自救式增持进行了剔除,结果显示:6月至今,发生增持的成长风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为股权质押接近平仓线或者预警线而发生增持的一共28家,占比20%左右。如果将次剔除,发现6月产业资本增持/减持的比例仍然出现了明显提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

领先指标提示我们买入的契机,但最终成长风格的持续性,还取决于基本面的情况。7月15日是全部创业板公司中报预告强制披露的截止日,目前大家对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仍然存在不少忧虑。但历史经验多少可以作为一点参考——

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机迎来强势反弹!

第一,历史上,正常情况下,创业板指内生增长稳定在23%左右的中枢。主要稳定贡献的在于计算机、传媒、贡献波动比较大的是电子、医药、环保。

第二,最终创业板指整体增速取决于外延并购的程度。例如13年外延并购并不多,对整体盈利增速贡献在5%左右,而14-15年外延进入高峰期,贡献达到15-17%,但是17年外延并购又被限制,仅贡献了8%。

第三,12-13年与17-18年的情况十分类似。12和17年由于股价跌得非常多,公司对于股价几乎没有太多诉求,导致大量公司在经营状况没有发生恶化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减值和费用的提前计提,(12和17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大幅回落,但经常性经营指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不但没有恶化反而都在改善),做低利润基数、提前释放压力,原因在于13和18年都是解禁减持的高峰期,公司有动力把报表和业绩正常化。

第四,整个创业板公司有207次收购案例的业绩承诺在18年结束,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根据以往经验,业绩承诺结束的第一年,被收购标的利润往往有超过30%的下滑,原因在公司把利润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内,把减值和费用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后,导致业绩承诺结束后,业绩青黄不接。但好在这207次收购案例,在2017年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有40%的公司都没有去完成业绩承诺,而是选择提前释放减值和费用的压力。所以

2018年,这些被收购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第五,最终结论: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回升到23%、外延并购贡献10%、外延并购后遗症拖累5%,增速整体水平回升到接近30%,下半年相对沪深300回落而言业绩趋势更占优。

①18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长回升到23%的历史中枢。

②外延并购贡献程度虽然无法回到14-15年的顶峰,但是较17年边际改善,贡献10%左右。

③假设207个被收购标的业绩在2018年(业绩承诺结束第一年)全部下滑30%,对创业板指盈利向下拉动5%。

总结

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机迎来强势反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