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2006年,甯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成為當年中國電影的一匹黑馬。自此,“甯浩”這個名字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最初他只是一個來自小地方的懷揣著導演夢想的年輕人,沒有財力沒有背景,想要進軍電影界著實不易。然而他成功了,在中國電影這個環境中站穩了腳跟。甯浩說,他能有今天,萬分感謝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瘋狂的石頭》電影結束字幕出現的時候,“出品人”一欄顯示的是劉德華的名字。在《瘋狂的賽車》結束後,有鳴謝之類的,第一位鳴謝的人也是劉德華。當年劉德華拿出一千多萬支持了一個名為“亞洲新星導”的計劃,投資給新導演,鼓勵他們拍電影。甯浩的《瘋狂的石頭》就是拿著劉德華給的300萬開拍的。無疑也是華仔投資最成功的一次。拍《石頭》時有人問劉德華:你鼓勵新導演拍電影,有沒有想到也許導演會紅,可你作為投資人卻會賠錢?劉德華當時的回答是:我有想過會賠錢,不過無所謂,接幾個廣告就好了。

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可以說劉德華的那300萬改變了甯浩的一生。於是在2018年,甯浩正式啟動“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意在扶持新人導演,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生力量。於是,我們在今年的7月份看到了《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好電影。導演文牧野也和當年的甯浩一樣是個極有才華卻無處施展的人。甯浩最初在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大受感動,計劃開拍。但他又想了想,覺得這樣的好劇本應該讓更適合、更懂得變現情感的人去拍。他選中了文牧野。而新人導演文牧野也確實沒有讓甯浩和觀眾失望。電影上映僅僅幾天時間,豆瓣評論人數已經高達6萬,評分高達9.0分。各大公眾號紛紛推送周邊相關,甚至包括央視新聞。

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很多人都說,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我不是藥神》了。在扶持新導演這件事情上,甯浩和劉德華一樣很少會考慮自己的得失,他只是希望年輕導演有可以讓他們發揮才華的空間,中國電影可以出現越來越多的好作品,從而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的良性循環。

如果沒有劉德華當年的300萬,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不是藥神》

我認為中國電影正是缺少華仔和甯浩這樣的人,真心實意地想要為中國電影做點什麼。

中國電影從來不缺娛樂至死的“爆米花”快餐式電影,同樣不缺少“想要表達些什麼”的創作者。但是真正缺少的是,同時具有社會性、娛樂性、靈魂性的好電影。不得不說,《我不是藥神》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