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要发兵征讨爪哇?

于无声处34

元朝为什么要发兵征讨爪哇?其实元朝征讨爪哇和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有贸易、结盟和“中央王朝”的面子等几方面的原因。


元初的国际形势

桃花石杂谈在之前的很多回答里都已经提到过,元朝的建立其实是宣告了蒙古帝国的解体,所以其实元朝建立之后,在陆地上是面临着比较险恶的国际环境的。

首先是当时元朝的几个邻国,即蒙古四大汗国中,除了远在西亚、同为托雷家族建立的伊儿汗国向元朝效忠之外,其它三个汗国,即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对元朝持敌对态度。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汗更是从公元1270年前后开始就持续对元朝用兵,不断入侵元朝所控制的新疆东部和蒙古本部地区,所以元朝的陆地上的军事压力始终很大。

元朝和伊儿汗国之间被其它三大汗国阻隔,只能通过海路联络

而元朝为缓解来自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军事压力,就必需联络远在西亚的伊儿汗国,让伊儿汗国在窝阔台和察合台两汗国的西境对其进行牵制,同时伊儿汗国也始终面临埃及马穆路克王朝和金帐汗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也迫切需要元朝的支援。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元朝和伊儿汗国在陆地上被金帐、窝阔台和察合台三大汗国隔开,很难通过陆路直接联系。因此就必需通过海路和伊儿汗国进行沟通。

而要通过海路与金帐汗国直接联系,就只能走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这时候爪哇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公元1284年,忽必烈派维吾尔航海家亦黑迷失从泉州出发前往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像后来的郑和一样很快引来了南洋10国的归顺,而元朝也很快向位于今天越南中部的占城国派驻军队,以确保南洋航线的畅通。但在此时,南洋的政治形势却发生大变。

爪哇王国崛起

从公元1280年前后开始,在南洋航路中拥有重要地位的爪哇王国,在其国王克尔塔纳加腊的率领下呈现出崛起的态势。他们先后吞并周边大量小国,并远征苏门答腊,灭亡了中国的传统藩属三佛齐国,高峰时将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均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中,克尔塔纳加腊更是自称“万王之王”。

爪哇王国鼎盛时期几乎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周边

而爪哇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周边地区之后,通过掌控香料贸易获利颇丰,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对元朝不再有任何依赖,因此对元朝的海上贸易和与伊儿汗国之间的沟通产生了重大威胁。

而忽必烈得知当地的情形之后感到不安,因此在公元1289年派特使孟琪出使爪哇,进行招抚。但克尔塔纳加腊不但拒绝招抚,而且将孟琪的耳朵割掉,并在其脸上用烙铁印字,还在将其递解出境期间对其大肆辱骂。

克尔塔纳加腊的举动彻底击怒了忽必烈,使他下决心讨伐爪哇,重新夺回马六甲海峡周边的主动权。但在次年,占城国却也驱逐了元朝的驻军,使元军出征时间推迟,也使其南征的难度加大。不过忽必烈决心己定,还是组建了主要由北方汉军和南方新附汉军组成的约两万军队,由史弼、高兴和亦黑迷失三人率领,在公元1292年出师南征。

元军南征爪哇路线图

而此次出征,其实忽必烈的目的也并非要占领爪哇,而只是要收服爪哇,使其称臣,解除其对马六甲航线的威胁,因此在出征之前忽必烈对三名将领说:

卿等至爪哇,明告其国军民,朝廷初与爪哇通使往来交好,后刺诏使孟右丞之面,以此进讨。

意思是让他们到爪哇之后要向当地人说明本来元廷是想和爪哇友好交往的,但爪哇国把孟琪右丞脸上刺字,所以才来惩罚。而元军抵达之前,爪哇国却已经先行发生了政变,将孟琪刺字的克尔塔纳加腊被杀,他的驸马土罕必阇耶被迫向新君效忠,但却暗中联络元军,表示愿意作元军的内应,元军舰队在公元1293年农历二月抵达爪哇。

元军战船“封舟”

舰队抵达之后,元军在前期战斗中比较顺利,在内应的接应下杀敌5000余人,缴获了价值5000多万两银子的战利品。但不久后土罕必阇耶却趁元军不备反水,元军促不及防,损失惨重,只得放弃所有战利品仓皇撤退。南征爪哇以失败告终。


元军回师之后,忽必烈虽然不甘心失败,想再组建十万人的大军再次南征,但却在一年之后去世,再次南征的计划搁置。


桃花石杂谈

忽必烈之所以派兵征讨爪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主要原因:

忽必烈本人“嗜利黩武”的性格推动,在他的内心里总有超越自己祖先功业的需求,这种“冲动”一直到他的晚年从未停止过,而且海外贸易为元朝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其对外征战也是为了扩大垄断这宗利益。

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灭亡南宋,基本上平定江南地区。在平定南宋的过程中,使元朝掌握了原来南宋的海上船舶和航路,为其征伐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创造了条件。

也就在刚刚平定江南的至元十五年,忽必烈就有遣使诏谕东南亚各国,准备向海外扩展势力想法。

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藩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次年,元朝正式将计划付诸实施,遣使诏谕东南亚各国,在这个时候占城、爪哇等国与元朝建立了联系。但是,元朝很显然并不满足单纯的建立贸易联系,而是要让东南亚国家彻底臣服,这个野心是非常明显的。就比如说对安南进行逼迫,要其执行臣服“六事”,就是所谓的“君长入朝、子弟入质、编民数、出军役、输赋税、置达鲁花赤”,这就是很明显的征服企图。

四年,复下诏谕以六事曰:“凡亲附之国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数、出军役,输纳赋税,仍置达鲁花赤统之。”


对于爪哇,忽必烈确实是有长期驻兵的打算的,有将爪哇变成海外辖区的宏伟计划。在给征伐军将领史弼、高兴、亦黑迷失的诏谕中这种企图就表现出来了。

汝等至爪哇,当遣使来报。汝等留彼,其余小国即当自服,可遣招徕之。彼若纳款,皆汝等之力也。


直接原因就比较简单,爪哇并不服气,而且对元朝使者进行了非常出格的举动,让忽必烈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不能不打了。

至元十八年十一月,就在元朝与爪哇建立关系的两年后,忽必烈要爪哇君主亲自来朝见以表示臣服(看看元朝要求安南做的事,这个步骤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壬午,诏谕爪哇国主,使亲来觐。


但是,这个要求被爪哇拒绝。于是,又在十九年和二十三年遣使入谕,均无果而返。终于,在至元二十六年,爪哇国王葛达那加剌将元朝使臣孟祺黥面而归,忽必烈决定以此为由讨伐爪哇。

后遣孟祺持诏往,国王刺其面遣归,帝怒,决意伐之。


于是,就在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命史弼、高兴等率军2万讨伐爪哇。第二年二月军队到达爪哇。此时爪哇国王被邻过葛郎国所杀,于是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阇耶携带着图籍和户口向元军投降并求救。于是史弼就相信了他的请求,率兵攻击葛郎国,迫使其国投降,但是土罕必阇赤的投降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利用元军攻击葛郎国。其恢复元气后,就开始攻击元军,元军且战且退,损失三千人返回国内。忽必烈十分震怒,但由于损失不大,杖责史弼等人作罢。

但忽必烈并不甘心,在至元三十年,他又想派刘国杰率兵十万征讨爪哇。在与刘国杰的对话中,忽必烈将他扩张之心暴露的很明显,他一直在为征服爪哇的失败耿耿于怀。但最后终于因为元世祖的逝世,征服计划没有成行。

世祖召见国杰,曰:“爪哇得而复失,卿盍为朕一行。”对曰:“爪哇指末物,安南掌中物也,臣请为陛下取之。”帝曰:“此事如痒在心,非爬搔所及,卿言深合吾意。”议兴兵十万。

以上就是元朝发兵征讨爪哇的原因以及经过。


论史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当早熟的民族——当世界还是一片蛮荒之时中华文明已然相当辉煌灿烂,因此古代中国在经历早期扩张奠定了基本疆域后就转而以中原本土为重而对周边四方采取一种怀柔远人的的政策,一般来说古代中国主动对外扩张的行为是比较罕见的。元朝的特殊性在于:这个王朝既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是一个仿行汉法汉制建立的中原式王朝。事实上在蒙古其他四大汗国中对忽必烈仿行汉法汉制是相当的意见的,忽必烈甚至不得不因此同窝阔台汗国兵戎相见。

在忽必烈身上同时兼具蒙古人传统的扩张征服基因和中原王朝“天朝上国”的礼仪观念:无论是作为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孙这一身份,又或者是继承了中原正统的元朝皇帝这一身份都要求忽必烈开创不世之功:一则压服他的兄弟们认可自己仿照汉制建元称帝的行为;二则迫使中原臣民认可蒙古入主中原并继承正统的客观现实。那么什么样的不世之功能达到他的目的呢?在他看来:功业莫过于开疆拓土——毕竟他身上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当然在忽必烈看来:对外扩张征服也不一定非要诉诸武力不可,自认为继承了中原正统的他也开始试图通过对外遣使宣谕来恢复中原王朝同周边邻国历史上传统的册封朝贡体系。

事实上对爪哇的军事行动只是元朝对外军事行动之一:同一时期元朝曾对高丽、日本、越南、占城、蒲甘等国都采取过军事行动。在采取军事行动前元朝一般都会先遣使宣谕,甚至在战争爆发后元朝也采取文武并用的策略,不过除高丽外其他军事行动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尽管当时的蒙古人战力彪悍,然而已然达到了自己扩张的极限,随着战线的延长对元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高丽毕竟位于东北方向,距离蒙古本部并不十分遥远,然而像越南、占城、蒲甘这些南方丛林国家和日本、爪哇这样的海洋国家和蒙古人以前面临的对手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他们从没和这样的国家作战的经验。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元朝征讨爪哇跟征讨日本,安南一个道理,忽必烈都想将这些地区变成元朝的海外辖区。元朝征讨爪哇是在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二月,忽必烈任命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三人并为福建省平章政事,率领两万大军远征爪哇。出征前,忽必烈对上述三人交待一旦平定,将此两万人长期驻扎在爪哇,将爪哇变成元朝的海外辖区。通过忽必烈对三人的交待我们可以得知,这次军事行动是以获得领土为目标,而不是原来蒙古统治者常有的以劫掠财物为主。

当年十二月,元朝正式从泉州启程,并于第二年二月到达爪哇北岸。亦黑迷失先率官军五百余人前往招降。史弼接着领大军分批上岸,扎营伐木,打造登陆需要的大量小舟。这时,爪哇国王被相邻的葛朗国主所杀,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阇耶也被葛朗军打败。土罕必阇耶听说元军已登陆爪哇,因此决定借元军之力击败葛朗后继而复国。他将爪哇的户口和图籍上交史弼,投降元军,并向元军求救。史弼轻信了土罕必阇耶的投降,并出兵帮助他打败了葛郎。葛朗被击败后,土罕必阇耶立即将元军的使者和官员全部杀害,然后纠集武装向元军攻击。

元军的最后失败并不是因为这次土罕必阇耶的叛降,虽然遭到挫折,但以元军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将爪哇收和囊中的,但是因为史弼和高兴都是北方人,他与率领下的兵马同样都不愿意长期驻守爪哇。因此正好借土罕必阇耶的叛降就且战且退,最后完全撤离了爪哇,忽必烈的征服爪哇之旅也就就此谢幕。

征伐爪哇的元军返回国内后,忽必烈非常恼火,一度想重罚史弼等将。但好在损失不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历史的小学生

原题意为元朝出兵南洋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带,属于渡海作战。以往敝人只知元代一百六十年左右历史。但今天看来准备严重不足!为何未从今缅甸方向进军,谋印度洋,或许胜算更多!看来古人地理学识不足。再爪哇国内讧,几方面的情况不明,胜而无利!为其所乘。对方实力派乃诈降,至狐假虎威,乃反败为胜。可鉴可叹!





用户杨晋级

因为他是元朝啊!

他为什么要打南宋

为什么打大理

为什么打日本

为什么打越南

为什么…

因为他是元朝横扫欧亚大陆,血管里流淌着征服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