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羊瘪”是一道古老的美食,它是饥饿岁月里的充饥食物,又是一种神奇的汤药。它的名字难听,它的样子难看,但它却朴素成了美食中的神话般经典。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被称为神奇汤药的美食——“羊瘪”

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大石山区里,活跃着一种肉用山羊品种——黑山羊。

当地人对羊是有着无限的感情的,因为山羊是供神的最大祭品,更是餐桌上最尊贵的美味。逢年过节,无羊不成宴,但“吃羊要吃瘪,无瘪便无羊”。千百年来,用本地方言说成“羊瘪”的这道美食,或者说是一种神汤,它一直流行在民间。宰羊了,主人给你端上一碗“羊瘪”,你一定是他尊贵的客人;如果吃不到“羊瘪”,你不仅遗憾,还会失落。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神奇美食“羊瘪”和它的伴侣

一碗“羊瘪”,一道民间美食能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主要是它成了民间待客之道和民间礼仪的载体,同时又是民间传说中的“百草药”,在缺医少药的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治病所需的药物和他们果腹所需的食物一样,都得依靠大自然。

在深山里,阳光是干净的,风是干净;山上的百草在阳光下自然成长,它们的一切是原始的干净;依靠山上百草生存的黑山羊,它们的呼吸也是最自然的干净。这一切,造就了它们一个容纳百草的肠胃,而祖先们的智慧,则发现这个肠胃的百草总有一种能降服人类身上的某种病,于是,“羊瘪”能治百病的说法和做法便自然流传开来。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羊瘪”能治百病

在民族饮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的今天,“羊瘪”这道民间美食,它穿着绿色的外套,已悄悄来到熙熙攘攘的城市。只不过,它改了俗土的“羊瘪”这个乡间小名,以“百草药汤”的美名寻找到了新的时代空间。

“羊瘪”的食材全部来自羊小肠,最核心的部分当属肠内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即山羊在山上所吃的百草在肠内经过胃酸、酵母的灭菌和发酵后形成的产物。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羊瘪”的食材全部来自羊小肠

在所有记忆里,宰羊的日子,关于羊的美食烹饪,一定是从“羊瘪”开始的。

取下那串新鲜的黑山羊小肠,沥干水。不要让羊肠碰到任何的料子,不要让羊肠经历任何的腌制过程。它从原始走来,它馈赠给人类的一直是自然的纯真,原始的美妙。

在小矮灶里生起火,让曾经为山羊提供过绿叶的树枝燃烧起来。用火唤醒一个山弄的早晨,用火开始点燃山里一个隆重日子的激情。

在小矮灶上架着祖传的老铁锅,烧干水,炼羊油。炼出一定的油量,捞出油渣,放入整副羊肠。火慢慢地燃烧,它以最文雅的姿态,传递着恰到好处的热量,让老铁锅里的羊肠得到实在的熬炼。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用慢火慢煎羊肠

火传递的热量是均匀的,羊肠边上的油脂,慢慢冒出来,越冒越冒多,逐渐形成了熬炼羊肠的最佳环境。

在慢火的温度里,与铁锅接触的羊肠开始开始焦黄,散发出整个山弄都熟悉的气味。这种气味往往是一种预告,它告诉人们——今天是个隆重的日子;它也预约着亲朋好友们的味蕾;它甚至给第一次来的客人指明方向。

可以给羊肠翻个身了——用铲子小心翼翼地将焦黄的一面翻上来,尽量保持羊肠的完整。火继续着它的舞蹈,羊肠散发出愈来愈浓厚的味儿。封闭的羊肠道里的山间百草,伴随着肠道里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这是山上百草降服病魔前最后的煎熬。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把羊肠水份煎干,两面煎成焦黄色。

大半个上午,羊肠两面煎黄,有些地方爆裂,肠内的百草药从裂口流出,在铁锅的热度里成熟,发出已永远停留在山里人嗅觉中的味道。

当羊肠所有水份蒸发掉,整个山弄所有的味蕾都被激活的时候,往煎羊肠的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和盐巴。火的热情不减,它用尽生命的力量,去熬制一锅神奇的百草汤。

在加热过程中,用剪刀将羊肠剪碎。不用刀切,而用剪子剪,大概是因为剪的过程里有一剪一剪的仪式感,更有充满在整个过程里享受与期待。这种有仪式感的过程,让一个活动更有生机与活力,让人更难以忘怀。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用剪刀剪碎羊肠

当整锅汤沸腾起来,神奇的百草汤便大功告成。把汤舀到小碗里,什么佐料都不需要,最多撒上几粒屋前种的葱花,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食便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就以这样的姿态,走过千百年,走进并根植在人们的记忆里。

名字最难听,样子最难看,为何这道山间神汤在民间美食中最受青睐

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食——百草药汤

如今,山间“羊瘪”虽然有城市的高大上名字——“百草药汤”“美容长寿汤”,但它同样以那最自然、最朴素的原始形象,去链接山村与城市,去实现人们返璞归真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