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決戰上演「飛毛腿」,王近山用「馬拉松」調虎離山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打響,宿縣的黃百韜軍團被中野華野團團圍住,而徐州的黃維軍團卻在千里之外的伏牛山,一時難以回援。

淮海決戰上演“飛毛腿”,王近山用“馬拉松”調虎離山

圖:國軍依靠鐵路轉運兵力

淮海戰役,起初是劉帥與白崇禧的博弈。

1948年10月,老蔣不得不再次重用“小諸葛”白崇禧。白崇禧不負重望,以徐州為首,津浦路至南京為腰,沿長江至武漢延伸到漢水白河流域為尾,擺出了一條“長蛇陣”。他這條長蛇陣很是奇妙,充分利用淮海地區交通便利,國軍機動性強的特點,企圖首尾相應,擊其尾則首至,擊其首則尾至,擊其腰則首尾至

面對小諸葛的排名佈陣,劉帥見招拆招,定出了一個“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置其死地”的“牽牛破陣法”。

淮海決戰上演“飛毛腿”,王近山用“馬拉松”調虎離山

即,派出幾個縱隊把敵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牽制在豫西南,使其不能東顧,尤其讓它們不能捲到即將舉行的徐州大戰中。這樣就可達到“擊其首而尾巴顧不上”的戰略目的。

“牽牛”的任務,主要由王近山的6縱和陳賡的2縱執行。劉伯承向王近山交代:“沒有我的命令,敵人追你,就是打你,也不能往東帶,只能往西牽,牽得越遠越好。”

6縱一動,敵黃維12兵團就像嗅出了肥肉飄香的饞狗,跟著攆上來了。王近山率著6縱只管走,黃維使勁追,而“王瘋子”有時也停下來,與黃軍“打”上半天,結果卻“力不從心”,又繼續“竄逃”。

這刺激得黃維越追越緊……連綿秋雨中,黃維也不想追,但在東北失利的老蔣急於打幾個勝仗振奮士氣,對於脫離抱團的6縱,當然是見獵心喜。

也就在此時,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東突然圍殲了黃百韜的7兵團,黃百韜叫苦不迭,“小諸葛”這才陡然明白:黃維緊緊咬住王近山這個破釣鉤,中了劉伯承的調虎離山之計!

淮海決戰上演“飛毛腿”,王近山用“馬拉松”調虎離山

這一下把老蔣氣了個半死,他惡聲惡氣地勒令黃維迅速東援,3天內解徐州之圍。黃維轉過身來,一臉絕望:茫茫中原,東進之路千里迢迢,就是“飛毛腿”,日夜不吃不喝飛跑,也需要趕上十天半個月呀!

何況這20多日“猛追殘匪”,上上下下已追得人仰馬翻,腿都快斷了!3天哪裡趕得到?但老蔣已發怒,於是全兵團在黃維的急令下又調轉頭,向東撒腿增援。

11月3日,正當6縱追殲由南陽向南撤逃的敵王凌雲部時,劉伯承電令王近山:“不管王凌雲,即追黃維兵團。”

淮海決戰上演“飛毛腿”,王近山用“馬拉松”調虎離山

圖:淮海戰役前指

王近山接到命令後,不顧連日下雨,道路泥濘難行,帶著部隊向東進行平行追擊。經過10多天的“特級馬拉松賽跑”,他們竟然跑在黃維兵團的前頭趕到了渦陽。

黃維率領12兵團向徐州增援,一路是撒腿奔跑,跑得上下怨爹罵娘,但當他們急忙忙趕到蒙城附近時,在南坪集遭到了阻擊,一追擊,結果又被誘入中原野戰軍在澮河、渦河地區佈設的“口袋”裡。戰役順利進入第二階段。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兵說軍迷裝”,總有你喜歡的軍旅用品。有情懷,還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