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礽第二次被废掉的真正策划人是谁?

居源月颖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看似是他自己作死,实际上是邬先生在背后操纵了一切。

在推举新太子的风波后,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他看清了大部分官员都心向八爷,自己的太子之位坐得并不安稳,因此想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正好这个时候被八爷九爷抛弃的任伯安找上门来,两人一拍即合。

原来,任伯安在吏部任主事时,曾经专名挖掘各位官员的隐私,编成一部《百官行述》。有了这部书在手,就握住了百官的把柄,可以要挟他们。

太子想得到这部《百官行述》,于是便写了一封密信给任伯安,愿意以放出任伯安妻弟刘八女为条件,换取这部书。太子还是太幼稚了,这么秘密的事怎么能留下文字证据呢?正是这封信,成为他日后被废的导火索。

胤礽拉拢十三爷胤祥去放刘八女,于是胤祥与四爷胤禛、邬先生定下了先放后抓的策略,派年羹尧剿灭了刘八女和任伯安的老巢——江夏镇。此举不仅让胤禛得到了《百官行述》,也让他意外地得到了太子密信。

胤禛当众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却偷偷藏下了太子密信。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准备时机成熟再把信揭露出来,好扳倒太子,自己上位。

不料,四爷府的高福却在酒醉之后,向八爷府管家泄露了这封信的存在。于是太子密信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假如太子知道胤禛私藏了这封信,就会明白胤禛对自己有异心,胤禛将腹背受敌,他装出的无心皇位的假象也会被立刻揭穿。

于是邬先生在没同胤禛商量的情况下,将太子密信交给了高福,高福交给了八爷,并由十四爷寄给了康熙。

康熙一见此信,便知道太子在拉帮结派,图谋不轨,扰乱朝纲,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允许的事情。于是康熙将信寄给胤礽,逼他谋反,在名正言顺地二废太子。

到最后一刻,胤礽还以为自己是被八爷胤禩阴了,认为胤禛是老实人。实际上,导演二废太子这出戏的,正是胤禛和他的谋士邬先生。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

”,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梦露居士

根据《雍正王朝》的情节,康熙两废胤礽都属逼不得已。

第一次废胤礽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废了胤礽之后,重新复盘了一遍当晚情形。张廷玉担忧和明确指出“太子手谕”可能有假。提醒了康熙废储之后的若干麻烦。


(这封信最早落在了老十三手里)

然而太子的所作所为,却又都是麻绳提豆腐。这让康熙产生了复立太子的念头。

结果朝堂出了联名保奏八王胤禩的事情。令康熙怒火中烧,并将牵头的佟国维清算了。

然而麻烦却还在。胤礽被废过一次,这就使得其他皇子蠢蠢欲动,看到希望了。所以“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且还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刑部冤狱的查核是倒灶的开始。

而彻底撬动胤礽只需要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那封太子给任伯安的信。


(就是这封胤礽跟任伯安要《百官行述》的信)

照道理,这封信表面按照四爷胤禛的意思早该销毁了。但是有一个多心的人将他留下来了。这人自以为聪明。于是让那个犯了错误的坎儿把信交给了八爷胤禩的管家。这就是一把刀啊!一把可以彻底断送胤礽的刀。


(就喜欢看老八抖机灵)

然而八爷胤禩吃了太多次亏,他终于聪明了一把,把这封信交给了老十四胤禵,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你来做白手套。得罪人的事你来,受益的事我来。


(又一个聪明人登场了)

可是八爷胤禩可能是《雍正王朝》里最傻的一个角色了吧?一个图里琛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他的前途给整没了,他却还在耍小聪明,抖机灵。用康熙的话,老十四也开始学会动脑子了,老十四把那封信寄过去不置一词。意思也很明确,有些事情我知道了,那不能瞒您皇父大人,然而此事我不宜说长道短,毕竟事关太子,皇父你自己圣心裁断吧。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傻了吧唧替八哥出头了。

而那个“递刀”的人叫邬思道。他会是真正粉幕后推手么?

要知道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只不过是一个负责解说“帝王心术”的角色。所以看似他有为,然而他所有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掌握在另一个人手中,他想当这个白手套,其实也是没资格的。


(信其实就是老四故意留下来的,目的很明确)

其实留下那封信,四爷胤禛会不知道?邬思道让坎儿把信转交给八爷的人,胤禛会不知道?当然知道,不但知道,他还让官家把坎儿灭了口。不但留了这一手,另外还有一手叫郑春华。

所以看似幕后推手是邬思道的一个刻意行为,然而实际统盘全局的真正推手是胤禛也。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很有意思。下面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躲在黑暗之中,精心策划这起太子第二次被废事件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要说胤礽的第二次被废,必须从第一次开始说起。

一、

老实说,从一开始的黄河泛滥,赈灾事件起,太子胤礽掌管户部,不仅没有主动表现出身为太子要为国请命的意愿,反而将赈灾救民的重担推卸给了老四胤禛。

康熙爷就对自己这个曾经寄予厚望,悉心教导的太子渐渐的不满意了。

到了后来的太子行为不检点,勾搭上了老爹的妃子郑春华。

再到后来国库空虚,康熙让老四做一个“孤臣”,负责追缴互不欠款。

这个吃力不讨好,又得罪人的活儿,是老四的幕僚邬思道让老四主动接下的。

为什么?因为邬思道明白,这事儿是真正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事儿做好了,康熙爷高兴了,皇位就更有希望了。为了皇位,得罪了几个大臣算得了什么。

钱最后还是筹到了,却揪出了国库空虚,最大的债主——太子胤礽。

在以上几点中,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奉行“不争”的老四胤禛,在先后完成了赈灾,追讨互不欠款两件事上,表现了很强的个人能力和为国请命的意愿,逐渐得到了康熙爷的赏识。反观太子,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拖欠国家公款,行为不检,勾搭皇上妃子,所作所为无非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是不配当太子的,也不配做大清王朝的统治者。

虽然康熙爷对太子很是失望,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在父亲的眼里,始终还是个孩子。而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康熙对此事的太子,还是下不了决心废掉。

直到十四爷胤禵伪造了太子的手迹,暗中写了一封调兵手令,给康熙爷造成了一种太子欲起兵逼宫的假象,这触怒了康熙爷的底线,于是太子第一次被废除。

在这个过程中,老八又干了什么呢?

老八其实表现的和太子相比,算不上太煞笔,但也没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二、

康熙爷废了太子之后,点燃了各路势力的希望,开始蠢蠢欲动的向着太子的宝座发起了攻击。

首先就是康熙手下的大臣佟国维,佟氏一族早在清军入关之前,便身居高位,代代封侯。无非仗着的便是找到了一个大靠山。

现如今,康熙爷年纪大了,太子又被废了,此时对他们来说,揣摩圣上的旨意,拥立一个新太子则直接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命运。

自信的佟国维,以为猜中了康熙爷的想法,联合朝中的大臣,联名上书拥立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看着厚厚一沓的奏折,康熙爷怒从心起。以佟国维身为大臣,结党营私为由,革了他的职。

为了杜绝暗流涌动的势力,再加上康熙爷得知了太子手谕是伪造的,于是太子复立。


三、

太子是可怜的,一直笼罩在康熙爷的光环之下,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照这个趋势看,他仍将有很长一段时间。

刑部冤狱的昭世,预示着太子地位的又一次危机。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四胤禛已经在策划起太子的第二次被废了。

起先,老四和老八一起,都自告奋勇的表示愿意查明刑部冤狱的真相。康熙爷看到了,内心很是欣慰。毕竟还有两个儿子,能想到为父皇分忧啊!

论演技,老四绝对是实力派。

在向康熙爷看到自己的孝心和为国请命的决心以后,胤禛当晚又煞费苦心的把自己弄成了流感病症,表示自己的有心无力的遗憾心情。

此时被蒙在鼓励的除了康熙爷,还有邬思道。

自以为胜利的老八,其实也是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扳倒太子。

为了扳倒太子,老八胤禩做了两件事,正是这两件事,造成了太子的第二次被废,同时也使自己彻底与太子之位无缘。

那两件事呢?

一、诱导肖国兴检举太子胤礽,这是太子被废的直接原因。可惜了,后来肖国兴在康熙爷面前翻供,供出了太子的阴谋。

二、太子写给江夏镇任伯安的密信,无意被老四得到。按道理来说,作为太子党的支持者,老四理应早早地烧掉它,最终却没有。

老四也明白,这封信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的扳倒太子。

随后的老四,利用了邬思道的一石三鸟之计,假借高福之手,将这封信送到了老八胤禩的手上。

聪明的老八,也开窍了,让老十四胤禵交给皇上。意思很明显,得罪人的事儿你做,坐享其成的事儿我来做。

老十四倒也聪明,只把信给了康熙爷,什么也没说,也不方便说。

康熙爷,你自己看着办吧。



一直奉行“不争”的老四胤禛,其实从他决定藏起那封密信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

除了保留那封迷信,老四胤禛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和太子偷情的郑春华暗中藏了起来。可以说,做的两手准备。针对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

高福在邬思道的授意下,完成了自己的这一布局,最后却惨遭毒杀。太子被废,老八与太子之位无缘,只有老四子在暗中偷着乐啊。



文/奇点历史

雍正王朝,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男人版最燃的宫斗剧,没有之一。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请同仁们指正。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交流和学习。


奇点历史

电视剧里面,真正策划人是邬思道。雍正其实也有搞倒太子的想法,但是一直都下不了这个决心。邬思道替他代劳了……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导演就已经暗示了邬思道会帮雍正搞倒太子。



当时满朝文武都在拥戴老八当储君,康熙为了搅混水,把老十三给放了。回到家的老十三很正经问雍正,你就不能出来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吗?雍正听了这话,当时懵逼了。再看邬思道的表情,眼睛珠子都亮了。

邬思道潜台词仿佛是在说,我等的就是十三爷的这句话……


在赞同老十三的话后,邬思道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就是现在还不要去争皇位,应该先多干点实事,让康熙看到雍正的才干。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急。

也就说,现在争太子,还不是时候。

按照邬思道的猜测,康熙显然是气急败坏的情况下废掉太子的,对废太子的后果完全没有预想。所以康熙多半还是会复立太子,这个时候不争太子的虚位,让雍正和老十三各自上折子保太子,可以争取到康熙对他们的信任。

后来果如邬思道的预想,康熙对老四和老十三很满意,而老八则失去了争储的机会。

但是,保太子只是为了争皇位。太子一旦复立了,就要想办法再把太子搞下去。而且这一次搞倒太子不能心软,要把他彻底搞死。



后来百官行述的事情,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落到了雍正的手上。老十三让雍正烧掉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亲笔信,雍正以保护老十三为借口拒绝了。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实际上隐藏的理由是,雍正深知这封信是扳倒太子的重器,这是自己重要的机会,一旦烧掉了,就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只不过雍正没有下定决心,还在犹豫中。

邬思道人精一个,他能看不懂雍正到底在想什么?恰巧又听说高福跟老八的门人在私下里有联系,便将计就计,把信偷偷的给了老八。

老八拿到信,自然会急于送给康熙。

说到这里,电视剧里又有一个细节。

老八拿到信之后并没有自己呈送康熙,而是让老十四交给康熙。这说明,老八变精明了。上一次争皇位,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让老十四出头,如果康熙追究太子,他是最大的受益人。如何康熙不追究太子,受责罚的也是老十四,与他无关……



再看雍正这边,当得知太子的信被偷后,雍正的心态很是值得玩味。

雍正对潜邸的大和尚说:『自己近日来,一闭上眼睛,就看到大山大河扑面而来,无穷烦恼。』

所谓的大山、大河,代指大清的江山。雍正说闭上眼,大山大河就扑面而来,即寓意心中早已有扳倒太子,争储的念头。只不过他一直把这种念头隐藏在心里,不敢拿出来示人。

PS:这并非本人的过度解读。因为《雍正王朝》这部剧的情节非常紧凑,导演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在高福偷信之后,拍这么一段与前后剧情没有联系的“心理治疗”的戏份。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雍正也想争储。只不过就他在犹豫,或许他认为时机还未到吧。而邬思道则没有犹豫,下手非常狠,也没有事先告诉雍正。结果害死了高福。


说到这里,又有一个细节。高福死亡的时间很值得玩味……

按常理来说,高福偷信,雍正应该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家里出了叛徒,以免后患,应该是直接处理的。但是雍正没有这么干,而是选择先等一下,稳住老八和邬思道。让他们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等到太子被逼谋反后,雍正受康熙的皇命去监视和捉拿太子之前。确认了高福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了,在除掉高福。

试想一下,太子谋反,而康熙不在京城。平叛的重担全压在雍正和老十四身上,在形势如此危及的情况下,雍正竟然还能抽出时间去除掉高福。何等心机啊……

所以,要说是谁策划了太子第二次被废,邬思道肯定排第一,雍正能排第二。老八只不过是被邬思道当枪使了,而老十四又是老八的挡箭牌。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太子。他要是不给雍正留把柄,也就不存在被废的前提了。


Mer86

从《雍正王朝》剧情看;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绝对不是偶然的,自从再次复立以来连他的重要支持者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都对他不冷不热的。

趁着康熙帝南巡之机老十三阿哥胤祥出调兵符派年羹尧把“江夏镇”给剿了,说是抓朝廷要犯任伯安及刘八女,可回来又在雍亲王府当众烧毁了剿来的四大箱太子朝思暮想的“百官行述”,他们哪里知道,太子爷曾经与那任伯安有书信往来,谈的就是百官行述一事,十有八九这封信就在老十三阿哥手里,这可是要他命的信件。


太子与任伯安的信

一个堂堂的大清国储君与一个微末小吏为什么有书信往来,又是害怕什么,又在与他交易什么?

这任伯安在吏部任主事的时候记载了几百个朝廷官员的行踪劣迹,以此要挟这些官员为他办事,所以叫“百官行述”,太子想得到它。

任伯安原本是九阿哥胤塘的门人,八阿哥胤禩的财神爷,自打买卖人命大案被八阿哥胤禩给耍了一把以后,想改换门庭,所以与太子胤礽有了“书信往来”。

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信的确在四阿哥雍亲王胤禛手里,老十三胤祥几次说把这封信销毁了,可四哥说留着有用,什么用,当时胤祥不明白,现在胤祥懂了;这封信就是能把太子胤礽打入十八层地狱的炸弹!


十三阿哥胤祥第一次受太子胤礽牵连被康熙帝看管了一些日子,在放出来在雍亲王府喝酒的时候,邬思道先生也在场,十三阿哥胤祥就对四哥说过;四哥,你怎么就不能争做太子呢?

四哥胤禛听了左右而言它,邬思道也只是笑而不答,胤祥哪里知道,此时的四哥雍亲王胤禛已经暗流涌动,为这个自己争太子继承人在铺路,在运筹着!

从邬思道那里得知高福死了,原因是高福“盗走了那封太子胤礽勾搭任伯安”的私信,送给了八阿哥胤禩,这下麻烦了,把柄落在了八爷党手里。

我的个人分析:

雍亲王胤禛四哥是故意把太子胤礽的私信放给了高福转给八爷党,通过八爷党把太子胤礽逼向绝路,然后由康熙帝再次彻底废掉太子,此乃“借刀杀人”之计,雍亲王胤禛这一着恐怕连邬思道都被蒙蔽了,所以;高福的突然死亡不是偶然的。


八阿哥胤禩真的按照雍亲王胤禛的步骤下棋,由十四阿哥胤禵把太子胤礽这封与任伯安勾搭的信件转到了南巡的康熙帝手里!

雍亲王胤禛的这一步棋实在高明,即躲开了自己的小人之名,又“一石三鸟”的让康熙老皇帝、太子胤礽、八爷党三者互相厮杀,雍亲王坐在家里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这 就是太子胤礽的这封信让康熙帝对太子胤礽采取了行动,逼迫太子胤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要挟持康熙,他的造反被康熙拿下,彻底的废黜了太子并永远禁锢。


由雍亲王胤禛导演的这场大戏,康熙帝回京后在朝堂上是感激八阿哥胤禩呢,还是更加感觉到八爷党的可怕?

我想:以康熙帝的睿智不会糊涂到底吧? 归根结底,无论如何判断,仔细分析,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废黜,幕后的最大推手就是雍亲王胤禛!可见通过这部剧彰显了雍亲王的暗藏不露,关键时刻做事果敢、借力打力的帝王权数无人能及。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胤礽第二次被废的原因,是秘密策划逼康熙提前退位。

这次被废,不像第一次一夜回到解放前,从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一年,一个策划了两年,一个盯梢了两年。

最终,胳膊没能拧过大腿,胤礽的太子党满盘皆输一败涂地。



有人说,这次被废是老四策划的。

这明显不合理,老四在朝廷一直以孤臣自居,这才屡屡被康熙重用和信赖,他不会为了别人去趟浑水。

有人说,这次被废是老八策划的。

那就更说不通了,太子造反并非没有成功的机会,作为太子的死对头,老八凭什么参与策划,又凭什么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有人说,这次被废是康熙策划的。

这也是无稽之谈,为了废个太子,康熙安排人盯了两年的梢,这也太费劲了吧,而且,这也不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情。



真正的策划人,是已经被康熙处死的索额图,而推动者和执行人正是索额图的儿子们。

其胤礽党羽、凡系畏威附合者,皆从宽不究外,将索额图之子格尔芬、阿尔吉善暨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俱立行正法。杜默臣、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著充发盛京。此事关系天下万民、甚属紧要。乘朕身体康健,定此大事。著将胤礽即行拘执。

上面引用了废太子诏书中的一段话,说明太子党的骨干力量,就是索额图遗党,所以康熙对这一批人都是立行正法。而其他畏威附合的,就发配盛京。



康熙二废太子虽然情非得已,但是他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清算了之前四大辅政大臣中最后一个家族。昔日首辅索尼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呢?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军缘鑫播客

谢 相邀!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的策划者看似老八胤禩,其实真正的幕后推手另有其人!

他不出手而已,一出手就是致命一击!

如果胤礽和郑春华的私情康熙可以放过,但“百官行述”就让康熙不能忍了,为什么?

老子还没死,你一个大清国的储君和一个芝麻小吏发生了交易,你想干什么?

这是康熙最愤怒的地方!

胤礽被再次立为太子后,他就已经从胤禛和胤祥的态度上感觉到了地位的不稳。他很清楚,自己的几个弟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为了自己太子之位的稳固,他需要原吏部主事任伯安手上的一份朝廷官员的劣迹记录,这就是“百官行述”。有了它,胤礽就能要挟百官。

所以任伯安在遭到老八党的抛弃后决定改换门庭,投靠储君胤礽。

二人一拍即合,但偏偏留下了致命的书信往来。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以后,这些文字的证据(包括“百官行述”)都落在了雍亲王胤禛手里,却被门人高福盗走并送给了老八胤禩(除了“百官行述”被胤禛烧了)。

“那封太子胤礽勾结任伯安的私信”成了老八胤禩打击太子的最厉害武器,被老十四胤禵透露给了康熙,促使了胤礽第二次被废!

老八胤禩为太子之位再次空虚而跃跃欲试,却不知道的是他成了他人的一把刀而已!

这个人就是雍亲王胤禛,真正的谋略高手!

胤禛的这一招“瞒天过海”连鬼才邬思道都被蒙蔽了,直到高福的死才让他明白过来,老四不简单!

老四胤禛故意将胤礽的私信由高福偷出送给老八,而老八为保留自己的贤名,由老十四胤禵将信交到了康熙手中,促使康熙彻底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当然暴露了老八党的实力!


好一招“借刀杀人”,好一招“一箭三雕”,胤禛不愧是权谋高手!

胤禛这一出手,不仅维护了自己孤臣的形象,又获取了百官的好感(烧了“百官行述”),最后坐看康熙、胤礽、胤禩三方的决斗,收取渔翁之利!

一人主导了太子第二次被废,难怪相通了的鬼才邬思道在胤禛登基后要跑呢,不跑命就没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太子二次被废的真正策划人当然是康熙本人了:

雍正王朝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宫庭戏,里面全是斗心斗智,这种戏对导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很多内心的东西很难用电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很巧妙的安排了邬思道这个角色,通过他向观众讲解康熙的帝王心术。而太子二次被废前,邬先生就说了,太子掌管刑部多年,里面的腐败已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康熙此次彻查刑部,且不安排太子本人来查,这摆明了是要收拾他。不过康熙最后把那封要命的信交还给太子,是想最后给他一次机会,但是太子没有把握好。这样看来也不能完全说是康熙策划的本次太子被废,他的本意应该是对太子失德很失望,想给他敲个警钟,只是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何先生168747443

要说真正的策划人,是康熙自己,上面有一句话,已经被废过的太子,是不可能成为皇上的了。主要还是太子无能,对于几个弟弟,他摆不平,手段不够,另外也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一切以国事为重。这样的太子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就已经放弃了,复立只是迫不得已而已,也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其他的,老四,老八等人只不过是各种手段而已。真正把控全局的是康熙本人。


well65

墙倒众人推。所有的皇子都想推翻太子自己上位,而康熙复立太子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康熙需要一个更能服众的废掉太子的理由,八爷党和邬思道各自运作,把关键证据交给了康熙,最终促成了太子二次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