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漢高祖劉邦的故事

只有當一個偉大的人物真正消失,你才真的能明白,他為你擋住了怎樣的風雨。公元前210年的李斯,不知道心裡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後人認為,他毀掉了秦朝,趙高是個死閹黨,禍害朝廷的鍋背的最多的就是閹黨,然後是權臣,權臣裡還有一派獨樹一幟的外戚,大概是因為至聖先師不喜歡讓皇帝背鍋?所以,他的學說,他的家族,千年以降,榮寵之極。其實想了想,我始終認為李斯是個小人物,是個很差勁的秦相,但是秦始皇,是個很強的君王,理由很簡單,只是一年,一年絕對改變不了秦王朝的絕對力量,但是,李斯成功的讓秦王朝這個從孝公開始未曾停下的戰車,轟然倒塌,最可憐的就是,他連大秦的最後一縷烽煙都沒看到,失敗成這個樣子的一國宰輔,好大一個笑話。

大風起兮——漢高祖劉邦的故事

可能是我學識淺薄,除了反駁逐客令(這架吵的,文采奕奕的),大概最有名又不太有名的就是,焚書坑儒這招是他支的(有可信度,因為秦始皇自身對諸子百家能有什麼敵意,他怕人罵?),再就是,矯詔殺扶蘇蒙恬,從歷史來看,雖然秦朝滅亡是公元前207年的事兒,但是,從扶蘇和蒙恬死了的那一刻,秦朝的國運就已經終結,其實什麼叫國運,皇帝這個大地主和跟他共同主持工作的小地主之間的感情契約,當這個契約無比脆弱的時候,一個國家便已經風雨飄搖,何況,新的用人方(胡亥)還不學無術窮奢極欲?

很多人不懂,當年六國攻弱秦,赤地千里流血漂櫓都攻不下的函谷關,怎麼就突然間被陳勝這個連正規軍事理論都沒學過的軍盲攻破了,其實,沒那麼複雜,手握兵器,需要技巧,也需要理由,古人把這個叫做哀兵必勝,以前有人寫兵書,總結了挺多的軍隊類型,當初六國攻秦,秦那麼弱小,至少,沒那麼強大,但是沒輸,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不怕死的,不但不怕死,還在爭一口氣,為什麼呢,身後就是他們的家人,他們今天逃了,明天,看著自己的妻兒父母被六國屠戮麼?所以他們不怕死,哪怕,可能只是讓自己的親人多活一天,而六國呢,他們要的太多,金銀財帛,戰功地位,這些,是要活著的,六國彼此之間又有各種各樣的算盤,怎麼贏?所以,戰國時期,崤函之固,固若金湯,讓六國絕望。但是到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呢,自己身後的,是一個怎樣的主君?茫茫天下,我們要抗住多少人,才能守住這座城,而這座城後面,是誰?一個殺了我們的戰友,敬愛的蒙恬將軍的劊子手,一個殺了長兄篡位不算,窮奢極欲弄得天下大亂的白痴,我守什麼守?造成這一切的李斯,好一個法家大才。如果不是章邯橫空出世,秦王朝應該在函谷關被攻破那一刻就亡了吧?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劉邦也在努力的吞併自己的老家(陳勝吳廣讓大秦這隻紙老虎的虛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六國真正的豺狼們,當然毫不猶豫的露出自己的獠牙,現在不出來,以後也就不用出來了),留給同樣沒什麼背景(至少沒有深厚背景)的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劉邦只是沒想到,搶肉吃的豺狼來的這麼快,劉邦算得上第一批起義的,江湖上講究按資排輩兒,可是吧,朝堂之上,講的是實力,和六國貴族比起來,劉邦太過弱小,弱小到了,他早期最看好的雍齒,毫不猶豫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背叛。

人在第一次被背叛的時候通常是憤怒的,無論是被朋友還是女朋友,如果這個朋友恰巧還手握一座軍事要塞(在沛郡是的)和自己的精銳部隊,這個憤怒就該是槍斃前女友級別的了;俗話說得好,在哪兒跌倒,就再哪兒趴著不動,劉邦不信這個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劉邦,從來不記仇,因為有仇當場就報了,恩,於是劉邦這次跌了個狗吃屎,當然,這不怪他,有著封侯拜相夢想的雍齒不是看著或者成為秦王朝最後一絲餘暉的政府軍,雍齒帶著準貴族的心態居高臨下的嘲諷劉邦:回去吧,呂雉等你回家吃飯。劉邦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但是,誰讓自己這會兒沒本事呢,本事可以暫時沒有,飯一天都不能不吃,劉邦回家了。

飯可以吃,場子不能不找回來,雍齒能做的,我為什麼不能做,那些舊貴族看不起我的眼神我可以忍,但你雍齒,跟我混的,不可以,要是我的小弟都學你,我這大哥還用不用當?章邯帶著驪山刑徒挽狂瀾於既倒的時候,劉邦一門心思的在想辦法收拾雍齒(收拾不了,自己就可以在這場逐鹿遊戲裡捲鋪蓋滾蛋了),幾經周折(這些故事可能史記裡更精彩,但是,一般來說,採信漢書足夠了),劉邦終於在暫時的上司項梁的幫助下報了一箭之仇收回了豐城(我大楚搶你魏國的地盤還是需要理由的,雖然,咱搶劉邦的地盤,他還得感激涕零)。屈辱也好,威風也罷,劉邦總算在群雄逐鹿這張桌子上找到了一席之地,打打點點之後,名頭大小不論,大家也算是知道了有劉邦這一號人物。

這些打打點點很快就送給了劉邦一份滔天富貴,也讓他差點命喪黃泉。這位未來的真龍天子,在此時此刻,依然還只是草莽龍蛇;洗刷了雍齒帶給自己的心理陰影后最初的那段日子裡,劉邦的老大是項梁,項梁名義上的老大是楚懷王,章邯正作為大秦最後一位名將大殺四方,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發生的劇情是什麼呢,不想當傀儡的楚懷王,不會久居人下的沛公,歷史性的一拍即合,暗通款曲,“懷王真是一代明主啊”“沛公真是個忠臣啊”。

當然,項梁還在的時候,這種惺惺相惜其實沒什麼用,劉邦還是那個連豐城都攻不下的廢物,懷王還是那個項梁扔個硬幣砸到的懷王,可惜後來,項梁戰死了,死在了章邯手上,隋朝不論質量高低還有本隋書,秦朝嚴格來說沒有自己的正史,而太史公連個列傳都沒給他章邯,所以,我們只能用一個個其他的本紀列傳來反推這位在我眼裡,至少是秦朝最後一位大將的章邯的風采,我不認為項梁死的很光彩,當然,我也不認為項羽死的很光彩,光彩這個詞常常是屬於勝利者的,死的很光彩的失敗者文天祥,實在是少數,我承認這是我個人的苛刻。

公元前207年是故事無比豐富的一年,這一年的有些故事,可能無法用史書上的正邏輯去看,當然,要麼是歷史上的許多次故事之後有些資料遺失了,要麼,就是被刻意忽略了,我們從章邯打敗了項梁講起,章邯認為楚軍就沒有威脅了不成立,實際上,諸侯軍,項家軍才是正規軍最會打仗是沒有問題的,項梁死於被偷襲,楚軍遠沒有傷筋動骨,哪兒來的沒有威脅?所以真相更可能是什麼?秦這邊,章邯功高蓋主,導致了趙高胡亥不得不捏著鼻子跟王離做了一筆買賣,這筆買賣的結果是,章邯時不時就被自己人給賣了,不論是跟項梁的一打就跑,還是後來所謂的圍攻鉅鹿,從章邯缺乏對大軍的控制權,戰爭的決策權來看,就會更加合理。而楚懷王這邊呢?項梁死了,楚懷王奪權,不給項羽攻打咸陽的機會,逼著他去解鉅鹿之圍,有趣的是,軍權還交給宋義,這個宋義還按兵不動,章邯項羽,秦朝最能打的和反王裡最能打的,都被畫地為牢。於是,不是鉅鹿之戰獲勝了項羽才反,而是當項羽殺了宋玉拿回屬於自己叔叔的東西的時候,他項羽和楚懷王就已經註定只有一個人能站著看到某一天的夕陽。項羽去打鉅鹿,其實,最開始是整個的收割起義軍,不但擴充了自己的軍力,六國後裔這個遮羞布,既然楚懷王和我已經勢不兩立,那就撕掉吧。然後就是保證自己不會被兩面夾擊,放著秦不打打楚懷王,道義上說不過去,更何況,章邯失去軍隊控制權,王離並沒那麼熟悉戰爭,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正史想盤的通順就不那麼光彩的鉅鹿之戰誕生了。

劉邦成長了,仗也打的很快,他不會不明白,從項羽殺了宋玉整合了其他義軍的那一刻,項羽如果贏了,他劉邦就只有兩個選擇,1.繼續認項羽這個爸爸,當一個諸侯,然後,戰戰兢兢的活著。2.先打敗自己面前的秦朝守軍,再打敗曾經高高在上的那個項家。如果項羽輸了,恩,假如我打下了咸陽,王離和章邯到底誰會站在我面前?假如我沒打下咸陽?還跑得掉麼?不知道,無論如何,我都要儘快,項羽、章邯、王離,他們沒有人會等我的。於是他繞過了現在已經很難啃的函谷關,給了同樣難啃的宛城守官他想要的,一路上,只要投降,就是一場富貴,拒絕了趙高,讓趙高死於子嬰之手,於是,他走進了那個,或許他自己都不奢求自己能走進的,咸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