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組團赴長三角地區考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6月24日至29日,河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凱旋、副主任蔡斌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相關機構負責人,赴長三角地區考察學習溼地保護與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鄉村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特色村莊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全面推動該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七一前夕,考察組一行參觀了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瞻仰南湖紅船,追溯紅色記憶,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黨性教育。通過近距離感受革命先輩的奮鬥歷程,全體黨員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曲折,革命創業之艱辛,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職,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河津發展貢獻力量。

考察期間,胡凱旋一行先後來到杭州西溪溼地,桐廬縣城南鎮環溪村、荻浦村、城市規劃館,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靈峰街道大竹園村,江寧區雲水澗文化展示中心、龍鄉雙範民宿群、黃龍峴村等地,認真調研瞭解,深入交流研討。

杭州西溪溼地設置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建設生物修復池和溼地生態觀賞區,是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桐廬縣以景區的理念規劃全縣,以景點的要求建設鄉村,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覆蓋全縣、惠及全民,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內涵。環溪村開展生活汙水治理,實施歷史建築綜合保護工程,深入挖掘“愛蓮”文化,讓農村變成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村民宜居幸福的美麗家園。

荻浦村秉承鄉村原有生態,修繕利用古建築,挖掘傳承古文化,發展古村落產業,把美麗資源變為美麗經濟。安吉縣是全國美麗鄉村發源地,以綠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生態產業體系。天荒坪鎮餘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該村科學佈局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提升人居生態環境,發展休閒旅遊經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超前規劃村莊經營方向,大力建設特色小鎮,挖掘農耕文化資源,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經濟,打造了一個集品質人居、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江寧區採取政府企業主導經營的方式,通過規劃引領和統籌,全面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形成了具有江寧特色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模式。雲水澗文化展示中心以當地自然風貌和民間聚落傳統為基礎,建設鄉村會議中心、集裝箱酒店、文化展示等多元化休閒旅遊農業,培育了一批更高品質的美麗鄉村特色產品。龍鄉雙範民宿文化群依託周邊生態資源,引進社會資本,建設高端民宿,帶動了特色農產品銷售及生態旅遊產業發展。黃龍峴村著力修復自然環境,深度發掘當地茶文化內涵,開發特色農業,實現了環境增優、資源增值、農民增收。

考察組一路走一路看,一邊聽一邊問,對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協調發展的城鄉面貌、優越的人居環境多次稱讚。大家表示,通過考察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學習了經驗,感觸頗深,收穫很多。該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龍門村黨委書記原貴生說:“要積極借鑑先進經驗,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快老村莊改造步伐,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挖掘文化旅遊潛力,努力把龍門村打造成為全市生態建設的示範村和品牌村。”南桑峪村支部書記王國清說:“通過考察進一步深化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下一步,我們要大力改善人居環境,美化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

胡凱旋指出,考察組成員要認真學習借鑑長三角地區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總結,切實把考察成果轉化為發展思路和有效辦法;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監督重點,實施正確有效監督,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促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推進;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組織代表圍繞環境整治、文旅融合、生態環保等開展視察調研,不斷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