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人民币汇改的前因后果之“前因”

2015年8月11日上午开市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上突然挂出关于优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机制的声明,声明发布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即出现1.9%的调整,调整幅度非常之大。四个交易日人民币累计贬值约2.93%,央行称此为“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偏差校正基本完成”。

原中间价是在开市前由一级做市商向中国外汇中心报价,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加权平均形成的价格。但该报价是黑箱,大家不知道具体根据什么报价。而现在的报价相对透明,主要是由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综合考虑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和外汇供求情况来确定中间价。这一举措降低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以8.11为分界点,外汇形势出现较大变化。以往我国贸易大量顺差,资本大量流入(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94年汇改之前,外汇储备仅212亿美元,至2014年6月达到最高3.99万亿美元。但自此之后,我国出现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出,外汇储备开始持续减少。

8.11之前外汇储备的减少主要是基本面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国内经济下行导致资本流出。首先是下行导致在中国的投资回报降低,投资风险溢价上升,从而造成资本流出;其次是下行导致相关金融风险暴露,比如房地产、银行不良资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问题以及股市剧烈震荡,重新评估金融风险之后造成资本流出;而为了稳增长,国家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力度,从而带来市场预期和人民币供求关系的变化。

二、外部美元走强导致资本流出。首先是贸易渠道,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带来影响,尤其2015年中国出口持续负增长,表明人民币预期高估。而中国的通缩压力亦表明人民币高估;其次是金融渠道,美元利息低,人民币单边升值使得企业、老百姓将手里的美元换成人民币进行理财,而随着美元走强和加息预期,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加快人民币偿还,企业和老百姓又开始保留甚至购买美元,进行外汇理财,造成外汇分流和偿债压力;最后是信心渠道,美元走强一般会伴随新兴市场国际收支危机,如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造成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导致资本流出。

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调整,使整个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更有利于长期稳定,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

8.11人民币汇改的前因后果之“前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