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了一片會流黃水的小疙瘩?不要怕,看看這個藥的大作用

夏天是各種瘡瘍溼疹的易發季,其中有一種粟米大小的小瘡大家應該見過:略透明,先癢後痛,搔抓破潰後流出黃水,並且在身上蔓延生長,有礙觀瞻。

這就是典型的溼熱誘發的浸淫瘡啦!此病多發,但是是個紙老虎,有一物專克ta!一起來看正文吧——


黃連粉(《金匱要略》)

身上起了一片會流黃水的小疙瘩?不要怕,看看這個藥的大作用

[原文]浸淫瘡[1],黃連粉[2]主之。方未見。 (金匱金瘡:8)

註釋:

[1] 浸淫瘡:指浸淫漫延流注之瘡瘍。

[2] 黃連粉: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一·辨瘀血吐衄下血瘡癰病脈證並治》雲:“黃連粉方:黃連十分,甘草十分。右二味,搗為末,飲服方寸匕,並粉其瘡上。”

【貼心小編注】:漢製藥量換算:四分等於一兩;一方寸匕折6~9g。

[功效配伍]

黃連粉清熱解毒燥溼。方藥組成未見,僅見方名黃連一味藥。黃連性味苦寒,清熱瀉火,解毒燥溼,尤宜治溼熱火毒之浸淫瘡。

本方將黃連研成粉末,外敷或內服均可。

[方證論治辨析]

黃連粉方治浸淫瘡。本病多為溼熱火毒浸淫所致。《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主火,心熱火毒盛則易生瘡瘍。方用黃連粉方清熱瀉火,解毒燥溼。

身上起了一片會流黃水的小疙瘩?不要怕,看看這個藥的大作用

(浸淫瘡真實病例圖片容易引起不適,小編就不放了……)

[原文]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金匱金瘡:7)

浸淫瘡,是皮膚病之一種。皮膚出現小粟瘡,起病時範圍較小,先癢後痛,搔抓或潰破後有黃色汁液分泌物流出,浸淫皮膚,逐漸蔓延,甚至遍及全身。浸淫瘡預後,若從口開始,逐漸向軀幹四肢蔓延,為瘡毒由內外出的現象,故易治療;若先從四肢開始,逐漸向軀幹口腔蔓延,為瘡毒由外入裡的表現,故難治。

[用方思路]

黃連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治療體表化膿性炎症、化膿性瘡口、黃水瘡、溼疹等疾病。

[醫案舉例]

張建榮醫案:閻某,女,55歲。2007年7月30日初診。兩耳根周圍患黃水瘡已近30年,時好時壞,鼻孔亦常有瘡腫。舌體胖大苔薄黃,脈沉細。證屬溼熱浸淫。仿黃連粉方清熱解毒除溼之義:黃連10g,梔子10g,地丁草15g,連翹12g,金銀花15g,地膚子10g,土茯苓15g,龍膽草10g,生甘草8g。連續用藥10劑,病痊癒。1年後回訪無復發。

沒有紮實中醫功底的童鞋,不要自我診斷浸淫瘡哦!一定得讓醫生判斷!

好 · 書 · 推 · 薦

身上起了一片會流黃水的小疙瘩?不要怕,看看這個藥的大作用

《經方觀止》

由張建榮編著的這本《經方觀止/經方研習書系》撰寫以古為今用為宗旨,運用公允平直之語,輯經方研究之共識,直陳大家之灼見,間以筆者之拙論,草成斯書,錯謬難免,望同道不吝賜教。

《經方觀止》所載仲景之經方共有261首,其中包含《傷寒論》(以明代趙開美輯刻的《仲景全書·傷寒論》為底本)113首,《金匱要略》(以明代趙開美的《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方論》為底本)148首(《金匱要略》前22篇載經方205首,去除與《傷寒論》重複方37首,再去除附方20首,實有方148首)。 (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經方觀止》(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建榮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