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文前的话:本来预计写上下两篇完成白马山战事。第一篇之后,得到很多好朋友的热情支持,更有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考虑如果泛泛而写,可能不太容易说清楚白马山战事为什么第38军会吃亏的原委就此,后续写作将尽量全景描叙橡树视觉的白马山战事。还请朋友支持。

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接上篇)

在国内战争期间,陈毅在《关于华东一年自卫作战总结的报告》中,对当时部队的步兵冲锋有过痛心疾首的陈述:

直到现在,我们仍保持北伐时期的战术,采用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长期以来,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步兵冲锋和伤亡问题,一直是军迷们争论的热点。

一些人说人海冲锋是一窝蜂向前冲锋,一些人说人海冲锋是按照“三三制”进行战术冲锋。

在试图解决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到底怎么冲锋的分歧,军迷往往把朝鲜战争中、后期志愿军山地战术作战的照片勾画出来,以确认志愿军步兵冲锋多采用三三战术。

其实,现在能够平心静气去想一下,在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环境下,无论冲锋是怎么样的冲锋,如果没有优势的火力支撑冲锋,攻击方惨烈牺牲之余,要想胜利也是困难。

三野部队的新兴里攻防战,四野部队的砥平里攻防战,都是步兵冲锋不顺利的典型战例。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美国陆军战斗教范完全图解介绍的大致步兵冲锋示意图。

通常,在强度较大的机械化战争中,守方永备工事之前3、500米的开阔地,那是重炮跑群的天下,一颗榴弹,四周数十米的人都得躺下。如果再有飞机助战,一颗凝固汽油弹,油飞溅处,皮焦肉烂。

冲锋进入前沿阵地300米左右,也就进入速射炮、迫击炮、重机枪、高射机枪等武器的射界。子弹、炮弹碎片噼里啪啦如漫天飞蝗。

万一被M1919A4类似口径的机枪扫射击中,粗大的子弹的威力,足可以把一条水牛撕裂成近乎两段——当然,进入这一阶段地界,肯定也进入了危机四伏的雷区。

密布的定向反步兵地雷,凝固汽油弹雷,只要踏中一颗,其杀伤威力也是无法言喻。

所以,在战争烈度和战场环境完全改变以后,国内战争经验中的诸如一点两面的围点打援战法,诸如猛冲猛打战术,实战中,往往因为被优势火力压制而无法取得预想效果。

至于靠国内战争中屡试不爽的排山倒海的步兵冲锋去压垮对手,肯定不切实际——而真实战争大多数时候,志愿军还是采取三三制战术冲锋。

当三三制战术冲锋运用在班排连小型战斗中,确有一定的战术效果。

由此,志愿军在1952年9月18日开始至10月5日战术反击第一阶段;以及在1952年10月6日至10月底战术反击第第二阶段,往往集中战役单位火力,保障若干战斗班、排、连、营发起的类似战术冲锋。

但是,如果非要把战术效果放大到战役层面,三三制战术有限的效果也就荡然无存。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打白马山,凶险便在这里。

要取得突击白马山胜利,进攻方只能设法尽量削减防守方火力,以保障步兵冲锋能够顺利展开,占领山头取得胜利。

要做到这点,逻辑上有很多办法。

比如隐蔽接敌,尽量缩短在防守方火力网区间的步兵冲锋距离;比如声东击西,尽量多点作战,牵制分散和消耗防守方火力。

当然,尽量削减防守方火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最常规、最常见的火力压制。

在1952年的朝鲜战争,有了大规模苏式武器装备,白马山战役便是志愿军第一次规模化以火力压制,掩护步兵冲锋的作战。

6日17时30分,白马山战役打响。一开始,按照作战计划,第38军即以200门各种口径火炮,对白马山韩军阵地实施27分钟的炮火急袭。

这是苏援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应用于实战,发射时整个阵地呼啸不断,很多官兵涌出战壕、坑道兴奋地观望——但见哗啦哗啦的火箭弹瀑布一般奔向韩军阵地,立刻,394.8高地爆炸声此起彼落,远远望去,韩军目标阵地陷入一片火海。

喀秋莎火箭炮,正式名字叫БМ-13火箭炮。因为机动性强,火力密度高,发射瞬间影像最具有夸张的刺激性,历来被不太懂军事的人误会为是朝鲜战场上无坚不摧的利器。

瞬间,一打一大片。看似威风凛凛,是苏俄人“战斗民族”的性格。

然而,就白马山战役而言,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争中的实战效率到底如何,确实大有商榷空间。

喀秋莎火箭炮最大特点是机动性强,火力密度高,适合野战突袭,打击机动状态下暴露在地面的敌军有生力量。

但是,因为自身设计问题,喀秋莎火箭炮并非万能武器,在实战中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

发射管只有升降,只能依靠驾驶员左右移动运载车辆来调整方向。可见,其射击精度必然相当差劲。

碍于当时的科技限制,火箭弹没有穿甲能力,只能对地面形成威胁和杀伤。当然,火箭弹也可以破坏常规的掩体、战壕,但无法对暗堡林立,坑道交错的白马山韩军体系化守备工事形成致命的打击。

此外,喀秋莎火箭炮防护力极弱,隐蔽性极差,发射完毕必须转移阵地。同时,这种火箭炮还受制装弹缓慢,弹药消耗大,对志愿军后勤压力更大。

所以,在白马山战役最初激战中,喀秋莎火箭炮事实上也仅仅打了一个好看,客观上无法保障战时持续火力支援。

当时,志愿军步炮协同水准确实不太乐观,纵有近200门各式火炮,也打不出为步兵冲锋开路、掩护的徐进弹幕。

其实,虽然换装苏氏装备,但是在什么场合、态势下,怎么使用新式武器,这对当是普遍文化较低的志愿军来说,确实也是非常恼火的事情。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27分钟炮袭停止,隐蔽一昼夜的志愿军开始发起步兵冲锋。

其时,第114师340团6个连约800多人主攻394.8高地,339团3个连约400多人向281.2高地发起牵制性进攻。

炮火之下,白马山阵地外围的铁丝网、障碍物被炮火清扫一空。在夜色掩护下,各路突击分队最初的冲锋非常顺利。

很快,美军炮群向白马山前沿阵地打出照明弹,配属白马山阵地的美军探照灯连钻出掩体,居高临下打开探照灯。美军夜班飞机也飞临战区投下照明弹。

夜色中的白马山向北山坡以下,陡然雪亮一片,志愿军攻击路线清清楚楚摆在了美、韩军前地观察所的视野,此刻,志愿军再无隐蔽接敌必要,按照当时条令分散队形,吹响军号,高呼口号,开始仰攻。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激战开始了。

按照战前预演,韩军首先陆续引爆阵地前沿地雷,然后以提前配置的防御火力,次序封锁志愿军冲锋,不时,韩军把凝固汽油弹放入汽油桶,顺山坡滚下引爆,阵地前沿烈火熊熊。

韩军战前预备充分,志愿军总攻前的近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并没有达到有效的压制效果。

韩军靠前观察哨、指挥所无一被毁,无论指挥、通讯,一切正常。其中,几个美军炮兵观察所得以即时调度炮火覆盖志愿军攻击路线。

这一夜,美军炮群打出了平均每分钟0.4发炮弹的高效率。其中,美军1个155重炮群发射了超过4000枚榴弹。而这样一颗榴弹,平面杀伤可以覆盖差不多两个篮球场。

美韩军前纵深层层猛烈火力拦截,使得340团和339团两支突击队无法前进。

突击队只能呼唤炮火支援——当时,志愿军已经装备无线步谈机,但是,功率很小,仅能和突击隐蔽地区的指挥所联系,再由指挥所转报前敌指挥所。显然,在火力调度上,志愿军晚于美韩军。

几经周折,志愿军炮群才得以再次对白马山阵地实施火力急袭。同时,志愿军炮群也对韩军可能支援的路线进行急袭。

韩军配置在白马山主阵地兵力在1个营左右,主力主要屯兵白马山反斜面地区。

这一来,第二次炮袭对阵地表面的美韩军形成较大杀伤,也阻断了韩军主力支援白马山主阵地的道路。

守山韩军较少,韩军支援路线截断,这是340团和339团两支突击队看似最有利的机会。

然而,340团和339团两支突击队已经没有力量把握这一机会了。

地图上看似白马山不大,志愿军由隐蔽区域发起冲锋距离也不过几百米。然而,340团和339团两支突击队在深秋冷风里隐蔽一昼夜,体能消耗过大,一鼓作气尚且可以打起精神,一旦纠缠鏖战,自然体力不支。

军队体能看似不起眼,写军史也好,实际带兵也好,都容易忽视军队体能在实战中重要作用。真正实战中,体能往往是军队形成战力的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这是第38军在国内换装,补足新兵再度入朝的第一战。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突击队大量新兵不提。这些大多出身农家的子弟,既没有受过严格军训,也没有实战经验。同时,在实战中对苏式自动武器性能和使用都不太熟悉,很快就耗尽弹药。

如此密集的炮火下的高烈度战斗,攻击方伤亡可想而知。担负主攻的340团突击队一个战斗连,浴血突破至攻击目标394.8高地200米左右,剩余不过10人上下。

这一地区地形复杂,岩洞、沟壑较多,他们只能藏身其间。炮火自然也就对他们无可奈何。

韩军步兵多是征招学生,年轻气盛却同样没有激战经验。双方火炮都对地表狂轰滥炸,双方地面步兵根本无法动作。

这晚,韩军贸然以排为单位对他们藏身地发起10来次反击,无一例外,都被炮火击垮,徒添伤亡。

就此,已经完全打乱编制的340团突击队剩余不多的官兵,弹药几乎耗尽,靠着步谈机调动炮火,勉强在394.8高地附近与韩军僵持不下。

10月7日,天亮了,是继续打,还是停止攻击,白马山攻击战成了第38军江拥辉军长的鸡肋。

第340团2个营已经打残了,江拥辉一咬牙,决定组织炮火发起急袭,严令339团突击队加强281.2高地牵制性进攻。最后,又把第114师第342团第2营投入394.8高地的战斗。

这算不算典型的添油战术,观者自有主张。不过,就当时情景,如不继续作战,整个第340团2个营幸存官兵同样也不可能全身撤退。换谁当军长,也无法向第3兵团和志司交代。

就此,本来预定的白马山战斗,开始向白马山战役转型。

双方炮群你来我往,白马山战场沸腾起来。

激战到下午,第2营突破了韩军外围阵地,击溃了韩军1个连。然后,再次因为惨烈战损和缺乏弹药,丧失攻击能力,与主峰的韩军陷入僵局。

这天,志愿军炮群在白天作战,遭到美军战机空袭,损失惨重。当然,按照国内回忆录记载,美军战机也被高射炮打掉不少。

谁也无法猜测江拥辉此时此刻心情。当然,后来的激战说明,白马山作战最后由战术性战斗,还是升格成更大规模的战役了。

这天黄昏,江拥辉下令,把第342团第1营、第3营等投入白马山主峰作战——至此,第38军3个步兵团主力投入了战场。

有第38军空前炮火准备,有第340团、第342团第2营当先冲锋——第342团第1营、第3营发起冲锋时,虽然少遇到地雷、凝固汽油弹油桶的袭击,但是,美韩军占据优势的炮群不歇气的炮袭,更为猛烈,且覆盖着白马山前沿阵地。

当时,第339团突击队向281.2高地牵制性进攻,在攻占次锋之后,因战力耗尽而被迫撤退。于是,美韩军本来分配支援281.2高地的炮火,得以统一支援白马山主峰。

白马山地形复杂,山洞、沟壑、岩石缝隙均可以藏兵,如是小部队作战,自然可以用作隐蔽接敌,引导远程火力,逐步渗透攻击。

然而,志愿军炮火无法压制美韩军火力,这次攻击一次性又投入近千人,看似攻势凌厉,伤亡必然在所难免。

好在,394.8高地主峰阵地狭小,韩军一次性部署防守兵力也不过1个营。

在志愿军猛烈炮火急袭和轮番冲锋下,防守主峰的韩军第9师第30团也只能逐步添油作战,兵力损耗过半。

10月8日凌时,第342团在油尽灯枯之前,终于夺下394.8高地主峰南次锋部分阵地。

说到朝鲜战争,靠看回忆录和电影去认识朝鲜战争的人,通常会低估韩军战力。

实际上,1951年6月以后,朝鲜战争大规模攻防会战结束,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之后,李奇微即主导组建了新兵训练所、陆军训练中心,对韩军实施军改和轮训。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就此,韩军各师团轮流开进设施齐全的训练中心,由美军顾问讲授、培训战术、技术——所有新兵进行近三月的军事基础训练,才可编入部队。

班、排长和技术兵培训后,经训练中心严格培训、认证才能到部队任职。

这一阶段轮训,大大提高了韩军的作战素质——之前,志愿军每每发起排山倒海的步兵冲锋,呐喊震天,韩军大多部队经常精神崩溃转身就跑。

到了1952年,这一情况得到根本性改观,韩军不仅不跑,还敢肉搏。

到8日午后,第342团1个连在占领南次锋阵地整顿、配置剩余兵力时,零星枪声不断,少数掩体里的韩军依然死战不退。

双方在白马山主峰韩军守备工事里来回鏖战时,金钟五调集了预备队第28团2个营投入反击。这是白马山战役有记载的第一次较大规模近战。

因为双方官兵搅合在狭窄的白马山主峰附近,双方火炮无从支援,整个战场便只有步兵往来冲杀、搏斗。

步兵近战能够凭借的,不过是胆气和体力。

大家都有胆气的情况下,体力较差一方肯定吃亏。

激战之后,342团攻击毫无进展而战力几乎耗尽,无奈,江拥辉只得下令第342团停止攻击,第339团突击队连夜撤出战斗。

战后,江拥辉在回忆录里记载,这天,第342团步兵引导,志愿军炮群急袭了由铁原方向驶往白马山的韩军兵车30余辆,全歼该部韩军。

——当日韩军第28团反击部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真是不解之谜。可见,时间久了,有些事情不一定记得清楚。回忆录最多也只有参考价值。不过,这天韩军第30团确实也是油尽灯枯,撤下阵地。

替换他们的,正是韩军第28团。

10月8日,白马山一片狼藉。江拥辉再次咬牙,把第38军中的头号主力团第112师334团也投入战场。

——按照志愿军第二阶段反击作战计划,此刻再投入团规模新的部队到战场,恐怕已经不是第18军的事情了。

第334团隐蔽进入第342团坚守的次峰阵地,由南次峰阵地突然向韩军394.8高地主阵地发起冲锋。

橡树|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火力有多重要(中)

随即,美韩军炮群在主阵地前,打出了高效率的掩护弹幕。

第334团有“红军团”之称,2000左右官兵突入密集弹幕,向394.8高地发起了攻击——假设对重炮织成弹幕威力有点直观感觉,即能够想象当时战场之惨烈。

攻占白马山主峰,并居高临下摧毁白马山韩军后勤咽喉驿谷川铁桥。第334团的攻击,承负着江拥辉最大的期望。

很快,第334团冲上了白马山主峰,与韩军再度搅混在一起,两军开始了白马山战役最大规模的近战、肉搏。

天色黑暗,双方不认彼此,往往摸头辨敌。志愿军剃光头,韩军蓄头发,一旦辨清,结果便是你死我活。

最后,除却个别工事之外,第334团占领了394.8高地表面阵地。而此刻的第334团同样也是弹药耗尽,伤亡惨重,望着山下的驿谷川铁桥,已经有心。

白马山主峰情况危急,范弗里特和李承晚不免大吃一惊。

韩国总统李承晚电令铁原编练师向白马山方向调运新兵支援,韩军第9师师长金钟五在白马山南侧火速设置了收容线。

在收容线上,由白马山退却的第28团残部补充了编练师调来的新兵,在美韩军坦克掩护下,就地过驿谷川铁桥,开始向白马山主阵地发起反攻。

当晚,韩军第28团再次登上白马山,反击并重新占领394.8高地。10月9日子夜,志愿军第334团在火线整顿已经打乱的部队500人左右,再次逆袭主峰阵地。

至此,双方都已经打得眼红,一旦激战往往都是近战、肉搏。双方炮群也就只能干望战场。

惨烈、血腥的肉搏战持续到9日午后,韩军以第29团换了才补充即损耗殆尽的第28团,同时,第334团战斗员也是所剩无几,由第3兵团司令部命令退下,以防守南次锋的334团前出支援。

第114师第342团早就被打残编制,除却弹药补充之外,兵员所剩无几,如今,被第3兵团司令部下令冲锋,未免强人所难。

韩军第29团毫无悬疑占领主峰。

至此,第38军前后调上了4个步兵团投入白马山作战,战况却非常不如人意。

白马山战役打到这时,从第3兵团司令部调战损严重的第334团再入战场来看,逻辑上,白马山战役已经不再是第38军江拥辉军长的事情了。

战事继续扩大,第112师第335团奉命向前沿集结,准备再次进攻。

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这是林彪老部队。是由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第2营发展起来的步兵团。在第38军作战序列中,战斗力不在334团之下,经常被用作突击部队。

作为生力军,他们对韩军第29团守备的白马山主峰的攻击,又会是如何,白马山后续战事又是如何,邱少云与白马山战事有什么关联。请朋友们关注、支持、鼓励橡树更新白马山大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