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主肌肉”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从“脾主肌肉”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脾气虚则肌肉失养,脾之阴血不足则肌肉活动缺乏耐力,活动后更加无力。因此,脾与肌肉的关系十分密切。

脾与肌肉的生理关系

中医学所说的肌肉,包括现代医学的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脂肪、肌肉组织、皮下组织及保持其功能整体各部分位置相对稳定的横隔、网膜、系膜等所有肉质器官组织。

脾之气血盈亏关系着躯体肌肉之盛衰。肌肉有赖于脾所化生的精气滋养,才能维持其保护内脏、抵御外邪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脾与肌肉的病理联系

01脾病及肉

脾胃功能减退时于肌肉而言主要导致以下两种病理改变。

1) 中焦土病,殃及四旁。

脾胃居中央而灌四旁,故脾胃有病则殃及四旁。就脾胃本身功能来说, "四旁" 是指四肢, "脾主肌肉而实四肢"。

脾胃弱多表现四肢无力,肌肉弛缓、拘急、消瘦或痿缩; 就脾胃与其他脏腑器官的关系而言,脾胃功能减退会引起心、肺、肝、肾及五官九窍的病变。

2) 脾气下陷,又称为 "中气下陷"或 "气虚下陷"。

脾气下陷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陷两类证候。气陷反映于人体内脏器官,因脾虚升举无力,维系内脏器官处于正常位置的机能减退,易发生脏器下垂等病变。

临床患者除见头晕目眩、语声低怯、气短乏力、自汗等气虚症外,多表现为脘腹坠胀、食入则胀,或二便不禁,久泄脱肛,子宫脱垂,胃、肾等脏器下垂等症状。

脾胃功能障碍而导致肌肉发生病变可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较常见的中医病种如脱肛、孤疝、水肿、阳痿、痹证、痿证、外科痈疖脓疡或脓疡溃破日久不能生肌愈合或伤科肌肉伤损;

西医病种则有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肥胖、肌炎、重症肌无力、脏器下垂、风湿病、关节型过敏性紫癜、子宫下垂、习惯性滑胎、胎位不正、胎动下坠以及小儿营养不良等。

02肉病及脾

肌肉的病变长期不愈,亦可内传入脾,导致脾的病变。临床上常见重症肌无力症、肌营养性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等肌肉类病变迁延不愈,导致脾气虚弱、阴血耗损,而见神疲乏力、纳谷食少、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虚证候。

03肉脾同病

各种病邪都可直接侵犯于脾与肌肉,造成两者同时病变。四肢赖脾胃水谷之精微滋养,脾气健旺,化源充足,则四肢运动自如,灵活有力; 脾气虚弱,运化失权,精微来源不足,四肢失于充养,就会出现手足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等症。

"脾主肌肉"的现代医学认识

脾主肌肉四肢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 脾气健运使消化吸收功能得以维持正常,保证蛋白质、糖等机体必需物质的足量摄入;

2)对肌肉组织充分利用这些物质并发挥其正当生理功能过程施加影响,如节省糖元的消耗,促进蛋白质及核糖核酸的合成,防止肌肉组织中代谢产物乳酸的过度升高等。

"脾主肌肉" 的临床应用

01治痿独取阳明

肌营养不良症属中医学"痿证"之"肌痿"范畴。现代医学证实,本病属遗传性基因缺陷性疾病,以中医学论之,则为禀赋不足。

早期临床除肌痿无力外,可供辨证的症状较少,治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宜健脾益肾为治则。辨证用健脾,以脾主肌肉,辨病则用益肾,因肾为禀赋之本。

02子宫脱垂,从脾从肉

脾之肌肉具有保持、固定脏器,以维持其平衡的作用,脾受损则肌肉之维系出现病变。

名老中医刘天鉴曾治一子宫脱垂患者,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并外用矾石汤熏浸以托宫解毒,经加减服药 20 余剂痊愈。

03眼睑属脾,睑废治脾

睑废即眼睑下垂,属现代医学重症肌无力症眼肌型。本病为肾虚,邪气乘虚而入所致。治疗予以健脾渗湿、补肾益气之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04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

李东垣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或素体脾胃升降失职,运化失常,致使中焦气机升降逆乱,

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滋生水湿痰涎,膏脂停留,渐成肥胖。故肥胖的治疗应以健脾化痰、通胃腑泄湿热为原则,临床可选清消饮加减治疗。

05肌痹多从脾着手

痹证的成因为正气不足而邪乘之。肌痹以肌肉酸胀疼痛为主。初起为皮肤肌肉酸胀,或恶风寒; 继则肌肉、筋脉拘急,影响局部关节活动不利;

久则肌肉、筋脉松弛,酸胀麻木,甚则大肉瘦削,关节松弛,行走无力,肢体废用,或伴有汗出恶风,头晕气短,肢体逆冷。故肌痹的治疗宜从脾着手,脾健则肌肉酸胀疼痛自消。

06少肉病脾之疳证

疳证是小儿慢性营养不良的临床症候群,多由积失治或误治演变而来,或大病期间消伐过度,伤及阴阳,或病后失调,气血虚惫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全身极度消瘦,整体机能受到一定影响,体重比正常儿童减轻40%以上,胸背、腹部皮下脂肪消失或接近消失,皮肤干枯有皱纹,臀部肌肉全部损失或接近消失,肌肤全无弹性,精神极度困乏,哭声小而无力,或出现夜盲,久则发育迟缓,消化机能衰退,最易并发消化不良性腹泻,或出现皮下出血。

疳之为病皆因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所致,因而治疳的基本大法应以调养脾胃、益气血、复津液、养肌肉为主。

从“脾主肌肉”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