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1. 中興通訊事件發酵,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刻不容緩

4月16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官員透露,因為違反美國製裁規定,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7年內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2016年3 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行出口限制,禁止美國元器件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元器件、軟件、設備等技術產品,原因是或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

我國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很多企業非常依賴美國的上游零組件,中國在電腦和通用芯片領域每年的進口額或接近2000億美元,而芯片嚴重依賴進口。舉例而言,中興的 FPGA、基帶芯片、服務器芯片、光模塊等在內的關鍵組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國內自主、自主可控刻不容緩。

2. 軍工信息化既是國產替代的核心,也是未來裝備建設發展的核心。

2.1 國防信息化未來裝備建設發展的核心

國防信息化建設是在信息化戰爭需求的牽引下,利用信息成果使軍隊具有實時獲取、處理、傳輸、利用信息,準確攻擊目標的能力,最終建成信息化軍隊的活動。軍隊信息化與機械化是相輔相成的,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之上。

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信息化裝備能夠大幅提高作戰效能。據測算,在信息化戰場上,一門既能發射常規炮彈也能發射戰役戰術導彈的多功能火炮,相當於一個常規榴彈炮兵連的火力打擊效果。非信息化部隊進行夜戰,火炮首發命中率只有8%,信息化部隊火炮的首發命中率則可達73%。根據美軍論證,一支同等規模的機械化部隊改裝成信息化部隊後,戰鬥力可提高3倍以上。

我國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0年,美陸軍信息化裝備超過裝備總量的50%,海空軍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已達 70%以上;而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總體上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我國在軍事信息系統C4ISR屬於起步階段。根據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站2007年9月的披露,我國C4ISR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1.1 軍工信息化標的:振芯科技,景嘉微,國睿科技,四創電子

振芯科技(300101)

公司在產業上的佈局奉行銷售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主要圍繞高端器件、北斗、視頻監控等,規劃大數據、雲平臺、計算機視覺領域佈局。如果振芯科技在未來一段時間通過法院判決的形式,管理層獲得股份並掌握公司主動權,將消除公司此前訂單、融資等經營障礙。公司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DDS、高速 ADC/DAC等產品將成為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公司是北斗導航終端龍頭企業,核心元器件研發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高性能IC板塊將逐步探索從芯片到模塊、系統的轉型升級之路,將逐步成為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視頻安監業務已形成區域品牌優勢,增長迅速。

股權問題解決在望,將掃清公司經營障礙。

景嘉微(300474)

景嘉微在高性能GPU芯片領域具有先發優勢。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高比例鎖定認購,限售期3年,國產GPU 稀缺標的價值凸顯。

拳頭產品圖形顯控業務地位穩固,受益於巨大的武器裝備信息化需求。

小型專業化雷達業務突飛猛進,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國睿科技(600562)及四創電子(600990)

14所的華睿一號和38所的魂芯一號實現DSP芯片國產化。

DSP芯片民用市場巨大。DSP芯片是是微處理器的一種,是一種將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信號(聲音、光、壓力或溫度等)轉換為計算機能夠處理的信息的處理器。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下,DSP芯片已成為通信、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的基礎器件,被譽為信息社會革命的旗手。

3. 飛機採購或是中美逆差的重點,建議關注大飛機產業鏈

3.1 飛機制造值得重視

飛機採購是中美逆差的重點。

我國飛機制造能力歷經長期的“市場換技術”已逐步成長。

民用飛機自主製造能力的雛形。ARJ21飛機已充分練手熱身。ARJ21-700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新型支線噴氣商用飛機,於2007年12月總裝下線,歷經10年於2015年底首次交付,於2017年9月獲得生產許可證,進入批量生產交付階段,已獲得21家客戶總共453架訂單。

C919於2021年交付運營。今年3月24日,C919飛機102架機順利完成第5次試飛。C919有望在2020年獲得國內適航證,2021年交付運營。

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高度重視國產大飛機產業鏈。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戰將進一步加速我國大飛機制造的國產化替代進程。飛機採購是中美逆差的重點,提高飛機自主製造技術和效率是中國必由之路。當前,通過ARJ21等型號的“熱身”,C919大飛機國內供應鏈日益完善,西飛、沈飛、成飛、洪都等公司製造水平迅速提升。

3.2 大飛機產業鏈標的:中航飛機、中航沈飛、中直股份

中航飛機(000768)

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公司18年軍機訂單飽滿,並有政策利好預期。運-20目前大約列裝10架,從2016年正式列裝算起,預計今年規模化列裝將進入高峰;由於遠途實戰需求,轟-6K生產規模依然不減。

大飛機或成為中美貿易戰升級的焦點,公司受益於民用飛機業務增長。

公司被低估,對標國外公司,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中航飛機市值476億,PS為 1.2倍,而對標國外相同業務公司,波音(2.3倍PS)、洛馬(2.0倍PS)、雷神(2.5 倍),PS均在2倍以上,按照2倍推算,則公司市值應為793億,目前還有60%增長空間。

中航沈飛(600760)

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華麗變身戰機第一股,首年業績承諾超額完成。

沈飛業績已連續兩年維持20%以上高速增長,已迎來型號交付高峰。2015-2017 年沈飛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5億元、167.3億元、184.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13.9%、20.8%、10.5%,同期實現淨利潤增速分別為-6.1%、20.0%、22.6%,說明公司的主力型號殲11系列、殲15和殲16已迎來型號交付高峰。

國產替代及自主可控軍工投資標的梳理

毛利率有所提升,或為交付型號結構有所變化。

公司未來看點在殲16和殲31。根據 WorldAirForce2016數據,目前我國戰鬥機以殲7、殲8為代表的第二代戰鬥機存量佔比仍達49%,而美國空軍二代機基本退役,F15、F16 三代機共計1220架,F22、F35 四代機共計223架,分別佔比 84%和 16%。沈飛集團的主要軍機型號包括三代/三代半殲11系列和殲16、四代機殲31,目前已經批量列裝的三代半戰機殲16性能較強,是一種對地對海的高性能殲擊轟炸機,在我國可全面碾壓三代機制空能力的四代機殲20已進入服役的時代,殲16有望發揮差異化優勢持續獲得可觀的需求訂單。殲31則有望成為四代艦載機,需求增長空間也值得期待。

中直股份(600038)

年報五大看點梳理:

毛利率歷史最高。公司2017年銷售毛利率為15.34%,為歷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為高毛利產品交付佔比在本年度明顯提升,且批量生產大幅降低營業成本。

研發支出大增。公司去年研發支出4.09億元,同比猛增59.91%,顯示公司在新型號研製上加大投入。

預計關聯交易金額猛增。去年公司向關聯方出售商品108億元,2018年預計上限達151億元,猛增50%。

在產品大幅增長。公司“存貨”分類中的“在產品”科目由17年初的67億元增長至年末的90億元,增幅達34%。該數據可作為潛在的直升機生產量參考。

經營性現金流由負轉正。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61.36億元,同比由負轉正並大幅增加,現金流改善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